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表:(意)普里莫·莱维|译者:牟中原 : 文 学 :外国文学
●一本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作品”的文学书!●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以及卡尔维诺等文学大师的推崇!●《周期表》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普里莫·莱维,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化学回忆录!
氢,和星星、太阳里燃烧的元素一样。它的凝聚产生了这永恒而孤寂的宇宙。1975年出版的《周期表》是普里莫·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他凭借丰富的化学家的知识,以各种元素为隐喻,创作了一系列相互纠结的半自传故事,既包含了他所出身的皮埃蒙特犹太社会、他从中学开始的化学学习,亦表达了他对二战时大屠杀的反思与回应。
在莱维的笔下,各个化学元素的不同性质,它们美丽的结构式,随着情节的进展得到了一一展现。元素不仅是有诗意的,更具备丰富的哲学意义。1996年,英国伦敦皇家研究院将《周期表》评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
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
《周期表》是一本必读书。
——索尔·贝娄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1919—1987) 意大利最重要的作家、化学家以及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这两种身份与经历建立了他写作的基础。莱维1919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4年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 乡都灵生活。1987年自杀身亡。他的作品曾被选入意大利语文教材,涉及诗歌、小说、回忆录等各个领域。著有《活在奥斯维辛》(Survival in Auschwitz)、《再度觉醒》(The Reawakening)、《缓刑时刻》(Moments of Reprieve)、《元素周期表》(The Periodic Table)、《如果不是现在,那么何时?》(If Not Now, When?)、《猴子的忧伤》(The Monkey’s Wrench)等。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The Drowned and the Saved)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
幸存者的声音——导读王浩威氩
氢
锌
铁
钾
镍
铅
汞
磷
金
铈
铬
硫
钛
砷
氮
锡
铀
银
钒
碳
翻译莱维牟中原
翻译莱维牟中原
《周期表》这本书的翻译工作,跟了我有六年了,真久!如今终于交稿,即将问世,如释重负。
一九九二年夏,大学联考,我入闱场工作。等考题定稿,校阅完毕后,有七天无事而失去行动自由的时间。
当时带了莱维的《周期表》英文版作为读物,顺手也就开始翻译,纯为好玩,打发时间,也没想到要出版。多年来,研究工作是越来越忙,越起劲,翻译的事也就断断续续,算是自娱吧!但每次重新开动,整个稿子又重改一次,前后也三易其稿了。
直到去年底,让老友林和知道手头上有这本书的八成译稿,他好心帮忙联络出版,这才终于下了决心收拾这没完没了的私密译作。
译完了,该说些什么?实在不多,因我理想中的译者应该只留下译文,不做其他文章,来指导读者,提供意见。
但这好像不是西洋文学中译的传统。
傅雷虽然说“在一部不朽的原作之前,冠上不伦的序文是件亵渎的行为”,但他通常还是写了“译序”。杨绛译《堂吉诃德》写了二十三页的译者序。韩少功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有十一页的序。
意见都不少。
其实译者大约都知道翻译文学本身就是件“讯息转折”的工作,没法完全跨越语言的鸿沟,最多只能说神似罢了。《周期表》原著是意大利文,我不懂意文,根据的是RaymondRosenthal的英译本。
作为一个化学家,我知道我可以不读德文原著,而从英文译本完全了解化学专著,因为大家有共通的化学术语及基本原理。但《周期表》不是关于化学知识的传述,莱维的语言是文学的、回忆的、沉思的,我终究是没法确定译文和原文的差异,而我很好奇这点。
