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魏文彬 魏文彬:文化产业不改革神仙也做不大
如今的世界文化版图仍是欧风美雨的天下。
面对大市场、小份额的严峻形势,国家适时吹响了文化产业改革集结号,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长远国家战略。
为此,《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访了湖南省广电局原局长、现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试图通过对话文化产业一线操盘手,为文化产业突破寻找成功范本。
魏文彬是电视湘军的领军人物,在他的主导下,湖南广电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目前,湖南广电营收从1994年的4000万元飙升到2011年的150多亿元,17年中增长了300多倍。以湖南传媒为主体的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已超过5%,领先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新支点。
第一财经日报:请谈谈文化产业的改革开放?
魏文彬: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和欧美西方国家的差距会这么大,为什么我们做不大、做不强?
表面看,是我们技不如人、内容不如人;深究下去,其实是我们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说到底,体制不顺不畅,是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症结。不解开这个结,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就永远滞留在行政事业单位,进入不了市场,我们就做不大,神仙也做不大。
湖南的卫视、经视、还有快乐购,做是做起来了,但体制不改变,人才看着流失,后劲看着不足,最后迟早垮掉。在放开的问题上,我们要有自信心,不要怕。要消除市场恐惧症、商品恐惧症、多样化恐惧症。
日报:请谈谈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
魏文彬:文化产业本质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产品的核心软件不在仓库里,而在大脑里,它是人类心智的反映。只要人的才智、情感、想象力在一定环境下集中释放,就可能产生核变式的能量,实现无中生有的产业效应。
对于人才的培养,环境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留人的环境、成长和创新的环境。这种环境不是指一栋房子、一片树林,而是人文环境。知识分子最大的本事是创新,搞文化产业需要宽松的环境,没有论资排辈、没有阿谀奉承,没有嫉贤妒能,环境好了产业自然风生水起,环境不好,草木不生。
日报:我国文化产业的前景如何?
魏文彬:西方发达国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当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城市人口由30%向70%过渡,文化需求就会呈井喷状暴发,并由此带来变化与转型。当今中国社会就处在这样一个需求旺盛的井喷期。
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不断强化,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发展增速也将加快。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细化和落实,文化产业增加值未来五年有望实现倍增,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可以做大,因为我们有市场、有资源,也不缺资金。文化系统中的各个主体要吃透中央精神,把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实质性地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