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到死忠于蒋家不回大陆
1955年何应钦与同僚打桥牌自娱。他穿着正式,系着领花。
连载: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团结出版社)
第八章 晚年何应钦
何应钦(1889-1987),字敬之。贵州兴义县人。去台前,官至国民党陆军总司令。
为蒋家效尽犬马之力
何应钦一直是国民党军界中仅次于蒋介石的要人。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初,何应钦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但没过多久,在1952年国民党改造运动中,他被排挤出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蒋介石新设置了一个“中央评议委员会”,意在安排这些失意的国民党高级官员。何应钦得到了一个评议委员的虚衔。
何应钦没有因为大权旁落而怨天尤人,他不甘寂寞,频频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每次“国民大会”,他都应蒋介石之召出席会议并出任主席团主席,为维护蒋家统治效尽犬马之劳。
国民党去台之初,蒋介石制定了以依附美国为基础,争取日本支持的“外交”策略。何应钦早年曾留学日本,与日本有着特殊的感情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是有名的亲日派。此时,蒋介石决定要何应钦以私人名义出访日本。由于何应钦的努力,促使了日后《日台和约》的签订。何应钦的所作所为,深得蒋介石的赞赏。
鼓吹三民主义
晚年的何应钦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他把兴趣集中到对三民主义的研究上。1957年,何应钦提出了把台湾建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的议案。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的新方针,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台湾当局把中共和平统一祖国的善意当做是“统战”阴谋,针锋相对抛出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1981年,国民党十二大通过了《贯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正式明确为国民党的政治纲领。
为了贯彻国民党十二大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何应钦主持和发起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研讨会”,意在抵制当时中共提出的“台湾回归祖国”的大政方针,同时也是想抑制当时在台湾刮起的“台湾独立”和“两个中国”之风。
1982年8月,何应钦发起“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筹备会。10月22日,该组织举行了成立大会,何应钦、陈立夫、谷正纲等31人组成了主席团,何应钦任总主席。
夫妻恩爱白首齐眉
何应钦的夫人王文湘去台后不久,即被确诊为乳腺癌。
王文湘也是贵州兴义人,出身名门,1917年与何应钦结婚。王文湘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秉性平实简朴,且能吃苦耐劳,既可为何应钦主持家政,又能帮助他从事社会活动。在国民党官场中,何应钦则被称为“第一好丈夫”。
因王文湘不能生育,曾有人劝他纳妾,王文湘亦首肯,但被何应钦怒斥。王文湘对他的深情,使他难以移情。为此,何应钦的弟弟何辑五将自己的爱女丽珠过继给哥嫂,何应钦夫妇视她为掌上明珠。70年代中后期,何应钦各方面的应酬开支较大,王文湘曾托人暗中变卖一些饰物,以应需要,总不让何应钦感到丝毫拮据。
何应钦与蒋介石等人偶有嫌隙,王文湘便在权贵们的妻妾中周旋,更常与宋美龄在一起,借求教《圣经》的解说和叙姊妹情谊加以侧面调缓。
王文湘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后,何应钦及亲戚对她细心护理,她本人在精神上也多能自我排解。王文湘与癌症进行了20多年的抗争后,于1978年4月23日病逝,终年82岁。其时,何应钦已年近九旬,这对夫妻堪称“白首齐眉”。
思念家乡却不接受家乡邀请
何应钦曾不止一次地声明他不写自传,更不写回忆录传世。这并非他由衷之言。他不仅想,而且也曾有所行动,由于为蒋介石所不容而中辍。
蒋介石在世时,何应钦曾动笔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思想记录下来,经多年积累,近乎成为一部传记的初稿。经过幕僚推敲修改,以极其委婉曲折的方式,想替自己与蒋介石集团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有所交代,也希望在有人可佐证时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事公之于众。他将书稿送请蒋介石审阅,更希望蒋能给他写个序或题写几个字。不料蒋介石欣然收下并仔细翻阅后,便束之高阁,不提及此事,也不将书稿退回。
晚年的何应钦同所有的老人一样,对往事的记忆特别清晰,对眼下的事情却难以记住或不愿记住。凡有人去看他,特别是贵州同乡去看望他,谈及家乡之事,他便眉飞色舞。当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他不止一次托回贵州、回兴义探亲的人,打听兴义泥凼故乡的情况:何氏旧居是否安然无恙,何氏祖宗的庐墓是否还在,他在大陆的亲人还有哪些,近况如何。但他又叮嘱回大陆的人,千万不能提及是受他之托代为打听的。
何应钦出生时的何氏旧居,一直为当地区人民政府所驻,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何氏祖坟也由政府拨款加以修葺。兴义人民和当地政府多次公开表示,并托人转达,欢迎何应钦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欢迎他回兴义探亲。
但是,何应钦不管内心如何痛苦,口头上还一如既往,把大陆传递过去的一切信息当做“中共统战阴谋”,不敢逾越台湾当局所规定的“大陆政策”一步……1986年5月,何应钦因脑中风住进医院。1987年10月21日7时30分,他终因心脏衰竭而停止了呼吸,时年98岁。(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