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回顾二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揭秘被神化的索罗斯和中国的致胜经验
在亚洲金融危机二十周年之际,本文将简单回顾二十年前那场不见销烟的战争,重在展现中国香港和大陆截然不同的应对之道和取得的成功结果,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严密的监管政策是预防金融危机发生和传导的重要手段,最后会深刻揭示受危机冲击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两三年后再次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泰国央行于1997年7月2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采用浮动汇率制。
此前,泰府为了维护泰铢币值在外汇市场(泰铢市场当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泰国、香港、马来三国)不停买入炒家卖出的泰铢,前后动用外汇储备100亿美元,也就是泰府拿100亿美元回收等值泰铢。
同时,泰府设置几条泰铢借贷规则:禁止泰国银行出借泰株给炒家让炒家借不到泰铢从而无法继续卖出泰铢,大幅提高泰铢隔夜拆借利率增加炒家此前出借的泰铢的成本。泰府运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购入所有卖出的泰铢来稳定本币汇率,企图让炒家手中的泰铢数量干涸从而击退做空泰铢的炒家。
1996年泰府拥有的外汇储备最高时达396亿美元,然而到1997年6月28日消耗的只剩下28亿美元。泰府于1997年7月2日放弃泰铢不贬值的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泰铢当天大幅贬值17%,导致泰国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浮动汇率制的好处是,本外币随着市场实际供需自由浮动,泰国央行无须干预也就无须动用外汇储备。
此后,由于泰铢大幅贬值,东亚南的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等相继贬值,因为这些货币发行国政府均顶不住外汇市场的抛售压力了,外汇储备几近干涸的各国政府均抛弃了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各国均不用再消耗余下的外汇储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陆和香港,成功的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金融危机并未影响到中国的崛起和香港经济的发展。后面会详细的解析。
金融危机是恶魔吗
1、危机前后印尼的经济指标变化
1990年到1997年,失业率在2.5%到4.7%之间,1998年到2000年的失业率分别是4.7%、5.5%、6.4%、6.1%。显然,亚洲金融危机前,印尼的失业率一直在增加,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失业率增加2个百分点。
1990年到1996年, GDP增长率在6.5%到8.2%之间,在危机爆发的1997年GDP正增长4.7%,1998年下跌13.1%,但随后的1999年GDP增长0.8%,2000年更是达到5.4%。似乎金融危机只是影响到印尼一年时间,随后就恢复正常。
1990年到1997年,通货膨胀率在6.2%到9.7%之间,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通胀率达到58%,1999年更是达到20.7%,但随后的2000年通胀率恢复到3.8%。
制造业指数数据更是显示了危机似乎并未对印尼实体经济造成大的损害。以2000年为基数参照的数据显示,1990年到1997年间,制造业指数从67.6增加到115.9,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指数下跌至94.7,1999年就增长至96.5,2000年更是达到100。
2、危机前后泰国的经济指标变化
1990年到1997年,失业率在1.5%到2.9%之间,1998年到1999年失业率分别是4.4%、4.2%,2000年下降至3.6%。显然,亚洲金融危机对于泰国失业率的影响并非那么神乎。
1990年到1996年, GDP增长率在5.9%到11.6%之间,总体呈前高后低。在危机爆发的1997年GDP负增长1.4%,1998年负增长10.5%,但随后的1999年GDP增长4.4%,2000年更是达到4.8%。似乎金融危机只是影响到泰国两年时间,随后恢复正常。
1990年到1997年,通货膨胀率大多维持在5%到6%之间,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通胀率达到8.1%,1999年通胀率恢复到0.3%,随后的2000年通胀率是1.6%。
制造业指数数据显示了危机似乎并未对泰国实体经济造成大的损害。以2000年为基数参照的数据显示,1990年到1997年间,制造业指数从52.6增加到91.9,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指数下跌至83.4,1999年就增长至93.7,2000年更是达到100。
相关数据均来自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泰国与印尼本国相关的统计数据大致与其吻哈,其它国家相关的经济指标也大致符合相关结论。以上数据是否能作为亚洲金融危机危害至深的反证?是可以的。
从2000年之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各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均是不断增强,中国大陆更是日新月异。原因是什么呢?后面会一一说到。
中国加息是肇因
中国在1992年坚定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自1991年到1997年GDP增长率最高达14.24%,最低也有9.18%,呈前高后低之状。以美元计算的GDP总量从1991年的4133亿美元增长到1996年的8637亿美元,1997年9616亿美元,1998年10290亿美元,2000年更是达到12113亿美元。
在通胀率方面,1993年高达到14.7%,1994年更是达到24.1%,1995年达17.1%,1996年下降至8.3%,1997年跌至2.8%,之后在紧缩银根政策下,1998年到2002年通货紧缩。2003年起,通胀恢复到正数。
自1993年起至1996年,由于经济高速增长,经济部门中出现了部分高投入低效益的投资项目,致使经济通胀过高。因此,央行不断加息治理通胀,在不断加息过程中,通胀被打压,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币值稳定下来。此时,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的泰国、印尼、马来、菲律宾等国家地区的货币显得高估,因为它们都采用的固定汇率制。
由于固定汇率制的缺点,加上人民币通过加息不断巩固币值,这些国家的币值就显得过高,这为后来炒家蜂拥而至提代了炒作的条件。
紧缩银根化解危机的中国大陆
中国在亚洲危机期间的表现非常出众,在没有动用多少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就抵御了危机的冲击,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那为何泰国、印尼、韩国、台湾、马来、菲律宾、俄罗斯等国家地区没有中国成功抵御冲击呢?
