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集 胡适的理想国作品简介

2018-0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民国著名学者胡适文集都有哪些内容胡适,出生于1962年,安徽绩溪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他毕业于康乃

民国著名学者胡适文集都有哪些内容

胡适,出生于1962年,安徽绩溪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胡适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他毕业于康乃尔大学,胡适祖孙三代都毕业于这个大学。1939年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胡适文集

《胡适文集》是由胡适所有文章集合而成的,并有北京大学出版社为其出版的一本书籍。这也是1998年在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时推出的具有价值意义的文献。它采用精装,胶版纸,并且在2013年出版了第二版,销售极好。

《胡适文集》分为政治卷、人生卷、文明卷、治学卷、社会卷、自述卷,共六卷,其收集了胡适绝大多数作品,包括胡适文存,哲学研究,小说研究文章,自传,胡适纪念历史人物文章,与政治、文化等有关的演说和谈话记录。它以独有的视野,从多方面角度入手,将胡适毕生诸多作品中选取最经典、最精髓的文章,能够代表胡适的思想的内容,集中一起编写而成的一册书籍。这册书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胡适对这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方法和他自己的理解,较为客观,真实地体现胡适的新思想。

这本文集每卷都有二十万字左右,数量平均,都采用白话文的格式,这种表达方式使文字通俗易懂、容易掌握其主要思想,不仅文化人能看懂,更重要的是众多基层人也能读懂,这也是白话文的优点所在。这本书不仅使我们当代人了解胡适的思想,也让我们走进到胡适时代的公民思想。

胡适的理想国作品简介

《胡适的理想国》是一本于2012年出版的图书,编选者是王玉。整本书主要就是选取了胡适关于梦想的语录,做成了一本梦想文集。胡适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方面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甚至是与梁启超、鲁迅等一起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胡适照片

胡适一生中都在实践与思考着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国。因此这本选集里,用各个不同的出发点,来讲述胡适的人生梦想。从青年到人生,思想到政治,再从文化到大学,学术到科学。总之读完了这本书,都会想要成为一个有梦想的人。

许多网友对这本《胡适的理想国》都有很高的评价。我们大家都知道胡适是一个思想家,但同时胡适更是一个高屋建瓴的“设计师”,因此在这本书中最可贵的就是将胡适的思想中的精华化零为整的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而这本是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编辑将每一篇文章都标注了创作时间,这样也方便了大家了解各个时期的胡适理想的变化。特别是1949年之后的思想,值得让人细细品味。

《胡适的理想国》中关于青年的这部分,一直得到读者的大力推荐。全世界上有许多的书都是对青年不负责任的,但是这本书,是少有的对年轻人负责的书,读完这本书之后,能让许多年轻人为之振奋。甚至还有读者表示,读完《胡适的理想国》中的青年部分,都感动的快要哭了。

揭秘陈独秀与胡适的关系

胡适倡导了白话文,也因领导了新文化运动而被世人所知,是我国的文化名人。那么陈独秀胡适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陈独秀图片

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卒于1942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爱国人士、革命家、民主主义者以及启蒙思想家。同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指导了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以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置。而胡适在我国文化的发展等各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二人是朋友的关系。

当初,胡适还在留学的时候,就将自己的文章寄了回来,发表在了陈独秀创办的杂志上,两人的友谊也由此开始。他将《文学改良诌议》发表之后,陈独秀等人相继发表文章进行声援,使得中国的现代文学终于开始迈步。陈独秀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胡适倡导了白话文,而白话文又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一部分。

1917年,胡适从美国留学归来,在陈独秀的大力举荐下,胡适成为了北大的教授。而在北大,胡适又遇到了他的“伯乐”蔡元培。在此后的日子中,蔡元培给了胡适很大的帮助。

后来,陈独秀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与正确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中,也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胡适在此后与陈独秀等人分道扬镳。

陈独秀胡适是好朋友,他们一起为民主和科学而努力,一起竖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只是在五四运动后,两人开始分道扬镳。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内容是什么

《文学改良诌议》是由胡适所创作的一篇文章,也是倡导文学革命的首篇文章,对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吧。

胡适图片

胡适一直是白话诗的领导者,他倡导白话文,希望以简洁的白话文来取代繁复的文言文,使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成为一种趋势。1917年1月,他的《文学改良诌议》被发表于《新青年》之上。之后,陈独秀和鲁迅相继发表文章对其进行声援,使中国现代文学得以起步。

