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长子霍震霆:香港内地青年应更多地交流
身为霍氏家族的二代掌门,霍震霆已经连任多年全国政协委员,对内地事务的深度参与已经成为这个家族的基因。
其父霍英东是目前所有香港商人中获得了最高政治地位的人,曾任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其长子霍启刚也是广州市番禺区政协委员,并担任香港青年联会主席,热心参与推动香港和内地青年的交流。
与内地各界的广泛接触,让霍震霆对中国改革走向的了解甚于香港商界的一般商人。
在香港信心遭遇质疑之际,霍震霆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在他看来,香港人一定要改变。
中国新闻周刊:春节期间,香港发生了“反水客”示威,你怎样看待这些香港年轻人的怒气?
霍震霆:看到那些视频,他们把老人踢倒在地,孩子在旁边哭,我真的很心痛。但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行为,希望不要影响内地人对香港人的感情。但这种少数人引起的后果可能很糟糕,因为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些视频。
考虑到香港历史背景,150年的殖民地历史,教育不仅代替了言语,还代替了文化和价值观。
殖民地教育就是远离对祖国的感情和语言,慢慢到下一代,就更淡化了。所以很多香港年轻人不理解上一代人对国家的那种感情。
不过,我也理解他们的艰难。
几十年前,香港和内地的机会很多,中小企业也可以发展起来。但现在连条件最好的中产和专业人士,都觉得蛮吃力。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有人认为香港与内地经济的互补性在减弱,内地很多城市在赶超香港,对此你怎么看?
霍震霆:这已经是事实,但很多香港人不愿意面对。
香港很特殊,它曾是殖民地,中西文化交融,开放得比较早,可能一直认为自己是最好的。
但现在内地的发展很迅速,我每次到内地都有深深的自豪感。所以香港人的心态需要调整。过去做生意很简单,就是靠商品的差价,但现在已经不行了,香港不能总是靠国家政策,如果有一天国内税费降低,香港商品没有优势了,怎么办?
现在内地发展很快,比如新媒体,比如互联网经济,出现了很多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但香港还是主要靠地产。
所以香港人应该多一些改变,尤其是年轻人,如果总不愿意了解内地,总觉得语言有障碍,不能跟上改变,将来就会很艰难。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香港工商界对香港未来经济的表现是否有信心?
霍震霆:我对香港未来是有信心的。现在和1997年回归前不同,现在没有以前那样的担心。那时候六分之一的人口移民,我们公司很多人移民去加拿大。但现在他们想要回来,已经很困难了,因为香港房价已经很贵了。
但我还是看到很多过去的移民回来了,尽管外国空气好,地方大,但感情很淡薄,中国人还是讲究人情社会的,那些不了解的就以为国外很好,这是一个过程。
回归以前,全世界都不看好香港,现在香港不仅没死,而且也发展得很好,这离不开内地的支持。
香港人是比较务实的,还是要以经济为主。这么多年来,中央给了很多政策,但香港不能永远靠中央政策。就像现在的自贸区,不是给钱给政策,要靠自己改革。
中国新闻周刊:在未来香港和内地经济的交流中,互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霍震霆:香港和内地的差距慢慢拉近,但还是有很多方面不一样,体制不同,法律体系也不一样,应该保持不同的制度。
金融方面,现在人民币也越来越国际化,可以利用香港的国际渠道,香港应该扮演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前香港与内地合作的模式很简单。香港利用珠三角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生产产品,然后从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地。但现在不一样,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香港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内地很多事情也在转型。香港最大的优势是有专业人士,比如专业的医生、律师、银行家。这些专业人士可以到内地提供服务,传递香港的专业精神,也能提升内地的服务业水平。我知道很多内地人是很爱香港的,支持香港发展,也很欣赏香港的法制精神和公民教育。
怎么样改进香港和内地的关系,需要多一点深入的探讨,什么事情都不能极端,这样对两地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中国新闻周刊:在参与内地事务方面,你的父亲霍英东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霍震霆:他的理念一直是,说没有用,要具体来做,很多事情要靠带头作用。
刚来内地的时候,内地没有接待的地方,只有招待所。但是要吸引外商来,必须要有接待能力。他很重视细节,比如洗手间的卫生,不要小看这个东西。总统套间不代表什么,洗手间才代表公共管理的水平。包括后来我们建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建过街天桥,都有很多争议,也有很多人骂,但父亲很强调国际惯例,如果不改变基本接待能力,不加强体制,那谁会来呢?
他那个时候很不容易,他的观念就是我要带头改变,如果做得好,可以起推动和示范作用。如果出问题,那是我的错。
但他也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修建贵宾楼饭店的时候,很多人建议我们建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和旋转餐厅,但他不同意,他觉得这是国家给我们的一个优待,不能只考虑经济,要考虑整体的协调。很多东西要改革,但也要照顾大家的感情。他也明白内地的旧城改造很不容易,所以要在保持传统和发展上尽量平衡。
中国新闻周刊:从家庭的角度看,你们也是香港和内地结合的一个代表,对于两地的青年交流,有什么建议?
霍震霆:现在两地通婚越来越多,我们这个家庭也很有代表性。郭晶晶适应能力很不错,很能干,广东话说得很好,英文也不错,她已经融入了香港的生活,这点很不简单。
唯一的障碍可能是老人的语言方面,我妈妈听不懂普通话,郭晶晶的妈妈听不懂广东话。有时候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会有好几种语言在台上飞来飞去。要照顾两个老人家,我们会在中间做一点同声翻译。
霍启刚也干得不错,他经常来国内,内地的朋友比我还多,普通话也比我好很多。所以两地青年应该多一点交流,不仅政府要交流,民间也要多交流,包括媒体,香港的媒体和内地的媒体交流也不够。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南沙已经设立自贸区,对于南沙新区的未来,你有什么设想?
霍震霆:父亲一直看好南沙的重要原因是,南沙是天然的深水港,是整条珠江最佳的水道。并且,南沙是珠三角、香港、澳门的几何中心,海陆空交通枢纽地位特别优越。他对南沙有一个很美好的规划,希望能建设一个最好的深水港,做一个最现代的码头。所以从几十年前开始,就很注重环境。
我们先建了7公里海岸护堤,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填海工程。随后,种了25万棵树,前几年还获得了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区奖”。
以前有人说把电厂、水泥厂等污染企业从广州旧城区迁到南沙,还有人提议海边运煤方便,可以在南沙建煤场。我爸爸坚决反对,他说这里是白纸一张,是珠江口的宝地,一定要保护,不能破坏。
他当时就说了南沙梦,他考虑给香港年轻人一个未来的平台。广州有点远,南沙刚好在香港、澳门、深圳中间,可以吸引香港人过来创业、生活和休闲,也可以增进香港对内地的了解。
现在国内新城模式都一样,我们想创造一个新的环境和模式,有很多小店,咖啡馆和步行街,打造一个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不要都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所以,我们希望设计和开发方面,内地给我们多一点空间。可以多一点探讨,不要把城市弄得千篇一律,我们按照一个新的理念来建设南沙。
霍震霆
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的长子,1946年生于香港。霍震霆身兼数职,不仅是香港立法会议员、霍英东集团董事总经理,还是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香港足球总会会长,八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霍英东去世后,霍震霆带领两个弟弟霍震寰、霍震宇,全面接管了霍氏商业帝国和父亲热心的体育公共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