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导师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简介
关于中国农业大学导师在生院混了7年,马上要走了。给弟弟、妹妹们介绍以下生院的导师们吧。生院的导师比较多,只说教授吧。我说的自然不如网页上老板们自己提供的简历权威,不过应该更感性。 植物系 植物导师最多,名气大的也多。植物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有植物生理生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植物系招生的导师中,不算娄先生(娄先生已经94岁了,自然不会亲自指导研究生,他的学生一般是王学臣老师带),名气最大的自然要数杨贞标老师了,他是UC Riverside的Full Professor,每年大概来农大三个月左右,不过还是挺负责的,每周都通过电话给实验室开会。然后是三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维华老师、巩志忠老师和叶德老师。武老师是前任院长,巩老师是现任院长。
武老师是美国新泽西州大的博士,在哈佛作过博士后,现在基本上每年都有IF>5的文章(一般是Plant Physiology,现在可能想冲Plant Cell),可能很快就可以拿到一项973(2000多万经费)(注:武老师在06年出了一篇Cell,现在已经是中科院院士);巩老师在日本读的博士,在美国作过4年博士后,在美国时发过Cell, 回国一年就成了973首席,现在他实验室也已经开始出IF>5的文章(Plant Journal)了。
两个人都很牛,不过都比较厉害,对学生挺好但训人也挺严厉,想在他们那拿学位不是随随便便的。叶老师是去年刚引进的,在比利时读的博士,以前是新加坡的一个实验室主任,有两篇通讯作者的Plant Cell,接触不多,感觉人很随和,对学生很好。
张大鹏老师是个真正的学者,在法国读的博士,他实验室产量比较高,很替学生着想,他的学生已经连续两年拿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了。最近,他的实验室有可能有比较大的成果。(注:张老师在06年发过一篇Nature,08年已经被清华大学挖走) 袁明老师是植物系系主任,是个比较恬淡的人,对学生也不错;他虽然也拿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但还是很低调。
今年刚刚发了篇PlantPhysiology(IF5.6)。 王学臣先生已经60来岁了,是973首席科学家;虽然年龄比较大,但仍然保持着比较高的科研产出,去年他实验室有Plant Physiology,今年又有Plant Physiology、PMB、Planta等植物方面比较牛的杂志的文章。
杨淑华老师是今年刚来的,很年轻,算美女教授吧。在新加坡读的博士,后来在康乃尔作博士后,文章也不错。苏震老师是搞生物信息的,在Univ of Arizona 拿的博士,中国搞生物信息的这种科班出身的并不多。今年会加盟的可能还有王喜庆老师(发过两篇Science)、张子丁老师(搞生物信息,刚30来岁,现在在瑞士雀巢总部研发中心)。
另外,世界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大腕朱健康可能也会在生院招生。 另外,还有几位外聘导师,北京生命科学所(NIBS)的周俭民、郭岩、马力耕等,个个都有高校长江学者的实力,而且读他们的可以享受NIBS的待遇。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主要依托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宁老师是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现在也是工程院院士),经费很多。他搞的转基因、克隆动物是全国最多的,有的东西可能已经接近产业化水平了。他现在也搞一些基因组的东西,参与了鸡基因测序。去年还拿了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文章产量比较高,也有一些象BOR、GENOMICS之类比较好的杂志。
不过他比较忙,学生也比较多,指导每一名学生的时间相对少一点。 于嘉林老师是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搞植物分子。今年刚刚发了篇J Virology(IF>5),可能很快还会有一篇。对学生很好,很关心学生。 王国英老师是教育部的跨世纪人才,以前主要搞转基因玉米,现在也搞一些功能基因,发文章方面也还行,已经可以发到PMB之类4左右的东西。人比较温和,对学生也不错。
刘国琴、任东涛老师都是阎隆飞院士的弟子,他俩的学生都是一起带,实验室钱不算太多,但读他们的研,毕业时发篇SCI问题不大。(注:任东涛老师08年发过一篇PNAS,IF在10左右) 这个系外聘的导师也不少,而且挺厉害。象农科院的贾继增老师(973首席科学家)、医科院的金奇老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另外好像华大基因的杨焕明、于军等几位也可能要在生院招生。
微生物与免疫系 微生物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 李季伦和陈文新两位老院士虽然年龄都比较大,但都还在一线工作。李先生个性比较强,但人非常好,很爱护自己的学生。陈先生人很温和,对学生也很好。 王宾(分子病毒学及免疫)老师是系主任,美国的博士,后来一直在美国作到助理教授。
搞分子疫苗有很多专利,现在口蹄疫疫苗已经可以产业化了,另外文章也不少,他的一个一年级博士(硕士也是跟他,是我哥们)已经发了4篇文章了,IF和已经超过11,在很多地方够当教授了。 李大伟老师(分子病毒学及免疫)是副院长,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TOP3(Nature/Science/Cell)都出现过他的名字,人很好。
王贺祥(药用及食用真菌)老师搞真菌,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是中国生物界的SCI灌水王,每年都有十几篇,而且主要是象BBRC之类的影响因子不算太低(2-3)的杂志,人非常随和,是难得的大好人。宋渊(微生物发酵工程)老师是李季伦先生的弟子,搞发酵,在产业化方面有一套;陈三凤(固氮)老师我不太了解。
另外,可能最近还可能有两位比较牛的老师,一个现在在瑞典、一个在美国。 动物学与动物生理学系 动物系人比较少,但导师的素质都很高。而且搞动物和微生物,出路一般比较好。
