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文集 范小青谈《周瘦鹃文集》:永恒的美与爱
从上个世纪初,鸳鸯蝴蝶派逐步形成以来,一直备受诟病。尽管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受到市民阶层的追捧,《礼拜六》也曾在上海滩风靡一时。但是,知识精英主流作家的抨击始终相伴相生。这种在今天看来难免偏狭的主流文学意识影响了文学史的观念,若干年来,自视正统的文学史或极少提及鸳鸯蝴蝶派,或直接说它是迎合市民趣味的低俗的东西,很少对它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因由作深入的剖析。
范伯群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对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大量的研究成果使我们能从更深的层面,更多元的视角,对这个轰动当时并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产生客观而公正的评判。
不可否认,鸳鸯蝴蝶派的许多作品在那个时代的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不应当无视他们的存在或苛求、责难、甚至诋毁他们的创作。用辩证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包容的心态来回望这段文学史,我们应当对那些辛勤创作,用文字表达心声、传递情爱并给大众带来精神愉悦的作家表示深深的敬意。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范伯群教授所说的“上海市民大众文学的代表人物”,但他不仅仅是写言情小说的作家,他又是优秀的翻译家、优秀的编辑家。他翻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被鲁迅称之为“译事之光”,若干国外名家的小说都是经他首次引介。
能得到鲁迅先生的首肯和称许,足见其遴选的眼光和译笔的精湛,为国内文坛吹进了一股异域的清新之风。他本人的创作也受欧美小说的影响,吸收其创作技法技巧,翻译和创作可谓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最令人感佩和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爱国情怀,文集里收录了六篇“爱国图强”的小说,让人触摸到了周瘦鹃先生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呢喃燕子,相对话兴亡”,旧巢难觅,燕子都无家可归,残破的山河,哪里是人的归所?《亡国奴家里的燕子》,苍凉哀恸,笔下是一幅国破家亡的惨景,读来让人唏嘘扼腕,更油然而生图强励志的壮怀。今天再读周瘦鹃的作品,仍有新的感悟,新的联想和思考。
先生一生追求爱与美,周家花园里那些美得惊艳的花卉盆栽,亦是先生的杰作,凝结成了他灵秀清丽的散文《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行云集》,人们从这些文字里又看到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生命的周瘦鹃。
他曾向往自己的归宿,“深愿满室花香,于氤氲气氛中熏醉不醒,允称善终。”他本可以在他的花草和文字间携梦远行的,但那个是非不明、人妖易位,不能相容于他的年代,令他所愿成虚。清正、儒雅、达观的周瘦鹃先生,定格在苏州城记忆中的是一袭决绝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