胡适认为,进行文学改良必须从以下八方面入手:其一:言之有物。此“物”一指情感,二指思想。情感是文学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文学只是一句木偶而已。思想不依靠文学而存在,但文学只有拥有了思想才会显得珍贵。

其二:不摹仿古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当今的中国,因该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不必模仿先人之学。胡适总是觉得,当代的文学能够与世界之最的文学比较,而毫无愧色地只有白话小说。因为它不会模仿古人。

其三:讲求文法。也就是说,当今的文学要讲求文法结构,使其条理通顺。

其四:不作无病之呻吟。当今的少年心态比较悲观,常常对着落日就想到了老年之时,对着落叶就想到凋零之萧瑟,这是不可以的。

其五:剔除滥调套语。如今,有些所谓的诗人,只是套用一些常用的语句,用一些陈词滥调来进行所谓的创作。这些人的诗文并不能称之为诗文。

其六:不用典。用典的缺点在于使其失去了本来了原意,有反客为主的嫌疑。

其七:不讲对仗。不能对诗文进行限制,否则可能会使诗文显得刻意和不自然。

其八:不避俗语俗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进行创作,使之能在百姓之中流传。

以上就是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的主要内容,对中国的现代文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侃与胡适之间有何纠葛

黄侃是我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是著名思想家章太炎的门下弟子。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由于黄侃对语言文字很有研究,胡适又是提倡白话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发表的白话诗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这两人之间,注定是要有一段故事的。

黄侃照片

胡适一生中共获得了三十多个荣誉博士,在现代史上的影响力无人能比。但是有一个却一直孜孜不倦的骂着胡适,几乎没有一刻停歇过,这个人就是今天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黄侃。“五四运动”的前后,胡适一直大力提倡新文化运动,其中尤以提倡白话文为主要目的。但是“狂士”黄侃却竭力反对这个事情。

胡适和黄侃都在北京大学任职,每次黄侃见到胡适的时候,都要趁机嘲讽、奚落一番。一次,黄侃叫住了胡适,说胡适一直努力的推行白话文,并不是出自真心。胡适就问他为什么这样认为,黄侃就说:“如果你是真的身体力行的推行白话文的话,那你就不应该叫胡适,而是应该叫‘往哪里去’才对。”这句话,摆明了就是嘲讽胡适,不过也确实让人无言以对。

还有一次黄侃在上课时,也曾当着学生的面嘲讽胡适推行的白话文。他认为文言文比白话文少浪费一些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里人发电报通知胡适。用文言文四个字就可以搞定“妻丧速归”,可是用白话文就要11个字“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电报费就贵两倍左右。像以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总之黄侃一生都在反对胡适推行白话文。

胡适和汪精卫之间有何联系

胡适是近代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倡导文学革命和白话文,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进步有着巨大的贡献。而汪精卫头上顶着汉奸的头衔,那么胡适与汪精卫又有着怎样的缘份呢?

汪精卫图片

胡适曾经评价汪精卫是一个有着烈士情结的人。直到汪精卫沦为汉奸,胡适对汪精卫的支持也始终如一。汪精卫病逝于日本后,胡适曾在自己的日记中不曾对汪精卫的汉奸行为有过一丝的谴责,反而对汪精卫存有怜悯之情,说汪精卫的一生亏于“烈士”二字。

对于胡适始终支持汪精卫的原因,从以下几人对胡适的评价中,也许可以窥探一二。知名人士郑超麟曾评价,胡适是庸俗的民主派,就是自己没有社会思想,只认为资本是人类社会的极致,它的统治形式就是让其它国家统治。而唐德刚则认为胡适对民主的追求只在于“形似”,而不求“神似”。他评价胡适的政治言论是十分空泛的,是脱离实际的。

有人猜测这是胡适始终支持汪精卫的原因,也有人觉得胡适只是欣赏汪精卫而已。当年,汪精卫、胡适、徐志摩等人同游杭州,徐志摩在日记中中曾提起,胡适对他说过:他与汪精卫曾有过一面之缘,汪精卫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美男子,可爱。胡适认为,如果汪精卫是一个女子,那么他一定会全心全意地爱汪精卫,他是男子,胡适也爱他。而且,汪精卫能够接受新诗,认为新诗有好处。

可见,胡适对汪精卫是十分欣赏的,无论是汪精卫的相貌还是才情,都让胡适对汪精卫影响深刻,而胡适和汪精卫的缘分就是这么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