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走地 走!看王冠上镶的宝石去

2018-0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尖晶石曾镶嵌在英国国王王冠上,具有传奇色彩,这便是一块尖晶石标本."昨日,西北首个地质博物馆--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游客可在这里亲身感受秦岭的神秀美景.山崩奇观和文化遗存.  看点一 星光影院观看"秦岭造山运动"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位于翠华山翳芳湲景区,矗立在青山和溪流之间,与自然浑然一体.博物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展陈面积2460平方米,分为八大展区,分别为地球知识展区.地质公园展区.终南地质展区.秦岭

  “尖晶石曾镶嵌在英国国王王冠上,具有传奇色彩,这便是一块尖晶石标本。”昨日,西北首个地质博物馆——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游客可在这里亲身感受秦岭的神秀美景、山崩奇观和文化遗存。

  看点一 星光影院观看“秦岭造山运动”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位于翠华山翳芳湲景区,矗立在青山和溪流之间,与自然浑然一体。博物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展陈面积2460平方米,分为八大展区,分别为地球知识展区、地质公园展区、终南地质展区、秦岭地质珍宝展区、锦绣终南展区、人文终南展区、姐妹公园展区、关怀展望展区等。

  从航拍看,整个博物馆像一个脚印。沿着环形的走廊,竹简上展示着翠华山、黑河等八大景区。走进星光影院,一面拱形的荧屏占满整整一面墙,游客站立着可以观看到电影屏幕上播放的“大美秦岭”以及“秦岭造山运动与翠华山山崩”宣传片。前者以水墨中国的方式将秦岭的美景展现在观众眼前,而后者则以扣人心弦的音乐和气势恢宏的造山运动还原出18亿年前发生在秦岭的壮观一幕。石破天惊后,最终形成如今风光旖旎的翠华山。

  看点二 大沙盘展示秦岭美景

  博物馆中有一个大沙盘,千峰碧翠,这是大秦岭的缩小版,在这个沙盘上可以看到“终南异五岳,列翠满长安”的积淀深厚的秦岭文化。随着讲解人员的介绍,代表渭河与汉江两条河的灯光亮起,沙盘上详细标记出翠华山景区、五台山景区、骊山景区、太平景区、朱雀景区等八大景区。

  在地球知识展区,一个立体的地球仪和可以触摸翻阅的电子屏,呈现出地球结构及地球的演化过程;在一块景色不断变换的屏幕前放着一辆可以调节速度的自行车,游客可以模拟骑自行车行走在秀丽的山间;一旁的科普室内,工作人员用形象的教材教孩子进山需要做的准备,演示如何在野外搭帐篷。在旁边的小沙盘中,还可以让孩子拿着铲子、毛刷在沙土中玩“秦岭寻宝”游戏。

  看点三 百余种矿物标本巧夺天工

  展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岭地质珍宝展区,每一块大自然的矿物岩石都是瑰宝,让人不禁频频驻足。晶莹剔透的方形石、泛着绿光的萤石、像是石头上开出花的矿石合体……这些“宝物”经过数亿年的地壳运动才能形成,一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一块矿石上面镶嵌着很多条绿色的圆柱体,像是翡翠一般不规则地排列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块矿石叫“绿柱石”,硬度已达到宝石级别,是首饰中“祖母绿”的原石,极为罕有。

  红色的尖晶石矿物标本自古以来就是珍贵的宝石。博物馆业务馆长郭峰介绍说,尖晶石拥有着童话般的传奇色彩,曾在1451年镶嵌在英国国王的王冠上。据传说,国王在打仗时,这颗宝石挡住了刺向国王的剑。因宝石救过英王的命,而被世人所传颂,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现场展出的另一方矿石更是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人员称奇,这方如小号“擎天柱”的矿石呈微黄透明状,而且分3层成长,每一层在不同的时代形成,形态十分奇特。工作人员介绍说,其实这方矿石名为“石膏”,样貌普通的作为工业用途,而如此奇特的就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据悉,馆内目前陈列的矿物标本来自全世界各地,约百余种,价值连城。后期还将陆续展出红宝石、蓝宝石矿物标本,让市民目睹大自然的神奇。

  温馨提示

  参观路线:

