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雄才画松 黎雄才:其画其人俱如松
编者按 2001年12月19日,著名画家黎雄才病逝于广州。黎雄才是当代“岭南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在他逝世11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这位国画大师。
黎雄才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后留学日本。回国之后,从事国画创作和教学工作。黎雄才先生一生勤奋多产,创作了大批令人叹服的经典作品,如《寒夜啼猿》、《一览众山小》、《森林》、《武汉防汛图》、《万古之春》、《峨眉洗象池》等,同时,他还与关山月、杨之光等人在广州美院倡导新的中国画教学法,影响深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黎雄才培养了陈金章、李国华、梁实雄、林风俗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
“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
谈到黎雄才,就不能不提高剑父及其开创的“岭南画派”。而提及“岭南画派”,则又关涉20世纪中国画坛的革新浪潮。
众所周知,传统的国画是重神韵而轻写实的,这种画风沿袭数百年之后,积弊日显,难于创新。至20世纪初,在学习西方的浪潮之下,此种情形才得以改观。其中,“岭南画派”的横空出世功不可没。高剑父年轻时是一名革命党,曾亲自参加黄花岗起义,还制造炸弹,暗杀清廷官员。
后来,高剑父留学日本,受到日本画家革新日本画的启发,立志对固有的旧中国画进行革新。随后,他和高奇峰、陈树人三人以异军突起之势,揭起新国画的旗帜,给当时画坛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因他们三人都是岭南人,时人便称之为“岭南三杰”,而他们这种将西洋画技法与中国画精神折衷一处的画派,则被称之为“岭南画派”。
可以说,黎雄才是高剑父的弟子,也是岭南画派艺术主张最坚定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之一。黎雄才于1910年出生于广东肇庆,1927年,被高剑父招至春睡画院学习绘画。据说,黎雄才学习异常勤奋,他每天都遵从师命登上阁楼去完成临摹课程。在他上去之后,高剑父便将梯子撤下,未到规定时间不许他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黎雄才刻苦学习,绘画技术突飞猛进,深得老师赏识。1932年,高剑父更是资助黎雄才去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
在日本留学期间,二十出头的黎雄才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处画松,寺庙的松、群生的松、独长的松,他从晨光暮色、四季更替的不同角度画松。为日后以画松绝步画坛埋下了伏笔。更值得一说的是,黎雄才到了日本之后眼界大开,他以对日本画的学习切入中国画改革。
在日本留学期间,黎雄才受到“新日本画运动”的倡导者横山大观等人的影响,创作出《潇湘夜雨图》等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潇湘夜雨图》等作品很快让他在画坛小荷初露,一举获得了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
开创中国画坛新格局
黎雄才从日本学成归来不久,抗日战争就爆发了。战乱之下,黎雄才无法继续在家乡教书画画,他选择去西部写生。
后人总结,四年的西部写生,是黎雄才上的第二所大学。在此期间,他深入底层民众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写生路上,他携带馒头做午餐,馒头变硬后如同啃木屑,带的水喝完了,有时只能喝雨水解渴。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多次登上祁连山、华山,创作了大量风景画;他还专程到敦煌考察,与常书鸿等人埋头洞窟临摹壁画。
这四年的西北写生岁月让黎雄才从狭小书斋走出,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也激发了他别样的创作情怀。这些都为他日后创作鸿篇巨制《武汉防汛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4年,在武汉担任中南美术专修学院教师的黎雄才,参加了当时的武汉长江大堤抗洪抢险。他为当时抗洪抢险的场面所感染,白天于劳动间隙在大堤上穿梭写生,晚上回到宿舍又加工整理。用了近两年的时间,黎雄才创作出了这幅让他声名鹊起的作品《武汉防汛图》。
在这幅长32米、宽30.5厘米的长卷中,黎雄才分12段,展现了军民在大堤上与大自然搏斗的场面,一举攻克了“用传统水墨表现现代场景”的难题。卡车、变电站、劳动者,这些很难与传统水墨意境相容的现代景观,被黎雄才浑然天成地融入长卷,毫无生硬刻板之感。此作品在北京的第二届全国美展上引起轰动。
后人评价说,在当时的很多画家还不知道如何将现代生活融入传统意境时,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将“笔墨精神”与“造型准确”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奠定了黎雄才在整个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地位。随后,他又创作了《森林》、《护林》、《瑞金沙州坝》等一大批作品,这批作品脱离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特点,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样式,“黎家山水”的地位就此逐渐确立。
有评论家指出,黎雄才通过“师法古人”,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积累了扎实的笔墨功底,其山水花鸟直接取法宋人,但又开辟了新的面貌。他深谙中国文化“以简驭繁”的精要,通过简练的画笔表达内涵丰富的意韵。著名画家林墉评价说:“大才而有雕虫之精作,怎不令人称奇!”
国画界获“金彩奖”的第一人
黎雄才不仅用画笔开创了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新格局,而且还在美术教育上贡献极大。中国画的最大特色是通过笔墨表达物象,抒发画家的情怀。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学生用笔时往往会感到迷茫。为此,黎雄才在教学的过程中极其重视示范,据说,他每次上临摹课,都要现场临摹,示范给学生看,然后学生再临摹,长期如此。
黎雄才在美术教学上的另一贡献就是出版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教材《黎雄才山水画谱》。《黎雄才山水画谱》分上、中、下三册,上册为树木,全面概括了画树的基本技法和规律;中册为山石,介绍各种山石的表现手法和古代各家各派的皴法;下册为流水、烟云、写生诸图。《黎雄才山水画谱》是新中国山水画教学的经典教材,影响巨大。
与很多著名艺术家一样,除高超的艺术造诣之外,黎雄才先生的高尚人格也被人津津乐道。黎先生曾告诫学生说:“我一生只会画画,我不会搞手段,不会做生意。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很有限,不要浪费在那些无聊的事上。”还说:“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那都是虚的东西。
”他说到做到,在晚年将多年力作大部分捐出,101幅自己的作品及收藏的百余幅名家丹青捐给了家乡;150幅力作捐给广州艺博,还有200余幅精品、手稿留在了岭南画派纪念馆。
2001年12月19日,黎雄才在广州去世,享年91岁。去世前半年,他荣膺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金彩奖”,成为国画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黎雄才擅长画松,后人总结,他的一生,其画、其艺、其德,亦如万年不老松,高洁傲岸,足以让后人仰视、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