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论文 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来校分享唐诗文本研究

2017-07-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4月8日晚,在学校犀浦校区X2321教室,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唐诗文本研究发凡>的讲座,向大家讲述了唐诗的文本问题和他编写新<全唐诗>的心得.经历

4月8日晚,在学校犀浦校区X2321教室,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唐诗文本研究发凡》的讲座,向大家讲述了唐诗的文本问题和他编写新《全唐诗》的心得、经历。讲座由学校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四川省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主办,中文系罗宁教授主持。

陈尚君是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国家古籍规划小组成员,致力于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他所编写的《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补录唐代诗文达12000余篇,其《全唐诗续拾》曾被钱钟书先生关注、批点。

《全唐诗》是清康熙年间编选的一部唐诗总集,收诗49000余首,全面反映了唐诗繁荣的景象。今人研究唐诗多依凭此《全唐诗》,但这部唐诗集中存在的文本问题很多,漏收唐人作品、误收非唐五代人的诗篇、作者小传舛误、收诗重复互出、作者张冠李戴以及诗题、录诗、校注错误等问题都普遍存在而不为人知。

陈尚君援引《大百科全书》对《全唐诗》的定义,向大家介绍了这部诗集。他提醒大家,这个经过了加工整理的描述背后其实有很多问题被掩盖了,《全唐诗》的文本问题很多,即使是我们最常见的诗歌也有很多问题。如李白的《静夜思》,我们所熟悉的都是《唐诗三百首》录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还有《李太白文集》、《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全唐诗》等版本却写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清明》等耳熟能详的诗歌,在作者和诗歌内容等方面都是存疑的。另外还有很多伪造唐诗和虚构诗人的情况存在。陈尚君逐一例举了唐诗中存在的文本问题,并揭示这些状况出现的原因。一番讲解让大家意识到,平日司空见惯的诗歌文本竟然存在着这么多问题。

经过多年研究,陈尚君对《全唐诗》存在的种种文本问题感受愈加深刻,从而促使他决定重编一部《全唐诗》。这一浩大的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初稿已交付出版社排印。唐诗文本,不是诗歌的赏析解读,而是对诗的实体面貌、版本流传等进行研究。而所谓“发凡”即发凡起例,就是文献整理工作的体例、原则和方法。

重新整理《全唐诗》是一个大工程,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编选体例,如时间段界限划定,是只收唐代还是包括五代十国;语言文字界定,是只收汉语写作的诗歌还是将用少数民族语言写的诗歌都囊括进来;如文体界定,诗和词、诗和文怎么划分,类似诗歌的韵语、禅语是否收入等等。

陈尚君教授向大家讲述了他在重新整理《全唐诗》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他的处理方法和心得体会。他说,新的《全唐诗》编选原则一是要尽可能地恢复唐人最初写诗时的面貌。

二是把唐诗文本形成、刊布、流传中的多歧面貌充分地揭示出来,为后人研究展开立体空间。三是依据储材备用的目的,全面吸取前人成绩,有层次地将文本演变传讹的过程揭示出来,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臆断、标新立异等古文献整理工作经常面对的问题。

陈尚君教授还谈到现代数字化给古籍整理带来的方便,在E时代里,各种文献可以便利地获得和检索,以前靠逐条翻书查找、做卡片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用一种如此“美妙的方法”完成,对前人来说无法想象。现代古籍整理面临很好的机遇,他鼓励大家善于使用电子资源,但不能完全依赖,电子资源有诸多弊端,要注意所用文献版本。

据悉,此次讲座由学校四川省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主办的。四川省中华传统经典普及基地是艺术与传播学院直属的人文社会科学省级基地,围绕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推广、中国古诗词吟诵、中国传统经典对外推广、巴蜀语言调查及汉语普通话推广等特色方向,开展传统经典的推广工作。基地在近期还将推出一系列经典普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