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韵《朗霞的西街》 关于《朗霞的西街》的几点问题
读过《朗霞的西街》这篇小说,我想许多人都会被其中那份温暖的人性所打动、被其中流畅舒缓的语言所感染。我在这里简单的谈几点我对于这篇小说的看法。
我不否认这篇小说的故事性以及这个故事所给我们带来的感动,但是我在这里更加强调的是小说语言的魅力。我认为在这里蒋韵的语言为小说增色了太多,以至于把一个短篇小说就可以讲述清楚的故事扩展成了一个中篇小说的篇幅却并不让人感到繁琐与拖沓。
小说的语言是干净而明朗的,而作者正是运用这样的叙事氛围为我讲述一个令人惊骇的故事,这样的反差可以说更加凸显了它的悲剧感。在一个静好的时光里原来隐藏了这样惊人的秘密。
但是我认为,在《朗霞的西街》这篇小说中,作者的语言整体是清新的,可是作者不自觉的会透露出一定的立场评判,这使小说的语言显得不那么自然。我想,如果整个叙述完全不加入感情评判,是不是会更加让人感受到在自然环境那么和谐美好的时候,人生存的隐忍与痛苦。
其次就是老师也提到的视角问题,我在阅读的时候也有这点体会,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效果是否优于其他人称?我认为不是。因为在第三人称叙事的时候,如我上面提到的,作者有时会加入带有自己感情色彩的修饰词,我们知道,在这样一场政治运动中,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无论是告发者还是被揭露者。
而如果采用朗霞的视角,这个问题就很好的解决了,首先在知道真相前,朗霞是完全不知情的,那么她与第三人称叙事就会有许多契合点;而之后当事情败露之后,朗霞作为一个孩子的视角则会产生更震撼的触动。一个孩子就这样无辜的成为了牺牲品,这难道不令人动容?
最后就是叙事节奏的问题。我觉得小说前面部分,叙事十分舒缓,节奏安排得当。但是当真相被揭露之后,节奏一下子变快,突然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甚至主人公朗霞的心理活动也加快发展。一下子由单纯变成了仇恨。
这样一方面能够体现这个事件对所有人的冲击,可是一方面是不是结束的有点仓促。由爱到恨到原谅,这些情感体验在读者还没有产生共情的时候就发展到了下一个阶段。就好像用大段的篇幅去塑造的朗霞形象在结尾简单而轻易的被改变了。
小说展现了人物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只能走向毁灭的事实,并且将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这本身就十分值得欣赏。以上几个问题或许有吹毛求疵之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