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国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刚才,马力市长对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做了分析,对下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段小平同志通报了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各位副市长对分管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会议选择在基层召开的现实考虑
往常,此类会议在市上集中召开,今天先观摩,后在灵武市交流,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靠前指挥的要求。区、市每半年“拉练”、全年检查、年终总结,时间有限,任务艰巨。为便于大家全面了解、掌握发展情况,我们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工作作风要求,进一步改进市委、政府工作方式,决定四个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均在基层召开。
二是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要求。围绕各个阶段、各个节点工作重点,选择工作有突破、能起到示范、推动、拉动作用的地方召开现场分析会。
下步根据工作推进情况,选择在三区召开包括美丽银川、城乡建设等专项工程在内的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三是典型示范的要求。去年通过“准备之冬”、“建设之春”、“发展之夏”、“收获之秋”专项活动,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但如何进一步统筹安排、协调推动还有待研究细化。
前段时间,我和马力市长对各县(市)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总体感觉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各有亮点,灵武市更具代表性。
首先是经济工作项目化理念得到较好体现。今年虽然没有像前年那样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但2月18日也集中启动了一批,中银绒业、城市矿产示范区、临港经济区、安置区建设等重点项目、春季植树造林等重点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同时起步,推进良好,探索了一些靠前指挥、上下联动的创新做法。
实际上,这些项目、工作的有效推进,就是工作方法有突破、干部责任心到位的具体表现。2013年灵武市拆迁整治面积达280万㎡、6200多户,今年的拆迁安置建设工期倒排到每一天,任务、要求很明确,每天召开晨会、调度会、协调会。
任何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联动进行。刚才项目建设通报中谈到的相关市直部门协调联动不足等问题,就是一种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工作不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争取多方支持。灵武市围绕自治区各项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城市矿产示范区争取了8000万元,临港经济区修路架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多方面的支持,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争取了房改、廉租房等诸多政策支持,这些都为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
在看这些园区、项目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过去经常强调,投资结构、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现在还要加上布局结构也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某种程度上,其带来的发展后劲更足。我在调研各县(市)区工作时,都会提出针对性要求。
对于灵武市,就要在全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继续当好领头雁、排头兵。我们提出走开放内涵式发展道路,灵武市跟进及时,早谋划,快启动,全面推进,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再次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勤政务实是新时期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刚才建军同志发言中谈到的“责任催生动力,行动体现担当”,话虽短,但包含的内容很多。像“两场决战”、“两场会战”,已经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仅中银绒业一家,年内可实现出口贸易总额10亿美元。
全市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实现了首季“开门红”。GDP增长10%,规上工业增长11.4%,高于全市、全区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这当中受宁东项目投入减弱影响较大。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增长2.67%,对工业经济下拉明显,而且集中体现在灵武市。
如果抛开这个影响,灵武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可达2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可达18.1%左右,与市上运行态势基本一致。
筹备召开这个会议时,我们提出选在综合性、全面性、代表性强的地区召开。希望各县(市)区加快工作进程,打造工作亮点。今后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工作现场会,哪个县(市)区干得好,就在哪里召开。如果哪个地方一直做得好,那么每次会议都在那个地方召开。如果年内一次也轮不上,那这个地方的工作也就有问题了。
二、深入分析,全面把握经济运行特点
据刚刚得到的统计数据反馈,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与之前的预计比较接近。经济运行具体表现为一产略降,二产平稳,三产增幅下滑,总体呈现稳中有增,增中有忧,忧中向好态势。
(一)稳中有增。地区生产总值缓慢增长,但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一产增长1.7%,二产增长10.1%,三产增长5.1%,三次产业3.1:58.1:38.8。二产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体现出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即别人弱的我们强,别人强的我们可能弱。
从财税角度看,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7.64亿元,增长18.3%,高于全区5.8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增长6个百分点,其中来自三产的税收贡献最大。地方财政支出增长24%,财政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0%还多,快于多数指标增速。
进出口增势强劲,在全国进出口双下降情况下,我市进出口总额11.2亿美元,增长122%,接近以往全年水平,这说明我们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是有成效的。
其它一些数据,可能有统计口径方面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核算。比如非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数据与实际有出入。商贸零售方面,由于业态发生变化,传统商贸销售增幅回落,但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去年在阿里巴巴总部看到,银川地区网上消费总额达64亿元。市场活跃度良好,2013年新增注册企业1592家,2014年先照后证等制度实施45天,新增注册企业1703家,增长80%左右;新增注册资本97.76亿元,增长271.1%。
(二)增中有忧。一产增缓的主要原因是占农业总产值50.1%的畜牧水产业,受H7N9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疫情及全国畜产品价格下降影响,畜禽出(存)栏、产值下降明显。水稻等三大作物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三产新核算的增速是5.1%,有很多令人隐忧的问题。在七个方面的因素中,有二、三个方面影响较大,近几天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慢于去年同期10多个百分点。全市1025个重点项目,整体开工不足。我们不提倡举行开工仪式,但不能少开工、不开工。要通过项目建设推动结构的调整。如果我们不在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有重大转化,就没有银川未来的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工业是支柱,必须抓住不放。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下降6.8%,远慢于三产投资47%的增速,但潜力很大。中银绒业、如意集团分别建成厂房60多万㎡,部分设备已购置。
去年中银绒业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两年内力争达到50亿元,计划2017年超过100亿元。如果如意集团能达到200亿元,全市工业结构将由85:15调整到70:30。投资结构喜忧并存。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4.
