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钱瑗》:杨绛晚年的至爱
可以用如下的词汇来描述钱钟书和杨绛夫妇:博学、教养、尊严、淡泊、平实……由于是高山仰止、德劭望重的学界泰斗,过度的关注是免不了的:从《管锥编》、《谈艺录》到《围城》,从杨译《堂·吉诃德》到《洗澡》、《干校六记》,都被人们说得太多太多了。这自然无可非议,但也就因此遮蔽了其他值得关注的事物。直到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面世之后,这种格局才别开生面,增添了应有的内容。他们的爱女钱瑗才始为公众所知。
《我们的钱瑗》在精神气质上可以看作是《我们仨》的姊妹篇。这部由杨绛先生亲自作序的小书,收录了钱瑗的朋友、同事、同学和学生的思念回忆之作。从这些朴实无华又真切感人的文字当中,一个去除了名门之后光环的真实的钱瑗伫立在读者面前,她的音容笑貌渐渐生动活泼起来,于坎坷峥嵘中透露出平凡倔强的人生,更在那些看似细小、平凡的情节深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与钱、杨二先生相比,作为女儿的钱瑗实在是太普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一个在生活中辛苦奔波的赶路者,一个被父母视如掌上明珠却难逃命运劫数的女儿。而人世苍茫,有太多太多的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经过,然后消失,甚至从未进入过我们的视野。
他们的遭逢机遇和他们蒙尘、早逝的青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以及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乃至他们欢笑、苦恼、汗水、血泪,都在无情的生活浊流中奔淌,最终淹没在滚滚红尘中归于沉寂。由此而来的问题就是,如果钱瑗没有钱、杨之爱女这个“名门之后”的特殊身份,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回忆她纪念她么?还会有这本小书的面世么?
这正是需要我们所有人认真对待的。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名人、伟人才有被人回忆和纪念的资格,同理,也只有那些进入了主流视野的人和事才值得关注,以期受到某种可以为自己带来“成功”的启示。很少有人能够看得起自己渺小而真实的生活,也很少有人能够认真地想一想自己究竟要度过怎样的人生。
一种坚忍持久、吃苦耐劳的人生在他们看来是愚不可及的,一种平淡诚实的日子在他们看来是应该予以蔑视的,相反,便捷取巧、奔命投机、支离破碎的世界观得到了不遗余力的嘉许和践行。
现代人的这种急功近利与薄情寡义正在一点一点蚕食着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说别人“成功”的故事流自己艳羡的眼泪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时尚病的今天,钱瑗的平凡、执著、真实的人生所蕴含的意义,正是一支有效的清醒剂和解毒剂。如果说“启示”,这才是值得我们受领的真正的启示。
事实上,钱瑗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无论是在教学领域还是科研著述上,她都取得了很多人无法企及的成就,也赢得了同行的各种赞誉与尊敬。但这并不是我们纪念她的惟一理由。在《我们的钱瑗》里,我们可以读到一个由各种细节构成的有血有肉的真切的形象,她的诚实、她的善良、她的执著、她的澹定以及她的方正和她的不苟且,其实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根据。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大可能成为钱钟书和杨绛,但是我们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像钱瑗那样的正直、诚恳和努力的人。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这部小书名字的由来:《我们的钱瑗》。不是他们也不是他或者她,而是“我们”———与那些伟人名人属于传说或者主流历史相反,钱瑗的人生属于我们,一个大写的复数。而岁月、山河,正是依靠这些无名的复数支撑起来,并且生生不息。 (陈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