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永校长 校长乔建永教授在学校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10月18日,校长乔建永教授在学校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致辞,致辞全文如下。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中国矿业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今天庆典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向远道而来的海内外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薪火相传。作为中国煤炭行业的最高学府,中国矿业大学已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这是我国最早的近代矿业高等学府,由此开启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先后经历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等办学时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著名矿业专家孙越崎先后担任学校名誉董事长和校董事会的董事长。新中国诞生后,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正式接管焦作工学院,并于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燃料工业部部长兼任院长。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系科调整,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进一步充实了学校的办学力量。
1953年,学校由天津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以矿业为主的多科性高等学校,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高校之一,成为北京学院路上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文革”十年,学校迁至四川华蓥山,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在江苏徐州重新建校,同时在北京原址设立研究生部。
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形成了北京、徐州两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2000年,学校整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2和2003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办学体制、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学校在新时期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弦歌不辍一百年,中国矿业大学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矿业和安全特色,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重点高校的行列。
回顾矿大百年历程,学校先后经历12次易名,14次搬迁,历经沧桑,痴心不改,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校百年校庆的祝贺,开启了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的帷幕。今天,两个校区分别在北京、徐州举行百年庆典,我校党委书记杨仁树同志随刘延东同志赴徐州参加庆祝活动,南北两地携手共同迎接中国矿业大学新百年的曙光。
一百年滋兰树蕙,一百年砥砺求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始终坚持以矿业和安全为主要方向,致力于能源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填补了煤炭安全生产领域的多项科研空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能源事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0世纪30年代,学校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材料试验机;50年代至60年代,学校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跃进Ⅱ型刨煤机,生产的精选高炉石墨,品位达到了国际水平;80年代,创建了国内第一座洁净煤制备厂,以煤代油的水煤浆制备技术及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90年代,学校在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学校共有5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矿业大学还培养了我国煤炭系统第一位硕士、第一位博士和第一位博士后,培养出了我国煤炭系统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世纪以来,学校共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煤炭工业培养了17万名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的能源与安全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北京矿业学院的故土上,接过前人的火炬,继续着伟大的征程。学校始终面向煤炭安全生产主战场,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坚持“办精、办强、办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牢牢抓住“统筹规划、队伍建设、科学管理”三个关键,好学力行,止于至善,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
多年来,学校在极端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在有限的办学空间里,不仅支撑了上万名学生的教学任务,还奋发图强地肩负起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共培养出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10年间,学校有7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得“中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年这里诞生了全国煤炭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以能源与安全为主题的科技园,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为国家和首都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安全生产事业和能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开创出了百年矿大在新时期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百年矿大,桃李芬芳。多年来,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了各行各业,特别是能源安全生产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处处留下了矿大学子建功立业、进取奉献的身影。中国矿业大学的海内外校友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着矿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能源安全生产事业的支持与奉献,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创造着国家能源安全生产事业的新辉煌,为母校赢得了无限的荣光。
回首矿大百年来艰辛曲折而又辉煌灿烂的发展历程,我们真诚地感受到,矿大之所以能历经沧桑而百折不挠,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尤其是能源高等教育的重视,离不开各级政府及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今年6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为我校落成的孙越崎铜像亲笔题字,对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四天前,刘延东同志视察了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园和教学实验室,召开了师生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要努力构建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与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积极打造中国能源工业精英教育体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迈进,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矿业大学。
刘延东同志的嘱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创建高水平大学的热情。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兄弟院校、煤炭企事业董事单位的关爱与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史,是几代矿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历史,凝聚着几代矿大人的智慧与心血,他们为矿大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永载史册的重要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为矿大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前辈先贤!在这里,让我们向为矿大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届老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正在为矿大的建设与发展辛勤工作的全校师生员工致以亲切的慰问!
同志们、朋友们,矿大的百年辉煌已载入史册,矿大未来的灿烂华章要靠我们继续书写。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创新型国家、能源安全生产事业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形势,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校在今年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在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这就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矿业与安全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距离这一目标,学校还有不少差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传承百年优良办学传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充实内涵、外向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办精品,特色强校上水平”为实践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开展,向着学校的总体战略目标稳步挺进。
我们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着力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特色教育,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育具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可靠接班人。
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切实提高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以矿业与安全重大科技前沿和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以学科基地为依托,强化自身特色及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努力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与科技服务。
我们将以“985工程”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建设为重点,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加强学科群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建设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努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我们将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支教学科研并重、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学术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高效精干、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干部队伍,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将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积极构建高效、科学的管理和保障体系,大力构建学校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积极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学校决策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打造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