5%,民间投资增长16.3%,说明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活力逐步增强。一方面,我们受益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时又受制于它,这也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提高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益。房地产市场变化较大。
2013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11万㎡,同比增加100多万㎡,反映城市人口在增长、生活水平在提高、社会在进步。但增长得适度。今年全球经济预测增长3.6%,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7%~8%的中高速增长,我市房地产市场运行趋势大体与此相当。
2011年全市房地产形势遇冷,2012年改善不大,2013年受国五条等政策刺激,销售增速近80%,大幅拉高基数,今年的低速增长是正常的。对此,我们要客观分析,理性看待。
(三)忧中向好。一是全市上下干事劲头不减,发展的思路清晰,措施办法有效,工作节奏紧凑,到处热火朝天,但没有完全体现在经济指标上。一般情况下,全国增长7%左右,东部增长4%左右,中部增长7%左右,西部增长10%左右,西部普遍比东部快4~6个百分点,这既是规律,也是后发优势所在,现在增长指标虽然调整到7.
7%,我认为,还是没有完全反映实际发展水平,对此,我们要全面分析,保持信心,跨越发展。二是工业增速逐月加快,二、三季度有望达到计划进度。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银川滨河新区、综合保税区的部分投资还没有计入统计体系。各县(市)区也存在漏统问题,既有基础工作不扎实的原因,也有统计口径的原因。但只要工作做到了,事做成了,就不用担心统计问题。
四是工业用电量继续增长。规上工业用电量40.41亿千瓦时,增长4.79%,占全区21.1%。五是三产将有较大回转。占三产比重21.7%的金融业,对财税增长贡献较大。
如果今年安排的金融创新措施全部到位,金融对经济的支撑力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新增注册企业中,80%是餐饮、住宿企业,消费筑底回暖。六是重点项目陆续开工,1025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60%,还有40%的潜力可挖掘。
七是非公经济活跃,非公投资增长16.8%,快于公有经济14.53个百分点。八是就业等民生事业逐步改善。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7143人,增长5%。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社区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增长30%,有利于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同时,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利好。各县(市)区园区加快发展的同时,全市几大园区陆续进入建设、运营、见效并重阶段。无论是综保区、临港经济区、滨河新区“三位一体”建设,还是阅海湾中央商务区、银川科技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iBi育成中心)等园区建设,都将迎来一个建设发展高峰,为银川跨越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三、认清形势,进一步坚定开放内涵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李克强指出,必须牢记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当前有许多问题要应对,但必须保持定力、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真抓实干。这也是我们抓工作、促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干部要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干部就要干事,不干事就不叫干部。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有限。中央强调的调整经济结构,是对全局而言,所要重点调整的产业我市尚不具备基础。所以,要根据市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既不能用大的宏观影响吓唬、限制自己,也不能拿各地发展的共同现象为发展缓慢找理由。任何时候都要找内在因素、自身原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1.坚定信心、敢于担当,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担当就是责任,责任就是动力。建军同志在汇报中有一句话,“决战是没有退路的事”,说得很好。打好全市经济发展攻坚战也没有退路,全市上下要树立敢于担当意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担当、敢于担当、勇于担当。
现在,各县(市)区、乡镇等基层单位非常努力,相对而言,市直各部门运转乏力,工作按部就班,一切按文件执行,按批示进行,按领导旨意办事,不是按照市场需求、工作紧急程度来推进。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带头人、领路者,肩负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只有真正负起责任,才能真正担当重任。要直面困难、敢于担当,解决“树叶掉下来怕砸脑袋”的“头皮薄”问题,何况发展虽面临困难,但并未失速。
要客观分析有利、不利因素,多从自身找问题、找不足,不懈怠、不气馁,增强发展的意识、干事的勇气、履职的胆识,用发展的方法破解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要正视问题、敢于担当,解决不干事的问题。