  自驾游:从西安绕城高速曲江口进包茂高速(西柞段)太乙宫口下向南20分钟即到,或从子午大道经秦岭环山旅游路向东半小时可抵达。

  乘公交:西安市内,可在西高新乘蒋家寨-翠华山(905)公交旅游专线直达翠华山。

  特别说明: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翠华山翳芳湲景区中,您需要购买翠华山门票才能免费参观这个地质博物馆

  本组文/记者 高乐 图/记者 张宇明

  西安:“博物馆之城”呼之欲出

  日前,记者在陕西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采访时,遇到了哥伦比亚绿宝石博物馆馆长里卡多。只见他在一座博物馆内长久驻足,面对丰富的藏品、新颖的展陈,连连点头称奇。

  令里卡多流连忘返的,是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该馆是陕西省西安市今年5月开放的第100家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家晚间开放的博物馆。

  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使千年古都西安宛若一座印证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博物馆。而今,西安正在努力建设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博物馆之城”谋篇布局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这句歌谣道出了西安的骄傲和荣光。在新的时期,如何让历史的遗存为西安的科学发展服务,成为西安从决策者到专家学者乃至普通市民共同关注和思考的话题。

  “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曾任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现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的孙清云说。

  那么,突破口在哪?西安的决策者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博物馆这一载体。

  2010年3月,西安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把西安建成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的发展目标,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使西安博物馆的总数突破100家,形成富有西安特色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

  “西安的文化遗产具有公认的系统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代表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内涵。因此,这里具有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先天优势。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实力、有能力打造好中国的‘博物馆之城’。”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段先念自信地说。

  “建设‘博物馆之城’的目标,是通过挖掘西安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留下民族记忆,保住文化基因,把西安的文化做好、做精、做出品位。”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元告诉记者。

  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意见》,曲江新区作为“博物馆之城”具体实施者,率先启动了“博物馆之城”计划,并成立了“博物馆之城”工作领导小组和专业的博物馆运营和管理公司。

  2010年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曲江新区管委会推出《关于鼓励、扶持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发展办法》,成为西安率先践行“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领跑者和践行者。

  博物馆纷纷涌向曲江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西安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点有294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馆(库)藏文物14.7万件。除文物历史类资源外,西安已申报9大类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体系完备、门类齐全的国家重点科研、高等院校、国防科技、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军事、军工、院校、科技和宗教、故居民宅等10大类115单项,为发展行业博物馆提供了难得的优势。

  长期以来,尽管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桂冠,但在博物馆建设上,西安却一直相对滞后,并偏重于专业性,面临着展示手段单一、缺乏亲和力、相关产业和市场尚未被激活等一系列难题。

  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曲江下先手棋、打主动仗,交出了令全市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曲江,凡新建博物馆,5年内税收全额返还,土地按成本价划拨,每平方米建筑补贴1000元;著名博物馆在曲江新区设立分馆,每年可获得50万元奖励;博物馆举办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由政府给予不少于15%的补贴……

  政策的磁力效应,让一些博物馆纷纷涌向曲江。

  “建设‘博物馆之城’,就是要充分调动‘国有’和‘民营’的‘双重力量’,尤其是要重点扶持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将其放在与国有博物馆同等重要的地位,享有同等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让它们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共德说。

  投资只是一个方向,重要的是发展理念和运行上的创新。三年来,曲江通过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科学管理、完善运营等一系列举措,将博物馆建设与城市发展完美结合,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群落,充分发挥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博物馆之城”惠民强市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如今,西安博物馆总数已达100家。其中,民办博物馆增加最快,占到新增博物馆的60%和博物馆总量的30%以上。

  三年间,一批展示自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前西安真实形象的老西安博物馆、展示汉唐壁画艺术的汉唐壁画艺术博物馆、展示灿烂秦文明的秦文化博物馆、展示陕西知名画家优秀作品的陕西艺术家展廊等主题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在曲江新区涌现出来。同时,一系列特色鲜明、专业性强的博物馆,也纷纷登台亮相,如历代灯具灯饰博物馆、西安鼓乐博物馆、古今通宝博物馆、老水车博物馆等。

  千年古都西安正在成为“有建筑的地方就有博物馆,有景点的地方就有博物馆”的国际化文化旅游城市。无论是居于此,还是行于此,人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浓厚的文化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