这其实是写这短文的目的,希望有人有兴趣根据意大利文再译一次,到时这译本也就可放一边了。作者莱维本人其实是相当在意翻译文字的,他在纳粹集中营的回忆录《如果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译成德文时,非常紧张。“我害怕我的文字会丧失原色,失掉涵义……看到一个人的思想被扭曲、***,他挖空心思的用词被误解、转换。
”就因此,他的著作的英译本都是非常小心进行的,Rosenthal成为莱维后来大部分著作的英译者,并因此而得翻译奖。
有意思的是,莱维本人也从事翻译工作,他是卡夫卡《审判》意大利文版译者。我也很好奇,他的译文能否保留卡夫卡文字特殊的棱角?看样子,这些翻译“忠实”的问题真是没解,尤其小国家(如捷克)文学的翻译多只能从英文或法文转译,这更没法说了。
但我想翻译真正要做的是居中负起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沟通工作。我们读《周期表》这样的书是向往一种整体文化,在那儿,“科学”和“文学”并不割裂,而语言可以穿透国度。化学家这行业的故事是可以欣赏、了解的。“集中营”的极端残忍,虽无法以文字描述,但我们仍然要反复听残存者的声音。
这些文化的整体感是可以透过翻译传达的。《周期表》一书不止是莱维的自传、他这行业的记录,更是他那一代的故事。透过化学元素的隐喻、科学式的文笔,他写下自己和他周围一群人的遭遇,及他的冥想和反思。《周期表》是一本很难分类的书,很难用简单几句话描述它。莱维的吸引力在于他所传递的整体感,在他的世界里,每样事都奇妙地连接在一起。
排斥总是相互的。犹太人对基督徒也竖起对立的高墙(goyim,narelim指“异教徒”,“没行割礼的”),在平静的乡下小地方,重演《圣经》选民的史诗。这从根的错序,使我们的叔叔、阿姨们到今天都还自称“以色列子民”。
这里要赶快对读者声明“叔叔”、“阿姨”这些称呼要从宽解释。我们的习俗管任何年长亲戚都叫叔、姨,即使关系很远。日子久了,几乎所有社区里的大人都有亲戚关系,所以叔叔很多。叔叔是那些抽烟草的长老,阿姨是掌管全家的皇后,他们聪明有智慧。
而对很老很老的叔姨(我们从诺亚以后就都长寿),“巴伯”(barba,指“叔叔”)、“玛娜”(magna,指“阿姨”)这些字头就连到他们的名字上了。因为希伯来文和皮埃蒙特方言的一些发音巧合及一些奇妙字尾安排,造就了一些奇怪的名字,而这些妙语就同他们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于是有了巴伯伊托(伊利亚叔)、巴伯撒钦(以撒叔)、玛娜丽亚(玛利亚姨)、巴伯摩钦(摩西叔,据说他把两颗下门牙拔了以便咬烟斗)、巴伯姆林(山姆叔)、玛娜维盖亚(阿比盖亚姨)、玛娜弗林亚(柴伯亚姨,源自希伯来文Tsippora,意指“小鸟”,一个漂亮名字)。
雅各叔一定是几代以前的人。他去过英国,所以穿格子装,他弟弟“巴伯帕钦”(波拿帕特叔,这仍是一个常用的犹太名字,以纪念拿破仑解放犹太人)后来则从叔叔辈退了下来。上天不仁,赐了他一个无法忍受的妻子,他绝望到去受洗,成了传教士,到中国去传教,如此可离她远远的。
宾芭奶奶年轻时很美,脖子上围着一条鸵鸟羽毛的围巾,是个伯爵夫人。拿破仑赏给她家族伯爵名位,因他们会借他钱(manod)。
巴伯隆宁(阿隆叔)个子高,健朗,又有些怪主意。他离家到都灵,干过很多行业。
他会和卡力南诺剧院签约当临时演员,并写信要家人来参加开演。内森叔和亚勒格娜姨来了,坐在包厢中。当幕升起,亚勒格娜姨看到儿子打扮得像非利士人,她拼命大喊:“阿隆,你在搞什么?把剑放下!”
巴伯米林脑筋简单;在亚奇,人们把傻子当上帝的儿女,没人可以喊他笨蛋,他受到保护。但他们叫他“种火鸡的”。因为有个拉山(rashan,异教徒)骗他说养火鸡像种桃树,种火鸡羽毛到土中,树上就长火鸡。
也许是由于它那无礼、笨拙、暴躁的反面脾气,火鸡在这家族世界中有它特别被用以取笑的地位。譬如,巴西菲可叔养了只母火鸡,而且对它疼爱有加。而他家对街住着拉特先生,是位音乐家,火鸡老吵到他。他求巴西菲可叔让火鸡安静,这大叔回答:“遵命!
火鸡小姐,给我闭嘴。”
加布里叔是个犹太教士,所以人称巴伯莫仁诺,就是“我们的老师叔”。他既老又快瞎,有次从外地回来,看到马车经过,就喊停要求载他一程。和车夫讲话时,他发觉那是一辆载基督徒到坟地去的灵车,多可怕的事。
按教律,一个碰了死人,甚至进到停尸间的教士,就受污染七天。他跳起来:“我和异教徒死女人同车!车夫,快停!”
可伦坡先生和格拉西狄奥先生两人亦敌亦友。
据传说,这两个对头住在莫卡弗镇一条巷子里的两边。格拉西狄奥是个瓦匠,很有钱。他有点以身为犹太人为耻,便娶了个基督徒。她有一头及地长发,与人私通,让丈夫戴了绿帽。虽然是个异教徒(goya),但大家还是叫她玛娜奥西丽亚,表示有点接纳她。
她爸是船长,送格拉西狄奥一只圭亚那来的彩色鹦鹉。它会用拉丁文讲:“认识你自己。”可伦坡先生是个穷人,鹦鹉来了以后,他就去买了只秃背乌鸦,也教会它讲话。每当鹦鹉喊“认识你自己”,乌鸦就会回答“臭神气”。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