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和词沁园春 国共两党空前绝后词坛大战 《沁园春·雪》一词遭围剿
1936年2月,毛泽东在陕北触景生情写成《沁园春·雪》一词,此后便秘不示人。1945年8月,他到重庆进行国共谈判时,抄赠给老友柳亚子,并经过吴祖光之手在报端披露,立即引起一场国共两党的词坛大战。革命词人自发唱和颂赞,国民党却组织御用文人进行“围剿”,对词肆意歪曲污蔑,双方直杀得硝烟滚滚,震动天下。最终,国民党惨败。这是现代史上空前绝后的文坛奇观。
毛泽东触景生情作《雪》词
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会见柳亚子
1936年1月,党中央决定过黄河东征,向山西发展,目的是建立一块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解决红军扩大和发展的问题。参加这次东征的红一方面军1.3万人,出征名称是“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
2月初,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从瓦窑堡(今子长县)出发,经延川、清涧,准备东渡黄河,出兵山西。2月5日傍晚,毛泽东行至清涧县袁家沟,住在农民白玉才家,以此作为东渡黄河的指挥所。2月6日,陕北普降瑞雪,大地笼罩在皑皑白雪中。
毛泽东早起,踏上雪原,兴奋不已,一时文思泉涌。他返回住屋,在房东的小炕桌上,写下享誉诗坛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所以,毛泽东后来致柳亚子的信也说,这首词写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写诗词有两种情况:一是触景生情,二是借景抒情。前者是由外部景物的触动,引起某种情感的抒发;后者是心中有了某种情感,借助外部的景物去抒发。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显然是触景生情。他写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对这首词“自注”道:“雪:反对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此,须知这是写诗(词)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些人吗?别的解释是错误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这首词以江山起笔,从帝王着眼,在古今关系上巧妙地找到一个连结点,以论史为基点,落墨于现实,批判封建主义,歌颂无产阶级。立意高远,文辞优美。通过北国的雪,写出祖国山河的壮美。这是毛泽东的诗词创作的巅峰之作,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