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德的妻子 马兰谣——林俊德院士的妻子黄建琴如是说【3】
在我眼里,你就是“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人。马兰,多么神秘、神奇的名字。它原本是一种属兰科的草本植物,高贵典雅、清香四溢,亦称马兰花。
1958年8月的一天,我国原子弹试验靶场的第一批开拓者,穿越八百里沙海,来到了人迹罕至、鸟虫飞绝的罗布泊安营扎寨。也许是将军的马蹄带来了马兰花的种子,从此,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竟到处盛开出了马兰花。
多么美丽的花啊!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于是,他提议:“就把这个地方叫马兰吧。”自此,共和国的版图上有了“马兰”的名字,而同时,这群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中华优秀儿女却从此隐姓埋名。
当时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生活十分困难。没有营房,大家就挖地窖、打土坯、割芦苇,用土坑当铺板,垒土台当桌子;粮食不够吃,就将玉米面和着榆树叶蒸熟了当饭吃;试验场区饮水困难,就到上百公里外的孔雀河拉运,河水又苦又咸,喝了拉肚子。可就是这样的水,我们往往还是先洗脸后洗脚,最后用来洗衣服。
生活上的艰苦大家都能克服,最困难的还是科研中的探索。核武器试验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民族利益的尖端技术,从一开始就受到国外的封锁和限制。为早日炸响“争气弹”,你为爆炸力学测试卧薪尝胆发奋攻关。
你一生勤俭,深知感恩。上中学时,你每个周六都要走几十里山路回家,既能帮母亲干活,又不用在学校吃饭,可以省点钱帮衬家里。你是靠国家的助学金读完中学、大学的;在哈军工进修时,组织知道你家境贫寒,主动寄给老家20元困难补助。你常对我和孩子们说,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一定要赤诚报国。
“文革”时,你和许多人一样受到冲击,因所谓的“海外关系”被撤职受审查,下到连队当了一名搞施工的“沙子兵”。之后,我和你同时被作为转业对象处理。就在即将办理离队手续的时候,组织上作为人才又把我们保留了下来。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作为马兰人,我们都做到了。我知道你心里始终有一个愧疚,就是因工作太忙,没抓好女儿的学习,女儿没能够上大学。你曾对女儿说:“你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我们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是我们的实验品,你就多担待点吧。”我们的儿子也是由我母亲抚养到3岁,才回到我们身边。
和你生活了一辈子,在你心中,事业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么多年,你把家当“旅馆”、当“饭堂”,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在试验场。在你生命的最后3个来月里,也是你一生中陪伴我最长的日子。
有人说,老林在生活上很简朴,一辈子没享什么福。只有我知道,你的幸福不是物质金钱,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在事业的追求上,在科学研究的过程里。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说:“有爱你就大声说出来。”你听到了就坐在我身边说:“我们一起生活几十年了,没说过我爱你,但实际上都做到了,理解对方,默默支持对方,这就足够了!”
老林,你走后,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同志非常关心,总政专门派人来家里看望,还带来10万元慰问金。我把这笔钱作为你最后一次党费,全部交给了组织。我想,这也是你一生感恩党的心愿。
在我眼里,你就是“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人。
马兰,是你一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你魂牵梦萦的地方。将来我走了,和你一起回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