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名人故居增至42处 挂牌保护22处新增(图)
作为全程参与论证的专家学者,鲁海和张树枫秉持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挂牌标识的名人故居数量越多越好。因为“挂一处牌就意味着保护一处建筑,而它所体现的则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然而,只挂牌和标识,显然还不够。张树枫提出建议:能否通过长期的系统的研究工作,为挖掘名人故居文献史料,提升故居文化内涵,提供评价依据和文化支撑。“希望政府能够列一些课题,关于建筑、文化作品等设立健全的档案体系,由此,也为发展文化名人旅游,提供系统的背景资料。”
而在《青岛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将健全完善名人故居信息系统,明确建筑类型、数量和保护等级,记录建筑艺术特征、历史沿革、使用权属、建筑修缮及测绘信息等,把符合条件的故居申报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现故居保护有档案、有标志、有范围、有人管的“四有”保护机制。挂牌标识还只是迈出了青岛名人故居全面系统保护的第一步。
赵太侔,山东青州人,戏剧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教务长;1932年至1936年、1946年至1949年两度出任国立山东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教授。
台静农,安徽霍邱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和书法家。1936年至1937年,在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任教。有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等作品。
◇周叔迦故居(福山支路13号)
周叔迦,安徽东至人,佛学家和佛教教育家。1929年在青岛开办佛学研究社,后与叶恭绰等倡建湛山寺。
◇蒋丙然故居(观象二路10号)
蒋丙然,福建闽侯人,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1924年来青岛,任观象台台长并于1928年创办观象台海洋科,1931年与宋春舫等创建青岛水族馆,1935年主持筹建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
吴郁生,江苏吴县人,书法家,曾任晚清礼部尚书和军机大臣。1912年寓居青岛,1940年病故于青岛。
吕美荪,安徽旌德人,诗人和教育家。1930年至1945年居青岛,自题寓所为“寒碧山庄”,创作了《葂丽园诗》《葂丽园随笔》等作品。
周钟岐,山东单县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33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总务长兼复校委员会主任。
陈干,山东昌邑人,中国同盟会早期成员。1908年在青岛创办震旦公学,1922年任中日鲁案谈判代表、胶澳商埠顾问。有《倥偬集》《鲁案》等著作。
林济青,山东莱阳人,学者和教育家。1924年任私立青岛大学教务主任,1936年至1938年任国立山东大学代理校长。
栾调甫,山东蓬莱人,墨学家、文字学家和藏书家。1936年至1937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斋号“三经堂”,有《墨学讲义》《文字学概论》等著作。
王度庐,北京人,作家。1937年至1949年居青岛,创作有《河岳游侠传》《卧虎藏龙》等三十余部武侠言情小说。
丁西林,江苏泰兴人,物理学家和剧作家。1947年至1949年任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理学院院长,1949年8月至1950年初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有喜剧《一只马蜂》《等太太归来》等作品。
黄公渚,福建长乐人,文学史家和书画家。1912 年始居青岛, 1934年至1937年、1946年至1949年两度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山东大学教授。斋号“辅唐山房”,有《劳山集》、《天问达诂》等著作。
刘芳松,山东蓬莱人,作家,笔名西蒙。1928年在青岛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任青岛《民报》编辑,1935年与老舍、洪深、王统照等共创《避暑录话》。
孟超,山东诸城人,作家、戏剧家。1935年与老舍、洪深、王统照等共创《避暑录话》,1936任青岛《民报》编辑。戏剧代表作《李慧娘》。
丛良弼,山东蓬莱人,实业家和慈善家,山东火柴工业创始人。1922年创办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20世纪30年代主持建造鱼山路卍字会新址。
何思源,山东菏泽人,教育家。1928年至1942年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其中,1929年6月至9月任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主任。
◇熊希龄故居(福山支路12号)
熊希龄,湖南凤凰人,教育家和慈善家,曾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1936年至1937年曾居青岛。
◇王正廷故居(山海关路11号)
王正廷,浙江奉化人,外交家,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力争收回青岛主权,1922年担任鲁案善后委员会督办,主持接收青岛。
孔祥熙,山西太古人,银行家。1922年参与接收青岛,曾任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
◇周志俊故居(香港西路40号)
周志俊,安徽东至人,实业家。1918年协助其父周学熙创办青岛首家民族资本纺织厂——华新纱厂,1925年任常务董事,主持厂务。
丁惟汾,山东日照人,音韵学家和藏书家,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1908年倡办青岛震旦公学,1923年创办胶澳中学。斋号“诂雅堂”,有《毛诗韵聿》《诂雅堂丛集》等著作。(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李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