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栋博士 化学大咖:“土博士”李亚栋院士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设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现今的化学院士或多或少有过留洋经历,但本文的主角李亚栋院士则并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他的求学经历都发生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设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现今的化学院士或多或少有过留洋经历,但本文的主角李亚栋院士则并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他的求学经历都发生在中国,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土博士”。

他是安徽人,1986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他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师从钱逸泰院士,并于1998年在中科大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从1999年至今,他一直就职于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并在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亚栋院士李亚栋院士在1998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计划”,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在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曾先后获得200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他还在国内外各大期刊中承担重要职位,包括Nano Research、《科学通报》副主编,《中国科学B辑:化学》等编委和Inorg. Chem.、Chem. Mater.顾问编委。

    Nano research最新封面李亚栋教授作为一位从未留洋海外的科研工作者,多多少少显得有些“土气”。我们甚至不能再网上找到他的课题组主页,这在现今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虽然有些“土”,但是他的成果却称得上是世界顶尖。打开他的文章列表,出现在眼前的是1篇Nature、1篇Science、数十篇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而他的H-index更是超过了100,这都足以证明他的研究不仅仅是与世界接轨,而是正在引领着潮流。

    他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包括单分散纳米晶可控合成与组装、一维纳米材料制备与形成机理、贵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复合物及其催化应用等。他最著名的研究当属他于2005年发表在Nature上的工作A general strategy for nanocrystal synthesis,即《纳米晶体的通用合成策略》。

这篇工作乍一看名头非常的大,也有点不可靠,毕竟纳米晶的合成方法有千百种,怎么会有一种通用的合成策略的。

但李亚栋教授却通过纳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面调控机制,实现了不同类型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包括贵金属、磁性材料、半导体等材料,都可以通过这一种方法制备得到。想来也只有如李亚栋院士一般,有些“土气”的科研工作者,才有这样一种不管不顾,充满野性的精神去开发出这样一种制备方法,大概这就是他的科研风格。

    《纳米晶的通用合成策略》配图

    小编有幸在前些日子的中美纳米华人会议上听到李亚栋院士的报告。现如今,他正在全力进行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动用自己能动用的各种资源,努力实现多种金属原子的在载体上的单原子分散,并且他们课题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想必,这样的工作会让他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国际顶尖的科研杂志上。其实这样的一种努力与尝试同样展现出了李亚栋教授充满野性的科研风格。李亚栋教授曾表示,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当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励精图治,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成果,为中华民族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显然,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的话语。

    这样一位从未留洋过得“土博士”,用自己的努力与勤奋一次次将中国人的名字印在国外最优秀期刊上,向世界证明中国能够自主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