王毅的父亲 王毅的父亲是谁照片
王毅的父亲 王毅的父亲是谁照片王毅会见克里:相信你是为合作而不是为吵架而来 2015-05-16 16:3616日王毅在外交部会见了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双方就习近平总书记9月应邀访美事宜和即将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进行了磋商。
王毅对克里说:相信你这次是为合作而来,不是为吵架而来。稍后,王毅将与克里一道共见记者。毅,男,北京人,汉族,1953年10月生,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1982年加入外交部。经济学硕士,国际关系学博士。
王毅的父亲,王毅的父亲是谁
从北大荒走出来的王毅,在中共政坛的形象相当少有地好,不管是其师长、同学、同僚,或者是官方媒体,对于其外表风度,以及为人处世,都不吝赞美之词。在2007年突然由外交部副部长、党委书记转任国务院台办主任,让外界十分吃惊。到中共十八大召开时,王毅还不满60岁,拥有继续向上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故乡北大荒
1953年10月出生的王毅,北京市人,1969年中学毕业后就去北大荒当了知青,当时他仅16岁。王毅和现任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两人曾在北大荒度过几年知青上山下乡的岁月。
邻近俄罗斯的黑龙江省黑河市,不只是一座边境贸易口岸城市,也是一处充满知青文化内涵的地方。不只王毅和叶克冬在这里磨练过天寒地冻的北大荒生涯,山东省长姜大明、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也曾在黑河上山下乡。这块土地更蕴育了许多知青作家和名人,如梁晓声、聂卫平等人。
为了纪念那段岁月,黑河市设立一座全中国最大的知青博物馆,记录当年全黑龙江省185万知青的奋斗史那同时也就是挣扎史甚至血泪史。
王毅曾在东北建设兵团做了八年战士。王毅的同学邱华盛介绍,在兵团时,王毅像其他北京青年一样,政治敏感,忧国忧民,对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都颇为忧虑。这期间,王毅读了很多文史书与外语书,掌握了相当丰富的文史知识。他喜爱书法,毛笔字写得很好。
王毅曾于2009年回到第二故乡,在市委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知青博物馆,认真听取了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介绍,参观结束后,他题词留念:赤子之诚。
2012年7月29日,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哈尔滨闭幕,台办主任王毅特别在太阳岛宾馆,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送行,王毅以歌曲《太阳岛上》中的一句歌词明天会更好,向吴伯雄祝酒,强调两岸关係明天一定会更好。
王毅在会上透露说,黑龙江是他的第二故乡,40多年前,他从北京来到哈尔滨这里,再转车一整夜到北大荒,叶克冬还是他当年的荒友。曾几何时,北大荒今天已经变成北大仓,黑龙江与哈尔滨可说是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大步迈向进步发展的缩影。
写了两篇毕业论文
1977年秋,王毅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成为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据王毅当年北京二外的师友介绍,当时77届日语系共有三个班,每班有16人,王毅是二班,他一直担任该班班长。
王毅这一批77届大学生,是被文革耽误了的一代,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十七八岁,年龄大的,有二十五六岁。1978年3月正式入学时,王毅已有25岁,在同学中是年龄较大的。而当时外语学院招生,对考生年龄做出的限制是:不能超过25岁。
日语系三个班级40几个学生的来源,很複杂,工农兵各种身份都有,但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一种是普通中学应届毕业生,一种是外语学校毕业的,另一种则是像王毅他们,靠自学考进来。日语系的这三个班,正是根据这三种类型划分:一班是中学毕业学生班,二班是由自学考来的学生组成的班,三班是专业班。专业班在 1981年毕业,一班与二班的学生则在1982年毕业。
北京二外日语系现任主任秦明吾教授当年曾是王毅的日语教师,在他看来,王毅这一届大学生,整体素质都非常高。秦明吾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考生有应届的,也有老三届的,除应届的外,其他人参加考试,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很难考中的,他们肯定要在正常的工作、劳动之外,额外地多承担一些东西。他们平时就注意学习。在当时,他们也不知道要恢复高考了,能够考中,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这40几位日语专业毕业生,大多进入外事机构或涉外部门工作,有的进了外交部、外贸部,有的进了科学院、中国人民银行,有的则进入全国妇联、中国旅行社、高等院校。进入外交部工作的,一个是王毅,另一个是张姓女生。2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大都已是所在岗位的领头人。而王毅,是其中出类拔萃者。
邱华盛现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在考入二外前,在一家工厂上班五年。他与王毅同住一个宿舍,是上下铺。邱华盛介绍,在他们二班,王毅和他都是一般家庭出身,而其他同学,则多是高干子弟,有几位来自于外交官家庭。
王毅的师友介绍,在二外期间,王毅善于思考,兴趣广泛,对国内国际大事都很关心。他擅长写作,笔头尤好。
北京律师王小平是王毅当年的同班同学,他说:王毅在文革期间被耽误的时间比较长,在兵团时学习条件不好,年龄又大,从学外语方面讲,他的条件并不好。王毅文笔很好,经受过社会磨练,阅历丰富,如果搞写作,具备很好的条件。
王小平介绍,当时王毅已经非常成熟,相貌端庄,举止稳重,与众不同,明显超过其他同学。令王小平印象深刻的是,班上举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会,王毅的见解尤为成熟。
在王小平的印象里,王毅的毕业论文写了两篇,一篇是把中国历史与日本历史相比较,一篇则是写日本语言和中国朦胧诗的比较。王小平说:他的视野不仅仅在日语专业上。据说当时老师都没办法对他的这两篇文章进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