大家都想进步,想做官,也当了官,但时间都是有限的,各领风骚不过三年五载,所以要珍惜、珍重,先把责任负起来。往往越不想出事越出问题,越干事越能得到大家的理解。现在,中央和地方已经调整了干部选拔使用方向和原则,强调不唯票、不唯分、不唯年龄“三不唯”。
希望大家放开手脚,放下“越干事越得罪人,越多干事矛盾越多”的顾虑。我相信,干事的人大家都能理解,不干事大家也能看得清。要化解矛盾、敢于担当,解决干事能力不强的问题。困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也是对干部能力的检验。
2.经济放缓情况下,努力做到“三不缓”。一是转型升级不能缓。经济发展放缓为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我们要抓住和利用“三期”叠加这一阶段,加快结构调整,夯实实体经济,增强内在质量,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调整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不可半途而废。二是民生改善不能缓。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保障好民生事业一定程度上也能刺激消费、推动发展。
三是改革开放不能缓。最近公布的全国31个城市开放度排序,银川位列全国倒数第二,高于西宁不到一个百分点。惟有“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才能抢抓机遇,化解风险,实现更大的发展;惟有坚持不懈地抓改革、促开放,银川的开放度才能有一个大的提升。
像汽车产业,现有条件下,造汽车可能一下子引不来,但拆汽车可以。灵武城市矿产示范区仅收集汽车轮胎就达100万条。日本北海道汽车自动拆解非常现代化,哪一个环节拆哪一段,全部实现专业化、一条龙操作,像生产汽车一样。
这个产业很有市场前景。现代化发展的代价是废旧物品的大量产生。变废为宝,形成产业,正是逆向思维、逆势而进的体现。过去我们有什么招什么,招来什么算什么,即资源型、地缘型经济的典型特点。
如果上一轮发展靠地缘、资源,那么下一轮发展就靠知识、靠创新、靠内涵。上周外出考察路经甘肃一带,很多地方都贴着这样的标语,“不拘一格选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
希望大家从中有所体悟,培养逆向思维,积极适应并紧跟经济由地缘型、资源型向创新型、知识型转变,观念由内陆型向开放型转变的趋势,争取在大数据、2.5产业等高新产业、高轻产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们也具备这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
四、突出重点,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实现
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是为了解决好二季度和半年、全年的工作。下一步工作要抓重点、重点抓。只有突出重点才能带动全局、事半功倍。重点突出五个方面,即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
(一)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领域就是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领域,包括改革、开放、投资、民生、金融等关键领域。
1.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是国家和地方扭转局面的源动力,仅简政放权一项,就释放出极大改革红利。我市先照后证企业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带来注册企业井喷式增长,增幅超过海南3个百分点。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中央、自治区《决定》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推进举措,坚持从最突出、最易见效的地方改起,力争在简政放权、金融创新、农村产权制度、科技人才等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的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痛下决心。比如减征、免征、停征8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季度减少财政收入4000多万元,预计全年财政减收2.4亿元左右。我们宁肯减少收入,也要激活、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突出开放载体、通道、产业建设,重点抓好以试验区核心区“4 1”战略载体(滨河新区、综保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银川科技园、对外通道)建设和“三位一体”(综保区、临港经济区、滨河新区)发展模式。
开展国际电子游戏竞赛、国际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转变思路,由单纯的吸引外资外贸转向打造医疗在银川、教育在银川、购物在银川、娱乐休闲在银川等品牌,加速银川国际化进程。
3.更加注重社会民生改善,激发创造活力。转型升级不能影响社会民生,而且要通过改革、转型激发民间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突出抓好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破解各行业瓶颈制约;突出抓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安置、食品安全、物价调控等群众关切的具体民生,优化消费休闲娱乐环境。
4.加快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力争年内取得重大突破。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必须高度重视,务实推进。筹备成立金融服务局,聘请金融领域专家、学者,召开高层研讨分析会,讨论形成激活金融的手段和措施,通过金融的创新,带动其它领域取得突破。
