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有机更新理论 吴良镛 旧城改造需“有机更新”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社科院院士在作报告,学生“睡倒”一片的新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学生缘何“睡倒”一片,暂且不提,但此事件,让一位建筑大师跃入人们的眼帘,他就是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现年92岁的吴良镛。吴良镛有什么样的故事?他师承谁?他的儿子吴晨继承了他的建筑事业,又提出了怎样的建筑概念?这期“文脉”,人物周刊带读者走近吴良镛,认识吴良镛。
吴良镛与重庆有一段不解之缘。青少年时代,因为战火纷飞,吴良镛辗转逃难至重庆,并在合川二中读书。1940年,18岁的吴良镛以战后重建家园为奋斗目标,考入搬迁至重庆的中央大学建筑系,开始了一生“匠人营国”的生涯。1945年,吴良镛受梁思成先生之约,赴清华协助筹办建筑系。
1948年,26岁的吴良镛被梁思成推荐到美国学习,在大师沙里宁的指导下深造。1950年,吴良镛回国,从此再没离开清华。吴良镛笃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必须从实践中来,要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发展之路。
他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创造性地形成“人居环境科学”体系。正是在导师梁思成的影响与感染下,吴良镛成长为新中国建筑界及建筑教育事业上的开拓者之一。“如果没有梁思成先生的指导,我不知道我的人生会是怎么样的。”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开始展开危旧房改造项目。菊儿胡同是其中要改造的项目之一。菊儿胡同属于古都风貌的保护范围,而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不仅如此,项目不大、费用不高,牵涉面却不少等问题,使得很多设计单位都不愿碰这类项目。
1988年,66岁的吴良镛受北京市房改办邀请来操刀“动手术”,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于这个建筑面积仅2700多平方米、设计费用仅1万元的项目显示出极大热情。
早在1978年起,吴良镛就开始对北京旧城区中心地段的整治进行研究。他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要创造一种社会住宅。因此,他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改造后的菊儿小区里,精心保留了原有的树木。一进套一进的小院子,这样一座“类四合院”,完全没有高楼大厦那种冰冷、孤立的感觉,邻里间出来进去的都打声招呼,有了困难也相互帮助,情境间,生活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北京城。通过对菊儿胡同改造,吴良镛探索出一条“旧城有机更新”之路,凭此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世界人居奖”。
73岁时,吴良镛创办了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开始学术道路上的新征程。吴良镛曾说过一句话:“一个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看他是否设计出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流传百世的经典建筑,而是看他是否能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居有定所。”
梁思成
立志研究中国建筑 写中国的建筑史
1901年4月20日,梁思成在日本东京出生。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使他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
梁思成14岁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学习期间他刻苦好学,尤其对西方文化和建筑历史有特殊爱好。1927年,梁思成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
梁思成参观了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的著名古建筑,亲眼看到国外的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有许多学者在对它们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对比自己的国家,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任意被盗卖,被抢劫,千年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只有少数外国学者对它们进行过一些考察。
梁思成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写出自己的建筑史。
从1931年起,梁思成便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去。他把近代的科学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国古建筑上,坚持研究古建筑首先必须进行实地的调查测绘。从1932年4月开始,梁思成对蓟县独乐寺辽代建筑进行了调查,写出了详细的报告,后又连续写出了《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赵县大石桥》等10余篇论文和报告。
在梁思成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生前的嘱咐,将他收藏的丰富的图书资料捐赠给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吴晨 关注城市复兴
青年建筑学家吴晨在国内率先开始了城市复兴理论的研究,成为国内第一个系统研究西欧城市复兴理论的学者。他不仅是理论探索的先行者,还和清华大学的师生们一起,率先推动城市复兴理论在中国城市建设中的实践——青岛旧城中山路地区城市复兴研究和正在进行中的北京大栅栏地区城市复兴研究,这可以称之为中国城市复兴实践的原点。
吴晨说城市复兴理论虽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对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实中,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在局部地区显现出“城市衰落”的一些特征,需要采取一定手段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中国城市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城市化进程中高速增长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城市面临的是解决整体建设和发展与局部地区衰落两方面的问题。吴晨研究城市复兴的问题,就是想努力使城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迹不断前进。
城市复兴与现在所说的旧城保护和整治的概念是不同的。吴晨认为旧城保护和整治更多的是一种物质环境或体形环境的改善;而城市复兴是综合的,它不仅包括了旧城保护与整治的全部内容,还包括了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等社会范畴的一种全面的建设。
在吴晨看来,城市复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积极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重组,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保证;同时,要着眼于加强区域合作,完善中心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结构。旧城保护是城市复兴中的一项内容,而城市复兴则是从物质规划出发但更为全面的城市建设思想。
(资料来源:新浪网、中国人物网、百度百科)
吴良镛
1922年5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1950年回国。长期致力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