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安全问题大讨论:生命最重要V.S打工就是为了赚钱
不久前,上海交警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上半年,涉及送餐外卖行业的道路交通伤亡事故共76起。从快递员到外卖小哥,得益于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和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这一类的服务,国内已经当仁不让地做到了全球第一,但也由此引发了很多伦理问题。
在经典悖论“极端天气要不要点外卖”中,不支持“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说法
关于外卖小哥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有一道经典论题:极端天气下,要不要点外卖?
核心观点上,两派分野之大,足以形成鄙视链。一派认为,生命最重要,送外卖不能玩命;一派认为,出来打工就是为了赚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后一派观点占据上峰。这一类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基础,如空调安装师傅户外作业很辛苦,但生意最好的时候,正是酷热的盛夏;极端天气下,人们不愿意出门吃饭,外卖订单也会有一个暴增。在这种时刻,我们应该支持劳动者凭力气多赚钱吗?
凡是对这种观点有广泛认同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这类国家在人力市场上长期存在这样一种迷思:安全让步于效率。但这种让步,是不可能彻底的。如:为了舒适性,去工地可以不戴安全帽?41度高温,继续户外作业?
作为从业者,尤其是按件计价行业的从业者,当然是希望活儿越多越好。但不代表整个社会不需要替他们去考虑安危、规避风险。
在一些安全急迫性并不十分明显的地带,安全和效率如何兼顾,就产生了巨大的认知分歧。去年关于快递业电三轮的使用中,有不少人认为,相比于快递业带来的便捷,一定程度的交通混乱是可以接受的。
在这类道德困境中,选择权、主导权,并不应该交由消费者。快递送得快,这是电商和物流公司的承诺;外卖送来是热的,这是外卖平台和入驻商家的保证。如果在极端天气下,外卖小哥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首先应该考虑他们安危的,应该是外卖平台。目前已经看到一些变化,比如极端天气下主动关闭某些地区的订餐入口,主动把“准时达”延迟。
作为消费者,当然可以也应该体恤送餐员,比如别让人等太久,太热是不是给瓶水?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到底送不送、多久送到,这不是消费者应该考虑的事。
即使从经济角度出发,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坚持送外卖,可能造成的伤亡概率有多大、外卖平台要赔多少钱、对企业形象有何影响、对社会责任有何削弱,外卖平台自己心里有本账,由他们做出决策更为合适。
不能轻易下“滴血外卖”这种论断,但外卖小哥常态性违反交规是事实,存在不少风险
“半年76名外卖小哥因交通事故死伤”,上海警方公布的这个数据,乍一看挺吓人的,但能不能算作惊悚,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持。上海警方并没有公布上半年上海一共发生多少起电动车伤亡事故,76人在其中究竟占据多大比例。
另外,我国每年都会公布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发生数,也会公布电动车在其中的占比(往年都是占8、9成),但并没有细分到外卖行业。所以,从全国总体水平上,也并不能轻易地得出外卖行业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有多严重的结论。
外卖员这个职业,相比于其他群体,出行次数多,可能每天短途出行30次,相比普通人,这个风险肯定是放大的。
与交通出行次数多对应的,还有时间紧迫感带来的动作变形,大多数餐饮平台,会根据顾客订单菜品多少、路程远近、天气情况、商户出餐时间快慢等,算出一个预计时间,如果超时10%以上,送餐员就会被扣钱。大家对于送餐员、快递员的收入也长期存在误会,认为动辄过万,实际上不过是臆想。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调查报告》,我国电商物流快递从业人员中,74.6%的人月均收入在3001元至5000元。扣点钱,还是很肉痛的。
目前的治理措施基本无效,合适的态度是:宽容+督促+技术创新解决问题
目前对外卖人员违章乱象,一般治理方法是约谈企业、强调安全培训,手段强硬一点的,还有违规3次一年禁止送外卖。
这些治理方式,很难取得进展,外卖人员飞驰在马路上,就是一个个不受控制的个体,以快速送餐为最高目标。基于此,我们应该支持把外卖小哥管起来,甚至用消灭快递员电三轮的方式,来消灭电动车?
对待新兴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一直倾向于用宽容的态度去解决。这种宽容的态度,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应该承认,有些问题在发展之初,如果限制颇多,产业根本做不起来。比如共享自行车,如果一开始就限定数量,甚至一开始就搞有桩停车,共享单车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
以外卖行业为例,应该督促订餐平台,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不可忽视对从业者权益的保护。比如,这个行业刚发展的时候,外卖小哥是没有保险的,后来媒体不断呼吁,很多外卖小哥有了保险。
提高外卖小哥送餐途中安全性,有一些新的手段可以使用。这里举两个例子,其一,很多人一边送餐一边看手机,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种技术改进:在上班时间内,在接单后未完成订单之前,如果外卖小哥处于移动状态下,手机保持黑屏,若想要查看导航,必须停车处理。
其二,是不是可以给送餐电动车上也加一个“行车记录仪”,闯红灯、逆行这些常见的违章行为,会得到及时记录,便于事后抽查或追查。
消费者降低对送餐速度的期待需要时间,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野蛮生长起来的
在安全(公平)和效率之间,企业如何进行选择,取决于企业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还记得网约车刚开始出现时的盛况吗?坐车几乎不要钱,很多消费者就是冲着“便宜”去的,很多人还言之凿凿地声称:“以后要涨价,我就不坐了。”
事实证明,在习惯了使用网约车后,很多人已经离不开,在下雨天在高峰期,你打不到出租车,网约车可以拯救你。即使是快车,现在价格也并不比出租车便宜多少,但依然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存在,这就是人们对网约车的诉求从“便宜”发展到“便捷”而带来的转变。
订餐平台在野蛮发展阶段,同质化竞争严重,平台之间只能拼速度,拼减免幅度,但谁都知道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种模式的改变,并不取决于消费者“是不是追求快、便宜”,而取决于整个市场的发展格局。
订餐平台恰好处在这样的发展窗口,减免幅度越来越低(表明行业竞争在逐渐减弱),不再片面强调准时送达(有极端天气主动延后时间),随着这个行业逐渐走向大一统,平台方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大,消费者的期待能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小,逐渐摒弃掉对“送餐快”的追求,而把要求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平均水平。这种改变,会反身促使平台方改变原先以送餐快慢而订立的奖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