(二)抓好重点产业。我市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哪个也不能放松,目标策略是稳一、保二、提三,重点是抓好影响经济总量、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加快发展“三精”农业,推动设施园艺、奶产业、有机大米、适水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向精高端方向发展。
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突出龙头企业带动,走产业化路子。龙头培育壮大起来,产业延伸就有了保证。像宁夏厚生记杞动力枸杞饮料年销售收入15亿元,如果达到150亿元设计能力,就可解决宁夏枸杞秋果销售难等问题。
兴唐米业、伊品集团等龙头企业,都要在农业产业化上深研细究,大力突破。龙头带动不一定全靠实体企业,像兴庆区花卉产业,现在种植面积6000多亩,如果发展到6万亩,有可能带动航运发展。
昆明花卉空运到北京,质量和成本与我们相比,我们优势非常明显,前提是得有规模。我们的耕地面积小,即便便全部种粮,也赶不上农业大省,所以要在“精”上下功夫,核心目标是“增收”,怎么挣钱就怎么办。
工业,始终是整个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围绕保增长,逐渐调优调新产业结构。要以全球化定位发展产业集群,依托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川科技园等园区,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纺织、2.
5产业、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业,重点抓提升,力争在未来几年内释放巨大潜力,增速超过工业,带动三次产业结构向“三二一”方向发展。我市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大数据、电商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且与综保区发展紧密关联,可借助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特殊政策,实现快速发展。
(三)抓好重点项目。投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重点项目是保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各县(市)区、各部门结合实际,重点抓好各个领域、产业、行业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西夏区重点抓好润恒农产品物流、西夏万达、红星美凯龙、公铁物流、中石油4580等项目,金凤区重点抓好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科技园等建设,兴庆区重点抓好永泰城、拆迁安置区等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贺兰县重点抓好“一园三区两店”特别是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的建设和运营,永宁县重点抓好几个旅游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壮大,灵武市主要抓好城市矿产示范区、临港经济区等对产业空间布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建设。
园区建设必须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坚持急而不躁,忙而不乱,有序推进,为未来留下足够空间。市上除了实施好2258思路和任务确定的几大园区和项目外,还要抓一些牵动力强的战略投资项目,刚才马力市长的讲话已经做了安排。
这里提三个要求,一是加快项目实施。市上结合中央、自治区《决定》要求和市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把重要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市、县(市)区、部门重点抓的项目、工程梳理出来,印制成册。各分管领导、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时限,任务分解到岗、到人,同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把相应重要领域问题、重点项目列出来,专项推进。
二是加强项目争取。深入研究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投资方向,加强与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的沟通、衔接,借力、借势发展,大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灵武城市矿产示范区2011年底启动,即将突破100亿元,羊绒产业园2017年计划完成100亿元,临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后,也将成为投资热点。全市多几个类似产业园,经济实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三是加强项目落实。几次来灵武调研项目建设,发现施工任务、时间、进度有机衔接,计划性很强。全市还有40%的项目没有开工,到底是哪些企业、什么原因,我和马力同志牵头,各分管副市长、项目联系领导负责,逐项、逐家查看,盯着不放。
如果是国家政策调整不允许再上,就不要凑数。要腾笼换鸟,清仓补库。凡是钱不投、不落地的项目,一概不算,这要作为原则和标准来坚持。
(四)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企业是经济的主要载体,最好的招商引资是抓好现有企业。抓好对现有企业的服务。消除、转变招商引资就是一切、外来企业就是一切的误解和行为,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服务效率对待所有企业尤其现有企业,防止外面的企业没引来、本地的企业没管好、该解决的问题没解决、该做的服务没到位,严重损害发展根基的做法和现象。
