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跃段宝岩 小学科里做大学问——记我校原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教授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中学教师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河北一个小镇到登上国际学术大舞台,30载岁月,他扎根电子机械交叉科做大学问,成果应用到了探月.神舟.深空探测等

从中学教师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河北一个小镇到登上国际学术大舞台,30载岁月,他扎根电子机械交叉科做大学问,成果应用到了探月、神舟、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中,开辟了我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研究的新领域。如今他正带领着一支年轻优秀的团队投身国家天线、雷达、射电望远镜、星载可展开天线等电子装备的研究之中。

电子机械工程,一个主要研究电子装备中机电耦合问题的交叉学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太起眼、也不太知名的小学科;然而,正是这个小学科的研究成果,却应用到了我们熟知的探月、神舟系列飞船、国产主力战舰,以及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宇宙空间的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

段宝岩,这位高个头、文质彬彬,出生于1955年,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的学者,过去的30年里,一直在著名天线结构专家叶尚辉教授指导下,致力于电子机械工程这个交叉学科——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的研究,最终开辟了我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研究的新领域。

从中学教师到知名学者

从一名普通中学教师成长为知名学者,这中间的路有多长?段宝岩用他的亲身经历回答说:只要你付出汗水和智慧,成功就离你不远。

《中国青年报》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人物专访中,对段宝岩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与时代大背景相关,段宝岩早期的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1973年,念完高中的他赶上知青潮,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回到农村,修水利、种庄稼。”

“那时候心里的信念很清晰也很简单:高中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我一心就想去上大学。”段宝岩如是说。1975年,他在河北省冀县北漳淮中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主讲物理,兼带体育。他虚心求教,认真钻研业务,一年时间,就出任副校长,成为衡水地区教育界的先进工作者。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77年12月11日,河北冀县下着大雪,段宝岩骑着自行车赶了20多公里,终于抵达期冀已久的高考考场。次年3月,他顺利被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录取。

跨入大学校门,坐在大学课堂上,段宝岩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如同一块缺水的海绵放入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琼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读完了本科、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其间又师从著名天线结构专家叶尚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1991年10月,段宝岩被原国家教委公派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他的英国导师、著名结构优化专家汤普曼教授就给段宝岩出了难题,提出了3个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的研究方向让段宝岩选择。

敢于啃硬骨头的段宝岩挑选了将极大熵原理应用于工程结构拓扑优化设计这一最难、也最有意义的课题作为主攻方向。为了尽快熟悉并深入课题,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翻阅资料,创造性研究,提出了“应变能密度分布函数”这一新概念,巧妙地将极大熵理论与结构拓扑优化联系在一起,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力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倡导研究与重大工程相结合

“做研究,只有和重大项目相结合,才有挑战,才能够不断前进。”段宝岩经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30年来,他乐此不疲地游弋于电子机械的海洋,不断发现新问题,破解新难题,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开拓着电子机械研究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