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君和汪精卫 周致和、黄哲夫驾汪精卫“专机”起义
原标题:周致和、黄哲夫驾汪精卫“专机”起义
汪精卫伪政权的空军始建于1941年。汪伪军事委员会设有航空署,署长由汪精卫之妻陈璧君的五弟陈昌祖担任。共有日本制造的93式、95式、99式教练机20多架,几十名飞行员和一些空勤、地勤人员,伪空军基地设在扬州,配有一个警卫营。
汪精卫伪政权有3架专机:“建国号”、“淮海号”、“和平号”,经常停放在扬州空军基地,除担负汪伪政权的专机任务之外,有时也作运输之用。日军负责提供飞机和航空器材设备,并严密监视汪伪空军。
1945年3月,时任汪伪少尉飞行员的黄哲夫到南京找到至交好友、时任汪伪空军少校飞行教官的周致和,两人决定驾机起义,飞往延安。黄哲夫很快就同中共游击队、新四军取得了联系,并且见到了苏浙军区粟裕司令员及其他首长。
领导同志鼓励大家周密计划,配合大反攻,待机而动,预祝起义取得成功。与此同时,黄哲夫还联系了一些好友,同他们进行了思想沟通,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和支持。与此同时,周致和也对汪精卫的专机“建国号”进行了测试和调整。
1945年8月20日上午,汪精卫的“建国号”专机在扬州空军机场整装待发,飞机上有6人,他们是正驾驶、少校飞行教官周致和,副驾驶、少尉飞行员赵乃强,领航、少尉飞行员黄哲夫,少尉飞行员管序东,空勤机械士沈时槐、黄文星。飞机从扬州至延安的航程约1200公里,经过5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在延安降落。
起义人员受到了延安机场勤务人员热烈欢迎。当天晚上,朱德、叶剑英在延安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接见并设宴欢迎全体起义人员。“建国号”飞机是1945年8月20日起义飞到延安的,因此改称为“820号”飞机。
起义人员为了不使其在敌占区的家属以及后续人员的起义行动受到影响,他们起义后都改换了名字:周致和改名为蔡云翔,黄哲夫改名为于飞,赵乃强改名为张华,管序东改名为顾青,黄文星改名为田杰,沈时槐改名为陈明秋。
1945年8月22日,汪伪空军上校参赞何健生、汪伪空军上尉飞行教官吉翔、汪伪空军机械士陈静山,携家眷8人,从扬州经陆路到达苏北解放区的杨家庙,参加了新四军;9月,汪伪空军扬州航空处少将主任白景丰(即白起),携家眷、副官等10人,在新四军的安排和帮助下,从扬州经陆路到达苏北解放区的杨家庙,参加了新四军;10月,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领航轰炸员秦传家,也从南京到达江苏淮阴新四军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