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才老婆 九旬老太张俊才 20秒纱线穿针那都不是事儿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者 郑乃春 摄影报道 用头发丝般细的纱线来穿针,巧手的小姑娘也不一定能行.可对于92岁的张俊才老人来说,简直不在话下. 不戴老花镜,不用旁人帮忙,张俊才老人

□记者 郑乃春 摄影报道 用头发丝般细的纱线来穿针,巧手的小姑娘也不一定能行。可对于92岁的张俊才老人来说,简直不在话下。 不戴老花镜,不用旁人帮忙,张俊才老人眼不花,手不抖,二十多秒的功夫,一根细细的纱线头瞬间穿过了针眼。11月12日,记者在张俊才老人家采访时,她的现场“表演”让记者大为佩服:这哪像一个耄耋老人,简直比小姑娘还利索。

七个儿女,年轻时摆摊维持生计

张俊才老人出生于1921年,育有三儿两女。以前一直居住在火车站出站口东边的一排小平房里,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小广场。“孩子多,家里条件又不好。年轻的时候,就在家门口摆个摊,靠卖瓜子、卤鸡蛋等小食品维持生计。

”张俊才回忆说,有一次,一场大风吹来,光顾着回家关门照看孩子了,回来水果摊被风吹没了。最后,只在铁道边上(现在东风路地下桥)找到一只破箩筐,损失了十几元钱,那时候十几块钱相当于半年白忙活。为此,家里好几个月没舍得买油吃。

那时候,张俊才的丈夫在向阳公社开的一家茶馆(现在的马市街)上班,一天工作8小时,三个人倒班上。一壶茶一个“大子”(一毛钱相当于23个大子),也就是说卖23壶茶才能挣到1毛钱,一个月下来,也不过几块钱的收入。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过得很是紧巴,平时没事的时候,几个孩子还过去帮着烧水。至今,张俊才老人的三女儿都清晰地记得父亲当时工作过的小茶馆。

逢年过节,还会喝上一小杯白酒

上世纪90年代初,火车站前小广场扩建。张俊才老人的四间老房子拆迁,老两口搬到北园小区,住上了楼房。此时,张俊才老人的5个孩子已经先后成家。“这几个孩子都很孝顺,我也不缺吃不缺喝。”谈起个人生活,张俊才老人很是知足。

搬进新房子4年后,老伴去世了。几个孩子轮流过来照顾老人,近两年大儿子两口子退休,孩子也结婚了,就搬过来陪我一起住。 老人年龄大了,走远路容易累。前几天,三女儿刘金萍给她买来一辆高档轮椅,11日那天,女儿推着老人逛了下儿童乐园。

近日,计划着陪老人逛逛银座、德百。“每逢周末,张俊才家里非常热闹,孙子、孙女一起过来看望老人。逢年过节,张俊才还喝上一小杯白酒。”邻居王大爷告诉记者,张俊才老人这是托了儿女们的福啊!

心胸豁达,一辈子几乎没生过气

对于92岁高龄的老人来说,除了儿女孝顺、心态好,饮食规律也是张俊才老人长寿的秘诀。 刘金萍告诉记者,老人每天都会睡上半小时的午觉。下午三四点钟就会在小区里溜达一会,和邻居拉拉呱,说说话,五点左右准时回家,帮着家人做饭、洗菜等。

老人对吃穿从不挑剔,最怕的就是儿女们花钱。“喝个粥,吃个青菜,更有利于消化。这是我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 张俊才老人的作息时间非常规律,几十年来除了特殊情况,每天早上都是六点左右起床,晚上九点休息,中午小睡一会儿。

“只有这样,身体才能有规律的运转,疾病自然不会来了。”张俊才老人乐呵呵地说。 很多老人说起长寿秘诀,心胸开阔豁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原因,张俊才老人这方面做得也更好。

“一辈子几乎没生过气,日子好时不得意忘形,日子坏时知足常乐。每天开开心心的最重要,别整天让自己生闷气。”老人笑呵呵地说,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更要学会豁达。 除了生活自理外,老人一直劳动不辍,92岁了还能干很多活,现在缝个鞋垫、做个家务更是没歇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