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院士、戚发轫院士做客我校“名师名家讲
为迎接新郑州大学合校10周年,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2010年6月22日,我校特别邀请了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两位大师做客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在我校综合管理中心第一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的学术报告。
校领导郑永扣、申长雨、陈一峰、徐振鲁、李兴成、吴宏亮、高丹盈、宋毛平、王宗敏、别荣海、张倩红、张连海等与500余名师生一起聆听了院士报告。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校长申长雨主持。
孙家栋院士首先发表了讲话,对郑州大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给予肯定,尤其是对郑州大学在“神舟七号”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的成功研制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随后,戚发轫院士为师生们做了精彩的报告。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在摇篮里面”,戚院士指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国家发展进而对于整个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不仅如此,探索航空航天技术也是人类实现自身不断发展的一项必然要求,例如地球资源的相对有限要求人类探索太空资源以保证人类保证地球的永久发展。
作为主持研制自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系列飞船的总设计师,戚院士从应用卫星及其应用领域、载人航天领域和航天测控领域等航空的三大领域入手,详细回顾了航天的三个里程碑:一是1970年7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我们自己研发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进入太空了;二是2005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到太空;三是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送到月球轨道。
为大家讲解了空间利用的包括轨道资源、环境资源、物质资源等在内的三大资源和未来展望。戚院士结合自身的体会阐述了我国载人飞船的三步走战略,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国家航天技术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一是有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二是有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奉献、不计名利、勤奋敬业的精神。
他强调航天精神就是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精神,是航天人“四个特别”的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为宣扬这种精神,中央提出“两弹一星”精神,这是对航天精神的升华。
孙家栋院士和戚发轫院士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认真详细地解答了研究生同学们的提出的问题,使同学们对航天事业和航天技术以及航天人有了更加深刻和具体的了解。
在场师生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气氛十分活跃。两位我国顶尖科学家对青年学子给予了殷切期望和热情鼓励,指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青年人的,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要在学习、科研和创新实践中学习和发扬我国的航天精神,打好基础、扎实工作,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积极贡献。报告会使同学们深深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更加深深敬佩老一辈科学家,也更加感受到作为青年人肩负责任的重大。
申长雨校长指出,今天的院士报告会既是一堂内容丰富的航天知识讲座,又是一堂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全面了解了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报告会后,孙家栋院士和戚发轫院士在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新校区全景模型沙盘和校园。
孙家栋院士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等职务,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
他所领导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为中国航天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荣誉。
戚发轫院士是我国著名空间技术科学家,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他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是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完成了神舟五号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和一等奖、中国工程科技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