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4.0时代到来 解析“一带一路”之下中美百日计划的新机遇
曾经不止一位经济学家提过,未来的全球化将进入到4.0阶段,快速发展的中国更希望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优质补充。
15世纪末,葡萄牙人第一次远航全球,开启了全球化的1.0时代,就是所谓的大航海时代。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全球化开始了,但是过程并不是那么平静。
全球化到2.0是什么呢?是英国和英镑引领的全球化。而全球化的3.0离我们最近,就是美国和美元引领的全球化。首先是实体经济的贸易。理论上,全球的贸易都是根据比较优势进行生产的。如果是这样,美国永远是从事高科技的,中国永远是从事劳动密集型的,现在基本上也是这个逻辑。
我们经过细致的研究,发现一个更为微妙的结构。我们认为全球存在着三个大型的国家集团,构成了一个全球的价值链和产业链。
中国一年对美国的贸易盈余高达3500亿美元,但中国只是很多终端产品的最后出产地。比如苹果在中国、富士康在中国,但3000多元钱的东西,中国大概只挣到了125元。台湾、韩国、日本、加州的设计,这块可能是利润的一个主要来源,但是最后出口的总量,都算在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上头。
世界形成什么样的结构?我们称之为“三个世界”的结构。
第一,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底层,主要是资源型国家。资源型国家,提供的是大宗的原材料,比方说金砖五国里头的巴西、俄罗斯、南非,都是属于资源的提供国。
第二,在整个食物链的顶端,是消费型的经济体,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大家会有一个深深的疑问,为什么美国只消费不生产?因为美国生产很多。如果一个国家经常账户的赤字,超过GDP的4%以上,我们可以定义为一个消费国。不是说美国不从事任何的生产,而是相对于生产而言,它消费得更多。美国经常账户的赤字一度占到GDP的10%。
美国每年对全球贡献的GDP达到15万亿美元,占到全球产出的25%左右,每年拿出10%,也就是1.5万亿的订单,抛向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当然不光是给中国,还包括给这些资源型的国家和其他的制造型经济体。千万不要小看每年1.5万亿美元的订单,因为到现在为止,人类所有的外汇储备,就是美元的外汇储备,不到10万亿美元,中国占了其中的3万亿美元。
第三,什么叫生产国?如果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占GDP之比超过4%的话,这个国家就是一个生产国,所以中国就是一个夹心层。在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过去一轮高速的发展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是什么?就是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变得非常贵。中国人卖什么,什么就变得非常便宜。大家卖手机的,卖得越多,只能打折销售。但是你要采购石油,采购铁矿石来做生产的话,你买得越多,价格就越高。
所以,作为夹在中间的制造型经济体,利润率会怎么样?一定是压缩的。
最近中美之间经过了一轮激烈的谈判,当然最终细节还没有出来,但是有一些重要的方向值得特别注意——百日计划雏形。
首先是中国放开对美国牛肉的进口。在上海要吃一个美国牛排很贵,而且很少。纽约满大街都是,明年估计在上海也满大街都是了,这是一个好事。作为回报,美国也很开放,它允许从中国进口熟制禽肉。什么意思?中国现在有一款很著名的人民美食叫做黄焖鸡米饭,估计明年纽约的街头可能也有很多,就是中国熟鸡可以出口。
更重要的是什么?美国将对中国开放天然气。据我所知,液化天然气已经到大连港,这对中国的影响将非常大。因为从西线和南线来的天然气都非常贵,因为穿越的管道非常长,当然美国的天然气非常便宜。为什么这样做呢?很简单,因为这样可以平衡一部分的贸易赤字。
但是,更重要的是以下部分。
中国将承诺对信用评级、跨境结算、电子支付、银行业、债券结算等美国服务业,尤其是金融行业进行开放。当然这里有一些技术难题,正在磋商中,但是我们觉得,这样一个对服务业的开放的潮流,恐怕是难以避免的,或者说我们要敞开心态做这个。
我们把这比作什么?是WTO的2.0。2001年,中国开放了制造业,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制造的崛起。但是我们觉得2.0就意味着服务业,第一是全面竞争,第二也是全面的开放和更多投资机会的出现。这一点对平衡全球贸易和维持上一轮全球化的动力至关重要。虽然现在有各种摩擦,虽然中美之间还在做一些博弈,但是我们觉得曙光已经慢慢地显现出来了。
那么未来全球化4.0会是什么样?4.0是不是中国就能取代美国呢?我觉得不是,肯定不是取代,更多的是做一个增量上的变化。主要沿着三条路径展开,也就是贸易、投资跟货币。
整个亚太一体化的网络,有60多个国家。我们的服务业和制造标准,正在慢慢地进入到一些重点区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做了统计,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包括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阿里巴巴已经拿下印度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其他热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这块投资正在全面地展开,不光是一般的服务业,贸易、新的科技,包括支付标准,正在全面地突破。
人民币国际化也很重要,人民币国际化现在遇到一个大的瓶颈是什么呢?就是香港离岸人民币的存量开始下降。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人民币的汇率有一定的压力,但是这个可以解决。其实坦率地说,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只要维持着一个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不需要管得那么严,使得汇率的弹性增加,这样人民币的使用效率就会增加。
这里面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肯定需要大量的海外投资人持有人民币资产,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机会,包括债券通也已经开了。你可以用比较便宜的海外投资买到中国的高评级城投债和其他债务工具,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原因。这个很像美国,美国发行那么多的国债,大家拼命买,也是一样的道理。中国高等级的城投债和国债也欢迎大家进行购买。
未来究竟会怎么样?我觉得核心就在于中美之间,在新一轮的全球化里,G2的结构怎样能够得到更有力的发挥?如果中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全球化就玩不下去。中国需要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但也并不想取代美国,而是作为全球化的一个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