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北京晚报 北京晚报报道:河北新发地 二次创业梦开始

2017-08-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4岁,在别人都已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纪,广东高州人黄宜武却忙着第二次创业.他走南闯北,39岁开始"北漂",一"漂"就是23年.谈起经商路,他

64岁,在别人都已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纪,广东高州人黄宜武却忙着第二次创业。他走南闯北,39岁开始“北漂”,一“漂”就是23年。谈起经商路,他说自己就是认定了要在北京,认定了只与香蕉打一辈子交道。不过,二次创业的他,却在2015年初,做了一个“急转弯”决定:去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卖香蕉。

 北京与高碑店市的直线距离为80千米。2015年10月29日,搭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区正式启动运营。这个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的“新新发地”,是黄宜武二次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销量比北京大了一点,成本也降了”

河北新发地一期项目主要有四大业态——蔬菜、水果、粮油和干货调味品。走进园区,顺着字母和汉字指示牌的方向,很快就能找到A1香蕉交易大厅。

一间300平方米的库房,是黄宜武二次创业的全部家当。这个面积,是他在北京仓库的两倍。300平方米的库房,为了维持保温、保质的理想效果,最多可储存10000箱不同价位的香蕉。

“老板放心,这个香蕉的口感特别好,30元一箱最低价。”见到黄宜武时,他正在给前来采购的商贩看货、拣货,这位商贩最终买走了15箱。门外,一辆“冀F”牌照的小面包车早已卸下了挡货板。

这位商贩是本地人,他专门从十多公里之外的定兴县前来取货。作为商人,黄宜武一向“大鱼小鱼通吃”。

“傍晚,还有北京新发地市场的车要来装货,老板要了500箱香蕉拉回北京”。黄宜武笑着说,当天能卖出去800多箱。而在去年11月、12月两个月,黄宜武的香蕉库平均每天能出货1200箱至1500箱。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这个数字可能会被刷新。

黄宜武比较满意在高碑店的经营情况,毕竟仓库才开业了一年多时间。他还记得,夫妻俩刚从北京搬到高碑店时,人生地不熟,生意很一般,现在比起一年前,情况已有好转。谈到与在北京经商的不同之处,黄宜武认为北京人气旺、客流大,货物主要供给北京市区;而在高碑店,除了少量北京客户来采购外,更多是保定当地以及河北省内的石家庄、廊坊、邯郸等地客户。甚至,连内蒙古赤峰、山西太原等地也有客户前来拉货。

搬到高碑店,除了客户面有扩大以外,运输货物也更快了。之前,香蕉从云南、广西装车发货,需要马不停蹄一路运进北京,现在只需把香蕉运到高碑店,即可完成卸货、入库、售卖。“销量比北京大了一点,成本也降了。”黄宜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北京,仅租房他每月就要花费上千元,而在高碑店新发地,“租库房配住房”,每个月房租只要400元;在北京,仓库加电费,成本是每天每平方米1.

8元,在高碑店,每天每平方米成本只需1.4元。现在,库房费、电费、房租等加起来计算,每年能比在北京便宜3万至5万元。而运输成本一项,按照黄宜武每个月平均进货7车来算,每车能省下300至500元,每年运输成本就能省下近三万元,甚至更多。

送货车辆不再去北京,节约了商户的经营成本,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成本。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树俭透露,2016年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至少减少了80万车辆进京,对缓解交通拥堵、实现节能减排都有一定好处。

“大不了前两年赔钱,第三年就会有起色了”

黄宜武1992年从广东来到北京,先后辗转多个市场,一直从事香蕉批发生意。期间生意有起有落,但总体过得不错。

2014年初,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风声在京城流传开来。2014年春节后,“动批”、“大红门”开始搬家,一些低端产业、批发市场将要搬出北京的话题越来越热。黄宜武一开始并未下决心要搬走,毕竟北京的人气是他最看重的,不过考虑到北京库房太小、想把生意再做大一些,他萌生了去高碑店现场瞧一瞧的想法。

很快,他的想法遭到了同乡的打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高碑店一带经济相对落后,消费水平不高,去高碑店卖香蕉,很难有北京这边的市场活力;有同乡则显得更悲观,直接反问黄宜武“过去干吗?”认为去了高碑店就得等着赔钱……那段时间,各种话语在黄宜武耳边盘旋,然而他却对新机会跃跃欲试。

