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大弟子 科技日报:献身医学大爱无疆——追记裘法祖院士

2018-04-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5月27日,94岁的裘法祖院士辞世前18天.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举着X光片的画面,成了定格在汶川地震伤员心中最感人的镜头.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岁月里,裘老以崇高的

5月27日,94岁的裘法祖院士辞世前18天。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举着X光片的画面,成了定格在汶川地震伤员心中最感人的镜头。

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岁月里,裘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术、仁厚的爱心、博大的胸怀,毕生致力于祖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科研事业,在中国现代外科学创立和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令人仰止。

只有弟子做得更好,科学家才是成功的

裘法祖院士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医学教育家。他毕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坚实的医学基础、高超的医学技术、勤奋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站在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引领中国现代外科事业的发展。

经他创建的"裘氏手术规范"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影响了几代外科医生。他强调医生要做到"三会"、"三知",即"手术要会做、经验要会写、上课要会讲","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裘法祖说:"只有弟子做得更好,科学家才是成功的。"长期以来,他诲人不倦,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才。

裘法祖是临床医学家,可他大半精力花在了医学教育上。在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22年中,他主持编写了以5年制医学教材为主体的50多种医学教材。我国现在的外科医学主流教材,都是他一手策划和组织编写。

"医生一个错误,病人却要为之付出一生的代价。"裘老对学生很严厉。同济医院院长陈安民回忆当年裘老带学生的情景说:"裘老查房时,我们这些负责主诉病情的年轻医生最紧张了。如果对病人病情了解不准,回答不出问题,裘老一定会狠狠批评。"

更多的时候,裘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每次手术前后,他一定要亲自清点每一件手术器械、每一块纱布。从医69年,施行手术无数,未错一刀。他的手术台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手术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至今,裘法祖已培养出三代学术带头人,仅在同济医院,经裘老培养起来的副教授以上的医学人才就有50多位。国内肝外科专家吴孟超、首创断手再植术成功者之一钱允庆、器官移植专家夏穗生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

裘法祖一生献身医学、孜孜以求。去世前几天,还在为完善我国外科学建言献策。

裘法祖1936年从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1939年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以一等优秀成绩获博士学位,随即在附属医院当医生。1946回国。

裘法祖创立的"裘氏刀法"点燃了一个个患者的生命之灯。

在外科手术钻研方面,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不少于20种。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此种操作手术视野显露非常清楚,层次分明,定位正确,出血少,避免了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胃大部切除术。胃肠吻合前先缝扎胃粘膜下层血管,使手术后吻合口出血大为减少;改变国外切除胃体积75%以上的老规则,切除部分仅稍稍超过50%,术后病人不会发生小胃症状,溃疡又不会复发,远期效果满意。

从1954年末成功完成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到80年代末,国外器官移植已经挽救了20多万人的生命。而在中国,迈出器官移植第一步的就是裘法祖。上世纪80年代,他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器官移植杂志。

直到现在,裘法祖主持的肝移植仍然保持着两项全国纪录:例数最多,存活时间最长。

近70年的医学生涯,技术上的千锤百炼和丰富的经验累积,造就了"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的"裘式刀法"。同济医院骨科专家罗永湘说,裘老术前准备认真仔细,术中一丝不苟。整个手术干净利索,一场手术下来,几乎没有废动作,体现了极强的手术驾驭能力。

同济医学院老院长、外科专家吴在德说:"裘老的手术操作和手术风格,对国内普通外科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公认为中国外科界的一把宝刀。他操作稳、准、快、细,在不少疑难复杂及再次手术中独具‘绝招’。他被称为外科全才,在腹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其手术之精准,被誉为‘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一定完好’。"

裘法祖院士一贯重视科学研究,由他提出并亲自主持或指导的大型外科科研专题包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门解剖与肝切除术、肝移植等,其科研成果分别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中国肝胆外科突出贡献金质奖章。

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医德必须高尚

裘法祖院士是高尚医德风范的楷模。他仁心宅厚、大爱无疆,主张"医学归于大众",早在1949年即创办了全国知名的科普杂志《大众医学》。

他常说:"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是重要。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尚的,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他强调"做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

他毕生实践这些信念,视病人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用爱心和智慧拯救了无数生命,温暖了千万患者的心。他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风范影响了外科学界几代人。

在中国做医生的没有不知道裘法祖的名字,因为5年的医科大学读的就有他的书。

裘法祖被认为外科全才,他开创了很多被称作"裘派"的手术方法,他还是脑死亡立法、器官移植学科的奠基者。

但是问到他一生中最大的成绩的时候,他却丝毫没有提到这些。

裘老的学生、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曾见过这样一幕:裘老趴在病床边,通过观察病人的小便流量,来诊断病情。

裘法祖曾接待一老农妇来诊,病人说她肚子不适已有很长时间。问过病情后,裘老仔细按、摸她的腹部。临走时,这位农妇拉着他的手激动地哭了:"跑了五六家医院,没有一个医生摸过肚子。"

裘老对病人极端负责。他要求,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开刀后的当天晚上,一定要去病房查看。他说:"不去看看病人,回去后能睡得着觉吗?"而由此创立的一天早、中、晚三次查房制度,也在同济医院外科一直沿袭下来,无论多晚,医生一定要到病房探视手术后的病人。

他要求医生尽可能减少病人的苦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能不开刀就不开刀,能开小刀就不开大刀"。这次四川地震伤员在同济医院治疗,截肢必须征得他同意。

裘法祖要求医生兢兢业业、谨慎细致对待每位病人。他说:"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他肚子上划一刀,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啊。这种以生命相托的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亲人般的赤诚。"

医学界人士都知道,裘法祖会诊从不收费。90多岁高龄,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一个电话过来,风雨无阻,马上就走,看完病直接回家。谁要给会诊费,他就会生气、发火。

200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医学家"称号。而在他看来,2001年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是他的最高成就。

裘法祖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常说:"我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深情地说:裘法祖院士的一生,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一生;是探索创新、硕果累累的一生。他的精神风范,是同济精神的最好诠释和集中体现,他的光辉一生,是我国医学和外科学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他不仅是我国医学界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更是党和人民信赖的医学家,是人民爱戴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