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玲山水 心灵作画 凝思人生——访山东理工大学美术系教授唐秀玲

2018-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这个愈来愈不寂寞的世界上,人人都生活在潮流和时尚中,快节奏机器般的生活方式使人渐渐不知了四季,在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背后,常常是精神的麻木和心灵的无处所依."这是唐秀玲在一本书中写过的话.正是有感于此,唐秀玲产生了"十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走过四季>的构思.在这幅历时8个月绘就的画中,作者以线描为骨法,运用矿物质颜料薄涂,以灰青色调精心描绘了一瓶盛开的丁香花,营造出一派静谧和谐又春意盎然的意境.作者在画面的左下角散落的丁香花瓣周围安置了一杯清茶,仿佛

“在这个愈来愈不寂寞的世界上,人人都生活在潮流和时尚中,快节奏机器般的生活方式使人渐渐不知了四季,在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背后,常常是精神的麻木和心灵的无处所依。”这是唐秀玲在一本书中写过的话。正是有感于此,唐秀玲产生了“十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走过四季》的构思。

在这幅历时8个月绘就的画中,作者以线描为骨法,运用矿物质颜料薄涂,以灰青色调精心描绘了一瓶盛开的丁香花,营造出一派静谧和谐又春意盎然的意境。

作者在画面的左下角散落的丁香花瓣周围安置了一杯清茶,仿佛把读画者引入了作者的精神家园,和她一起静静地品味着这岁岁年年四季轮换的人生。作者还有意在画面的边角进行了几何形的处理,为这传统的工笔绘画赋予了可以感知的现代气息。

在三十多年绘画的历程中,唐秀玲的画笔始终专注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唐秀玲从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勾线、渲染、添色的技法中找到了自己情感宣泄的最好方式。多少个深夜,当满楼灯光逐个熄灭,漆黑中只有一个窗口依然闪烁时,那必定是她坐在案边。

这是一天中惟一真正属于唐秀玲的时刻,送走了一天的繁杂,宁静中才思画意如泉涌动,白天扮演着各种角色的自己,这时只剩下一个角色——画家。正是凭着在多年的艺术磨炼中养就的这种不可消解的艺术情愫,唐秀玲的工笔人物画逐渐显现出自己的面目,清新疏淡、意趣高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之美。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出于自身变革的需要和现代日本绘画的刺激,色彩的强化和材质的改革成为新的趋向。长年的艺术实践也使唐秀玲敏感地意识到,传统的工笔水墨色彩已经不能充分地表达现代人情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工笔重彩则以其浓重的色彩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成为既兼顾传统、又能对工笔人物画起到革新和发展推动的画法,唐秀玲尝试着用矿物颜料来表现画面的色彩。

这一时期,唐秀玲首次用天然矿物色、高温结晶色、金银箔及各种辅助工具创作的《高原之花》、《高原夕语》分别参加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金沙滩》被当作工笔重彩的代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选入《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画集,成为山东省仅有的三位入选画家之一。

人到中年,唐秀玲对一切看得很平淡。她告诉记者,《走过四季》也可以说是她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对人生看法和活法的一种阐释。年轻的时候追求红火、希望灿烂,但随着岁月的积累,心态逐渐趋于平淡,追求更多的是平静和从容。正像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路越走越远,心越来越静,我变得越来越清晰。在画画中发现自我,在画画中表现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画画的表现状态越来越契合,我体会到了画画真正的快乐所在。”

附录:现代工笔重彩画《走过四季》赏析

《走过四季》是一幅反映画家在走过近五十个春秋,经历了无数次风雨之后用墨与色交织出的反映画家心境的画作。在这个愈来愈不寂寞的世界上,人人都生活在潮流和时尚中,快节奏机器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渐渐淡忘了四季,在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背后常常是精神的麻木和心灵的无处所依。

在纷杂吵闹的世界中,作者选择了清静单纯。画面上静谧的画境是作者心灵小憩的港湾,少有人画的丁香虽没有华贵的外表却有着耐人寻味的姿色。一杯清茶,细细品味,余味无穷。

作者以丁香、茶、几何形的边角处理,独特的肌理表现手段,工笔画的表现形式以及清新灰雅的色调,努力营造出画面的意境,试图把读者也带入作者的精神家园,静静地和作者一起品味这岁岁年年、四季轮换的人生。(《齐鲁晚报》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