“他们胆小,我胆大,赔就赔嘛,到底行不行,去看看不就知道了。”黄宜武心里抱着这样的态度。2015年初,北京西红门五色土综合市场组织了一批商户前往高碑店实地考察,黄宜武没有犹豫,第一时间便跟着去了。

一期规划占地2081亩,总投资54亿元、国内最先进的进口冷库设备、21万吨大型冷库系统,几乎是全国最大、24小时的“贴身保姆式”综合服务中心、进出门和交易只需刷卡的电子结算中心、金融街11家银行入驻,为商户解决资金难题……了解到这些硬件和配套设施,黄宜武在心里默默打定了主意。

此后几个月,黄宜武瞒着同乡,五次偷偷租车,从北京前往河北新发地考察。他有些放不下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亲自去看看项目进展到了哪一步,同时,也希望获取一点信息,尽快给自己确定一个位置好的仓库。

彼时,为了吸引商户入驻,河北新发地对商户实行了第一年免除租金的政策优惠,这让黄宜武更加心动。在香蕉区,一楼的仓库很是抢手,二楼的仓库虽然成本便宜,但会影响客流。最终,黄宜武眼疾手快,在一楼选到了较为满意的仓库。

为什么下决心搬到高碑店?黄宜武说出了两个原因。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充满机遇,河北新发地又是河北省重点项目,他认为政府不可能开玩笑。二是,不管做什么生意,总是有风险的。自己心里也做好了赔钱准备,“大不了第一年、第二年赔钱,第三年可能就慢慢有起色了”。

“如果生意不错,就让在北京的儿子也过来打拼”

在河北新发地,跟黄宜武一样愿意“赌一把”的人不少。目前,通过招商流程入驻的商户,仅蔬菜水果类就有8000多户,其中80%的商户来自北京新发地、锦绣大地、西红门等农批市场。另外两成商户主要来自河北本地、山东、山西等地。

虽然商户入驻不少、也认识了一些新客户,但黄宜武坦言,“担忧也是有的”。毕竟,这里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他认为,眼下最要紧的是吸引更多的采购商来到高碑店,而这主要靠园区整体的影响力,当然,商户自己也要努力经营。据了解,目前,河北新发地每天有1.5万吨左右的农副产品交易量,每天交易额约有1亿元。其中,70%的交易额发生在蔬菜类,水果、粮油和干货调味品则总共贡献30%左右。

除了期盼水果类客流再多些,黄宜武也担心自己的经商成本增加。虽然现在各项成本看起来还能接受,然而,他担心哪一天政策出现变化,场地费、电费等涨价。

河北新发地在开业时,免除了进驻商户第一年车位租金,并在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给入驻的蔬果类商户累计发放补贴七八千万元(商户每卖出一斤货物,新发地市场同时给补贴一斤的价格)。而从2016年12月份开始,河北新发地开始按照每吨10元的价格,收取货物进场费,黄宜武担忧由此产生的费用成本,会逐渐转嫁到商户身上。

并且,由于仓库场地的使用权合同是一年一签,他很关心随着河北新发地的不断发展,今后会不会出现其他名目繁多的收费,或者相关费用上涨幅度太大,让商户不堪承受。

“我们没那么傻,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情,现在主要是要提升人气。”在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陈蒙看来,把市场经营好就是最大的品牌。因此,园区的相关招商政策会一直进行下去,并且还会给在河北新发地持续经营的商户足够的政策优惠。同时,园区将进一步吸引更有规模、有实力的供货商,依靠科学的管理,最终实现整体层面的“提质增效”。

此外,陈蒙透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大背景下,为了吸引更多商户入驻高碑店新发地,当地政府在医疗、教育、社保和户口等方面,都提供了不少政策便利。这更加有利于河北新发地集中精力发展,承接相关转移工作,当好北京农副产品供应的“大后方”。

夜幕降临,河北新发地园区仍有车辆进进出出。在为一辆“京Q”牌照的微卡装满货物后,黄宜武夫妇开始收拾,准备回宿舍休息。谈到未来几年的规划,黄宜武打算和妻子稳扎稳打,全力经营好这一个仓库再说。“如果生意做得不错,就让儿子把北京的仓库退掉,到高碑店来一起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