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事件涉中国利益 不应简单批判美国式伪善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网6月18日讯 美国中情局雇员斯诺登出走泄密事件继续发酵,截至目前的事态发展轨迹完全符合情报学的逻辑.斯诺登按精心设计的步骤披露了美国情报系统以反恐维安之名大肆监听国内外通讯和网络活动的糗事,成功运用安全和民权之间的对立关系掀起舆论,并将关注自己命运的人分裂为同情和诅咒两派,之后躲入未知地点,在香港特区政府的专人保护下思考自己的未来.而在外围,多国情报.外交机构紧张忙碌着,一场涉及多方的博弈和勾连已在进行.斯诺登已经获得宝贵的缓冲,在一个相对安全.安静的环境里对下一步该怎么走作抉择.他可能选

中国网6月18日讯 美国中情局雇员斯诺登出走泄密事件继续发酵,截至目前的事态发展轨迹完全符合情报学的逻辑。斯诺登按精心设计的步骤披露了美国情报系统以反恐维安之名大肆监听国内外通讯和网络活动的糗事,成功运用安全和民权之间的对立关系掀起舆论,并将关注自己命运的人分裂为同情和诅咒两派,之后躲入未知地点,在香港特区政府的专人保护下思考自己的未来。

而在外围,多国情报、外交机构紧张忙碌着,一场涉及多方的博弈和勾连已在进行。

斯诺登已经获得宝贵的缓冲,在一个相对安全、安静的环境里对下一步该怎么走作抉择。他可能选择留港,使自己成为签有引渡条约的香港和美国之间的麻烦,这个麻烦也必将延展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香港特区和中央政府之间的问题。

也可能希望飞赴第三国第三地寻求庇护,但时间拖得越长,可选择的目的地越少。美国不会不积极联络盟友伙伴切断他的主要通路,而且,这个选择将大幅减少美国国内同情斯诺登的人数,使他彻底背上“叛国”骂名。

斯诺登还可能主动选择返美接受调查和审判,把“英雄情节”和“维权义士”形象发挥到淋漓,而从道德、公义和心理角度理解这个选择也并不算难。

不管怎样,事件发展至此,已不仅是情治丑闻、美国形象危机和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司法、外交问题。这场悬疑剧牵扯多方的利益、政策、民意以及司法程序和尊严,还会继续演下去,拖个半年一载乃至更久都有可能。但终归还是要解决,只不过解决的轨迹不可能完全按照迄今为止牵连进来的任何一方、包括斯诺登本人的意志走。

在中美元首“庄园会晤”之后不久即发生的斯诺登事件硬生生地摆到两国面前。尽管中美双方都不愿使之过早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但它的发展趋势显然无法排除这种可能。中美能否妥善处理斯诺登事件,不幸成为检验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诚意和效力的第一道标尺。

从目前各种情况看,将斯诺登事件限在港美之间而不必上升到中美之间,是妥善处理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人们已能从迄今为止中美两国和特区政府相关表态的谨慎、低调和刻意回避中看出端倪,结局则将是开放的。

怀着浓厚兴趣观看这出悬疑剧的中国公众需要自知,我们绝非旁观者。这不仅是因为斯诺登现处中国境内,也是因为中国在互联网世界的大国地位。近年,在网络安全和自由问题上,中国受到美国不断升级的指责和施压,现已证明也受到来自美国有政府背景的猖獗网络攻击和渗透。斯诺登事件可能成为中美在网络道德阵地上互为攻守的转捩点,也可以为中国完善互联网发展战略提供契机。

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国不出于国家安全和政局稳定的需要进行电信监管,互联网世界并不存在绝对自由,中国如此,欧洲如此,美国亦不例外,而且美国的监管和渗透行为无论在范围还是幅度上都已越过道德能够允许、公众可以接受的底线。但对斯诺登事件揭露的美国式伪善不应简单批判了之,更需引发对网络世界权利和监管界限的理性、良性思辩。

美国在网络世界走下“神坛”并不等于中国就会自然站上“道德高地”。只有在顺应时代潮流、鼓励网络创新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制度、规范、市场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实施公正、成熟的网络发展战略,在公民权利与义务、自律和监管之间达致合理平衡,并且推动国际社会成功制订各方均能接受的网络行为规范和准则,有力制衡、有效制止网络霸权主义、战略对抗和军备竞赛,中国才能真正赢得主动并走上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