夏国良老师是长江学者,以前发过Nature,崔胜老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他俩的实验室文章产量都不低,而且都是在他们的领域里比较好的文章。 李赞东老师人很好,水平也不错。人很温和,说话有些象韩国人(她是朝鲜族)。 还有个女老师,好像也叫李什么东,从芬兰回来的,发过一些很牛的文章,搞的东西好像和制药联系比较紧密。
中国农业大学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农大”,是一所以生命科学、农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列入“2011计划”、“111计划”。由教育部直属,水利部、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建,中管副部级建制。
学校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60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
经过百年发展和积累,中国农业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生命科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在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具有突出影响力。
历史沿革
三大源头
北京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建立,1905年,作为京师大学堂八个分科大学之一的农科大学开始筹建,这是形成中国农业大学的最早源头。
从1905年到1938年,学校经历了晚清、北洋和国民政府三个时期, 校名和组织机构也随政局变迁不断演变。
1914年2月,农科大学独立,改组为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以“教授农业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国立八校之一。
1923年3月,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
1928年,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实行大学区制,将北京国立九校合并组建国立北平大学,农大旋即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学迁往西安,与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等院校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为由,命令西安临时大学南迁汉中,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临时大学农学院改为西北联大农学院。同年7月,西北联大农学院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
1946年10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学,于原北平大学农学院院址重建农学院。
1949年7月,辅仁大学农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农学院。
清华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二支源头是清华大学农学院。1921年,清华学校开办农科,设立作物学、果树园艺学、畜牧学等课程,以为志愿赴美学农之选修。1934年,清华大学创办农业研究所。
在抗战期间,农业研究所先后在河北及云南地区开展了大量植物病理、生理和昆虫学调查和研究,培养储备了一批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为中国农业科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1946年,清华大学复员北平,以农业研究所为基础,正式成立农学院。
华北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三支源头是华北大学农学院。学院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1943年,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4年,自然科学院生物系改为农业系。内战期间,自然科学院向华北地区转移。
1947年3月,为了“开展农村大生产运动,为战争和人民服务”,晋冀鲁豫边区以原自然科学院农业系为基础,在山西长治建立北方大学农学院。1948年7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农学院随之改为华北大学农学院,迁往河北石家庄。
合并建校
北京农业大学
1949年9月29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所大学的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综合性的新型农业高等学府。
1950年4月,学校正式命名为北京农业大学。
1954年和1984年,北京农业大学分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1月,平原农学院部分师生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60年10月,学校进入全国64所重点大学行列。1985年10月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改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成为一所规模更大、学科设置更趋综合化的新型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8年,学校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211工程”高校。
2003年,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985工程”高校行列。
2017年1月16日,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