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前不断加息打压通胀,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样在金融危机来临后依然是紧缩银根来打压通胀,打压通胀就是保持币值稳定。这才是中国不用花多少外汇储备就能够抵御危机冲击的智慧。
当时中国也面临人民币高估的情况,但采用的是打压国内通货膨胀的办法来挽救币值,因为后来的经济学者研究发现,通胀与贬值是硬币的两面,其实是同一回事。挽救货币贬值的货币政策办法有两个,一个是花外汇购买本国货币来保持本国币值的稳定,泰国、印尼、韩国、台湾、马来、菲律宾等国家地区就是如此,另外一个办法是加息或者类似加息的作法,中国就是采用这个办法,中国通过不断的加息减少经济中过多的人民币数量以此来压低通胀,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币值得以提升,这么做不用花外汇储备即可稳定汇率。
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几个里,中国的新闻媒体单位经常提到中央不断紧缩银根来维持人民币币值,同时大力进行国内改革,包括进行了日后证明非常成功的经济改革举措。中国经济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崛起。
经济生产与币值相得益彰的香港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虽然也受到冲击,但总体上冲击没有想像中那么严重,相反,由于香港的经济发展质量高,为香港挣得不少外汇财富,香港亦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使得炒家做空港元的力量有劲使不上。这些话听起来比较绕,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析香港的应对之道。
港府在危机前后,一直保持着港币流动数量与经济水平在一个比较恰当的位置,不盲目的发行过多港币,加上香港一直不错的经济生产能力,因为当国际炒家做空港币时,港府敢于购买被低估的上市股票来维持香港金融稳定。同时也采取类似泰国在外汇不断购买本币的作法,港府也在市场中不断购入炒家抛售的港币以此来维持币值。这种办法表面看跟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做法类似,但是本质不同在于香港因经济发展质量高(也因此赚了不少外汇),货币政策一直稳健,因此能够在办法相同的情况下,取得了与泰印韩完成不同的成功。
香港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源于自身稳健的货币政策,最后击退炒家做空港元的努力,同时维持住了联系汇率制。
各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亚洲金融危机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次重大事件,在危机中到危机后,各国均进行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经济改革来保证经济效率的提升,稳定住了之前发展的经济成果。真正的经济成果是各国国内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相对于国际社会的地位,这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至于汇率危机肯定是因为本国的货币币值相对于国际水平有所高估造成的,也就是各国的货币发行数量过多,在固定汇率机制下,缺少灵活调节的状况,这才给予了炒家作空本币的前提条件。
当本币币值调整到一个适应本国生产效率及生产能力的水平时,炒家再也无条件去炒作本币了。合理的币值让炒家无法在市场中筹集到过多的本币,也就失去了借入本币抛压市场的能力。当币值稳定下来,各国经济部门中的生产设施会再次开足马力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继续在国际市场中出售赚钱,那些生产设施和生产能力,以及相关的管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货币的汇率也由这些有形的无形的物品来决定,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苍蝇不叮无缝蛋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以乔治·索罗斯领军的国际炒家,以及跟风炒作的外围炒家,在作空泰铢、林吉特、印尼盾、韩币、台币等货币上获利颇丰,但在香港的金融保卫战中却失败了,就是因为前者这些国家或地区汇率高估造成炒家有机可寻,而香港港币是汇率适中的。
我乔春果可以说,香港那1000亿外汇储备在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不足一提,大陆那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实也并不太多,香港大败国际炒家的真正条件是港元稳健的币值,币值与经济生产能力相一致,也就是说币值要与本国经济能力相一致才能够让他人无机可乘。
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必须选择汇率高估或者低估的经济体方可保证其炒作胜利,单靠炒家一方下注,也有可能血本无归,香港的金融保卫战就是一实例。但是在这么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大多数工作者未能把正常的理念传播开来,而神化索罗斯之流的论著充斥市场,误导很多理解不了现代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人,关于这点我乔春果仅在此指出下。
中国真正的成功之道
中国政府通过不断减少国内的货币供应即紧缩银根来保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为亚洲快速走出金融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稳定亚洲汇率市场的有序运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过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紧缩银根"之策和香港的金融保卫战两个成功案例,说明只有币值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相适应,才是保证快速走出危机的真正条件。而想通过过多发行货币,制造高通胀刺激经济发展或是故意高估本国货币币值的国家,最终会因金融危机逼着调整自己的错误。
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亚洲各国或地区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来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经济发展规模和效益,最终各国各地区只用两到三年时间就走出了危机重新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道路上。
至此亚洲金融危机20周年之际,我们更应当正确的看待历史总结有益经验,为我国经济及各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