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艺术基本手工技法教学视频

2017-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书法在我国古代也是体现在印章上的一种艺术,同时也经过精湛的电科艺术而变现出来,<书法篆刻艺术基本手工技法教学视频>主要介绍了书法的艺术构成与书法艺术的本质.中国

书法在我国古代也是体现在印章上的一种艺术,同时也经过精湛的电科艺术而变现出来,《书法篆刻艺术基本手工技法教学视频》主要介绍了书法的艺术构成与书法艺术的本质、中国书法艺术史略、书法基础技法和古代书法基本体系,阐述了中国篆刻艺术史略和篆刻基础技法。

篆刻既然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雕刻技术的高明与否,当然是作品优劣的重要关键。明末清初之际,篆刻风气甚盛,经过若干名家的传述,把刀法大致分为十三种,分条叙述,语词玄虚,使后来初学的人,往往便被这些刀法的名称搅得莫名其妙。

殊不知刻印用刀,归纳起来,也只不过是冲刀与切刀两种方法而已,如果将此两种刀法运用得宜,则任何面目的印章,均可应手而就。 欲明了用刀之法,必先知道刀的结构;平常我们把刻刀分为三部份,用力时最下面的部份称为「刀口」(或称刀刃)。

刀口上面的一侧或两侧乃至三侧四侧渐锐的斜面称为「刀锋」,(刻印用刀,普通用平口双锋刀,简称平口双刀,便是两面开锋,刃是平口的刻刀。)刀锋以上的部份称为「刀干」。

刀口有平口的也有斜口的;平口的用来刻石,斜口的普通用以刻竹木。刀锋有薄厚之分;薄的较为锐利,可以刻工细一类的印,厚的较钝,宜於刻苍拙一类的印。刀干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圆干易於把持,方干的需要在干上缠以棉线或藤皮条,便不会格手了。

至於刻石所用刻刀的大小,普通准备两种即可以了;一种较大的,刀口宽度约半公分。一种小的,刀口只要两公厘左右即可。因为石章的大小,最常用的是一公分半至三公分左右见方的印,用这两种刻刀,当可应付裕如。

其次我们所要知道的,是用刀的偏与正。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运笔的方法有中锋与偏锋之说,那麼,用刀的偏正,便与运笔的偏正有著极相类似的现象。为了与书法的中锋与偏锋便於区别起见,我们把用刀正的叫「正锋」,把用刀偏侧的叫「侧锋」。

普通刻石章,绝大多数,都是用侧锋,用正锋的很少。所谓正锋是持刀入石,刀口与石面接触时,百分之八十的刀口均刻划在右面上,而且刀干与石面向前或向后倾斜八十度角。当用力刻划时,刀口行割於字划的中央,於是刀口两侧的刀锋,随著刀口的割断,向外挤压,而使刻出来的笔划两面呈斑剥之状。

侧锋则是召口著石后,刀干向左或向右倾斜七十五度角,於是刀口在石上刻划时,只有一面刀锋贴近印石,而另一面则毫无作用,刻出来的笔划,一面光洁,一面斑剥。

用正锋不易刻出粗的笔划来,用侧锋则刻出的笔划较宽。刻印不是仅一刀即可了事,必需善用刀法,因字置宜,才能把印刻好。 现在我们来说刀法,所谓「冲刀法」是持用正锋或侧锋,向前推进,因为一般皆用侧锋,所以刻出来的笔划均甚爽利劲健。

「切刀法」是持刀向下压切,随著压切的力量,稍微前进之势,每一刀只能刻出刀口二分之一左右的长度,必需若干刀相接连,方可以刻全某一笔划。与冲刀一刀可以刻出一笔的长度完全不同。用切刀刻出的印,较为平实,用冲刀刻出的印,较为流畅爽利。

但也要看使用之妙,因为有的篆刻并不是与上面所说的相同;像吴昌硕惯用冲刀而面貌苍浑,徐三庚惯用切刀而印风宛通,便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以一般学习的过程来说,应该先学切刀,后习冲刀,因为切刀划短易刻,只要是一刀接一刀的刻,虽然刻不好,毛病也不会很显著。

但冲刀就必需熟练不可,初学的人,不易一刀刻就,中间一有阻碍,则刻划必不佳。又常常刻斜,或走刀,刻斜当然即无笔意,走刀很容易伤手。所以治印应由切刀入手。

用切刀和冲刀刻完一印之后,仍有未到之处,我们可以用冲切之法,再去修正。这种修补之法,古人称作补刀,其实,补刀亦是用切用冲,只是一个名称,并不是一种刀法。为了学者了解古人刀法,今将其分条例后,并加注解,以求会通。

书法篆刻艺术基本手工技法教学视频由第一视频教程网精心收集并免费提供在线观看下载,如果您觉得此视频教程对您有帮助,请把本视频链接发给您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