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靠“肉搏”抢票的春运时代 今朝有酒啊

2018-05-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运,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道风景一点都不美他承载着亿万打工者的团聚梦也承载着穷人的辛酸和泪水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遥远回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沉重也许,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如此匆匆------春节,其实就是一场富人的盛宴和穷人的迁徙.多少人把乡愁和思念系给那张小小的车票,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却又熟悉的故乡,只为藉慰那份失去的亲情.回去后才发现,虽然故乡还在,却是物是人非,自己无法融入其中,小聚数日匆匆离开,重新回到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打拼,给父母或者孩子留下无尽的牵挂思念

春运,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道风景一点都不美

他承载着亿万打工者的团聚梦

也承载着穷人的辛酸和泪水

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遥远

回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沉重

也许,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如此匆匆------

春节,其实就是一场富人的盛宴和穷人的迁徙。多少人把乡愁和思念系给那张小小的车票,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却又熟悉的故乡,只为藉慰那份失去的亲情。回去后才发现,虽然故乡还在,却是物是人非,自己无法融入其中,小聚数日匆匆离开,重新回到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打拼,给父母或者孩子留下无尽的牵挂思念。年年如此,周而复始。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已然成为这个奇葩时代的辛酸写照。虽说12306备受诟病与质疑,但是不得不承认于诸多争议中,互联网购票的确分流了一部分排队买票的客流。售票厅也基本看不到了当年购票队伍一望无际的壮观场景。但是现在购票依然存在部分线路一票难求,黄牛也依旧有机可乘的情况。铁路部门的改制不光需要换的是一个名头,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体质上进行改革。

有些时候会敬畏西天取经,而不只是当作文字激昂的历史资料。06年我从温州下面一个乡镇去黑龙江鸡西市上学,初七父亲早上3点起来去坐车去温州车站买票,排了一早上没有买到上海到哈尔滨的票,只带回来温州到哈尔滨的票;一周后我出发,下午4点坐车去温州,8点温州上车次日早晨6点到上海,然后买哈尔滨的票没买到,几天内的全没有,只好买了张当天到大连的票,次日中午到大连,买了张大连到牡丹江的票,再次日凌晨到牡丹江,坐汽车到鸡西,半路放我在七台河下车转出租终于到学校了;在那几年,因为哈尔滨和上海的票是相当的难买,2天2夜的路途我曾经中转过北京,济南,杭州,徐州,买过硬卧,买过坐票,还有站票,在餐车点个晚餐趴过一晚,在座位下用报纸打过地铺;我知道在那些年头比我辛苦的比比皆是,那是我人生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那是时代的印记。

排着队看着前面的车票从有到无,那种心境实在太刺激了,08年在上海南站买票回家记忆深刻。前面一天下午去的上海南站,然后被统一安排到一个还没启用的低下停车场(非常非常的人)排队过夜,第二天早上大概8点左右由火车站安保人员带领前往售票厅购票,买了2张无座。08年雪灾,那年一直下雨温度很低冰冻很厉害。上海回家的列车正常是20个小时左右到达,由于冰冻用了50度个小时还没到外面市的火车站(中间在某站停了一夜,而且车上停水停电停吃的,乘务员说司机都很久没东西吃了,窗外有铁路附近的农民拿着方便面和开水,50.00/碗50.00/碗50.00/碗...离终点站还有5-6站的时候见站就停,停1小时算短的了),凌晨3点左右到了我们镇上又停了(去车票上地址还有40公里),然后我开窗跳车了,雪都到膝盖了,又是凌晨没有一点光亮,只知道地上白白的地方是雪,大坑或高坡仔细点还是能看出来。跳车的地方回家又还比较远,只能找铁路附近的老乡收留一夜了。

天南地北的跑啊,忘记哪年了,春节买从哈尔滨到广州的票根本买不到走后门都没有,只好托关系买了个领导的批条哈尔滨到汉口的,拿着条子上车补票很挺灵的,车里都是人座的地方都没有。到了汉口又转到武昌一看傻眼了到处是人根本买不到票,看到人少的一队人跟着排,排到了才知道是运货的闷罐车,这种货车也改造用来客运!不敢坐,只好花三倍的价格买了3张不知道真假的黄牛票是那种最慢的车,上车都上不去都是从窗户冲着爬进去的,进去了就动不了了,上下左右都是人厕所里也是人,啥也不敢吃喝就怕上厕所。慢车什么车来了都要让。最后到广州好像开了差不多快一天一夜,终于到了不容易啊;两脚像面条一样烂了半天,又被寒风吹僵才终于站稳,回头想想那些坐闷罐车的我们遭这点罪也就不算什么了。

再后来也不再当作经历,也不再大惊小怪。武汉到宜昌,那时候动车还没开,坐的汽车,屁颠屁颠跑去傅家坡汽车站,因为高速封路,被告知上午的车全部停了,然后一头懵逼坐在候车厅不知道该怎么办,服务台围满了人,只要方向是对的,都是见车就上,下午3点多,车站广播开始报加班车,有幸挤上了车,出车站那一刻,看着外面密密麻麻还没坐上车的人群,心里突然觉得离家近点还是蛮好的,到家第二天听说汉宜高速又封路了,一连封了几天。已经分不清楚哪些在前那些在后了,脑子里就像装着春运的车站,谁谁谁在什么位置,谁在意呢。总是很奇怪,总会在无尽人龙里畅想,出去打工,还不如老实在家种庄稼,农村也很不错,也可以卖农产品赚钱,还可以在家和老人一起,多温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匆匆走过那些年,回望这段人生,你我只不是这个大时代的过客;而此刻你我也只是这场盛宴的看客,置身其中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