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销量持续走低的昌河应如何重振雄风
说起昌河汽车,你会想到什么?想必是中央台曾经的广告,在那个五菱宏光还不为人熟知的年代,那个满大街跑的昌河面的出租车有着十足的分量,那时候的昌河汽车是何等意气风发,要知道,它可是有着“面包沙皇”的美誉。
只是二十多年里,仅发布4款车型的昌河铃木再也无法在快节奏的市场化竞争中生存,销量每况愈下,最后不得不于2012年划归长安集团,但和长安牵手的短暂日子里昌河更加消沉,诸多方面陷入低谷。
四年前,昌河汽车被北汽集团并购,在谁都不亲不爱的情况下,北汽成为昌河发展的唯一技术援军,可谓要车型给车型、要政策给政策、要技术给技术。用北汽集团掌门人徐和谊的话来说,“北京汽车和昌河汽车都是未来北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北汽集团坚持推动的战略板块,北京品牌与昌河品牌将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关系。”
原本指望着“嫁”给个富贵人家之后,能够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可谁成想,现实和昌河开了个大玩笑。
销量下滑,四款车型均无上佳表现
从销量来看,整个2017年前8个月,昌河汽车的销量都不尽如人意,销量仅为30265台,不足某品牌神车一个月销量。这其中,除了在3月份达到6499台销量外,剩下的月份大多数在3000台左右徘徊,对于一个有着两款SUV和两款MPV的主机厂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出乎不少人意料。
这其中,被昌河寄予厚望的,想借助SUV市场的雄风东山再起的两款SUV产品Q35和Q25均没有打出身价。Q35的月销量始终在三位数左右徘徊,最惨的4月份更是只有100台销量,基本上处于小型SUV的末流水准。而Q25更惨,仅在3月份冲到过1257台,剩下的月份都没有超过500台,最近的8月份更是仅仅交出了207台的成绩单,已经接近于淘汰的边缘。
而在原本辉煌的MPV市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面包车市场,年初上市的昌河M70也没有打出身价,销量始终维持在500台左右,仅有个别月份冲到1000台上下。
也就是说,昌河当下投放市场的四款车型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溃败,如此成绩对于品牌复兴而言堪称难上加难。
产品力弱,依靠拿来主义无法撬开市场
随着消费者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市场竞争的持续激烈,用产品说话已经成为撬动市场的不二法则,正所谓产品做得好,消费者会用脚投票,所以说,支撑销量增长的核心因素还是拿产品说话。
但是,对于昌河来讲,产品力似乎不是其强项。因为其旗下的车型大多数都是从北汽集团拿过来改改就匆忙上市的。
比如说2015年上市的福瑞达M50,实际上是源自北汽威旺M20平台,而其2016年推出的两款SUV Q25和Q35,是北汽绅宝X25、X35的拉皮车型。如此没有新意且没有产品力的车型,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可谓难上加难。
更何况,昌河的拿来对象,也就是北汽集团的自主乘用车板块,本就实力孱弱。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太子”北汽绅宝就陷入销量骤减、毛利率过低等境地,让北汽自主面临空前压力。昌河此举可谓一个弱者去学习弱者,注定了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重新定位,如此以往才能药到病除
要想治好昌河的“病”,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定位问题。正所谓方向走偏了,无论如何努力,都走不到终点。
在业界资深媒体人士看来,对昌河的定位,北汽一直希望以“双品牌战略”通过同平台打造差异化产品,以充实北汽集团的销售数据。用北汽集团整车事业本部党委书记、本部长李继凯的话来讲,北京汽车品牌往上走注重中高端和商务化,昌河品牌则主走年轻化路线,在具体分工上,北汽自主品牌类似于现代,而昌河品牌则类似于起亚。
讲真,这种战略与大众、丰田在中国推行的“套娃”策略很像,但北汽自主的品牌力和技术研发实力显然与这些巨无霸车企不在一个段位上,这也使得北汽的“同平台差异化”战略很容易陷入“同室相煎”的窘态,所谓的“差异化”策略,绝不是同款车型换换样子,如果持续走这样的老路,智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随着车市竞争的持续激烈,各个品牌上新车的速度也持续加快,此时此刻,摆在昌河面前一道道难题需要克服,而说一千道一万,归结到一个点上来的话,还是如何提升新品的技术品质,使战斗力逐渐回升,如果持续低迷,那么重蹈覆辙怕是早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