用好用实用活政策。政策是政府对企业的最大支持。国家、区、市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很多,有的要延续到2016年。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企业,宣传、解释、落实好政策,防止政策停留在纸上,沉积在文件里,尤其是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平稳较快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同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出台新政策。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级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深入企业,多开现场会、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企业现实具体问题。行业管理部门必须把所有的情况研究透,掌握实情,分析根源,知已知彼。
(五)抓好重点工作。
1.加强统计分析。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一是统计部门要如实地向上、向下反馈指标数据。最近我们明显感觉到,反馈的数据与各县(市)区、各部门上报的数据不吻合,有的差距很大。
我们工作做得很好,但是统计数据没有反映出来。这里特别强调,所有分管领导、市、县、部门负责人要做行家、专家,搞清楚三次产业分别包括哪些内容,各分项在各产业中所占比重、统计口径和规范,等等。
这两天的分析汇报会上,有些委办局长问得越细越说不明白,这不行。作为管理部门负责人都讲不清、说不明,还怎么指导、指挥基层。一些关键数据不仅要亲自了解掌握,统计方法也要会用活用。各县(市)区更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如果对经济发展数据不掌握或掌握不准,再去领导一个方面的发展,那就成了瞎指挥。
2.加强问题研究。研究的着力点不仅仅是经济工作,教育实践活动、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都要深入研究。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强化问题导向,利用教育实践活动转作风、“下基层”等活动要求,全面掌握情况,吃透政策意图,力争在关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上有重要成果、重大突破。
并付诸实践。去年滨河新区征地拆迁过程中发现私自更改面积,1500亩改成50000亩,200万元的赔偿变成1600万元,这种现象在各地的征地拆迁中仍然存在。
还有规划滞后、规划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最近发现多起随意、恶意挡工现象,请奋强同志牵头,建立完善举报制度,问题一出现,立即处理,不管是哪儿的人,绝不姑息,否则项目无法推进。我们抓重点建设,要作为专项工程,合力攻坚,形成氛围。去年棚户区、道路畅通改造建设,要不是作为专项工程来抓,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建设场景。
3.加强协调服务。以上谈到的这些问题尤其统计问题,各位分管领导、各部门、各县(市)区会后要逐条检查分析,查找问题原因,到底是不作为、不勤政问题,还是统计基础、口径调整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尽快解决。同时,要加强与上级部门、同行业、周边地区、相关部门的对接、沟通,掌握最新政策办法和经济信息,提高工作针对性、准确性。
各分管领导要加强协调、运行分析,每月与服务对象组织召开运行分析座谈会,及时了解、分析、解决问题。
各管理部门要研究治本之策,给予企业政策范围内最大支持,协调解决项目工程征地拆迁、施工手续、统计入库等具体问题。各审批部门要加快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减缓免征各类规费。各个方面都要多做“雪中送炭”之事。今后要把扶持、服务企业发展作为各行各业、各级各部门文明评选的重要条件。
4.加强督查指导。继续强化责任体系、督查体系、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应有作用。现在督查体系运作基本成型,还要加大督查力度,不仅要督查反馈问题,还要提出整改意见,意见提出后,各相关单位就要抓紧办理。责任体系逐步完善,把重要领域重要问题、重大项目工程、重点工作任务以图册形式印发下去,实行工作倒计时,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人。
服务体系已经启动,成立打造“两优”环境办公室,新军同志牵头正在加紧进行,目标任务是破解一些关键环节、瓶颈制约,为开放内涵式发展提供高效政务服务,推动银川速度向银川效率转化。
现在很多工作推进效率不高,这不行。定下的事必须立竿见影,具体由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负责。对上,要畅通报送渠道,该上报的及时上报,让上级随时掌握情况;对下,定下来、要求执行的事,必须及时行文下发。否则办公会、现场会都开了,一、两个月见不着文件,不追问永远没结果。这些事,请云峰同志牵头,彻底检查。
5.加强执行落实。执政能力就是执行力。今天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部署,会后要立即行动起来。各分管领导、行业部门、党员干部要守土有责、尽职尽责,“谁主管、谁负责”,雷厉风行、事不过夜,说了就办、立竿见影,决不能拖泥带水。
做到这些要求的前提是熟知、掌握情况,盯住、紧盯。市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要注意掌握这方面的情况,不能就活动而活动,必须结合发展实际,综合、全面、统筹地推进,及时总结、发现抓落实、促发展的先进典型、反面典型,好的表扬,差的曝光。各县(市)区都要这样做,在全市形成并强化一线检验干部、一线识别干部、一线发现干部、一线提拔干部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