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辉华站着说话不腰疼 郑永年与人大教授的“撕X”:究竟是谁站着说话不腰疼?
本周初,郑永年(华南理工大学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发表《中国正处于知识短缺时代》一文,称政府高层提出了改进中国制度体系的诸多政策目标,但因为中国知识学界的匮乏短板,让中国屡屡错失机会。
昨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发布《郑永年先生站着说话不腰疼》一文,反驳郑永年犯了高看了知识界、逻辑错误、避重就轻三大错误。
郑永年的主要论点
关于“供给侧改革”,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一哄而上,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放,供给侧改革成了无所不包的“杂货铺”和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良药。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策研究界,都没有能力解释中国经验。中国有效知识供给不足。
中国经济知识的短缺局面已久,并且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今天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就是当时知识短缺所造成的——比如,经济学界没有提出应对国企改革、医疗体制改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方案,没有指出2008年政府通过刺激房地产市场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不良后果。
有效知识供应不足不仅存在于经济学界,更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中共十八大以来,似乎一切都变了,但唯独中国学术界和政策界的知识短缺更为严重。
聂辉华的主要论点
第一个错误,郑永年一厢情愿地高看了中国知识界。在中国体制下,一项政策能否出台和贯彻,主要取决于最高层的决心和时代的需求。知识界对中国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有锦上添花的功能,却不是必要条件。
第二个错误是逻辑错误。国企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房地产刺激,中国知识界提出了众多方案,但最后的采纳和实施超出了知识界的能力。
第三个错误,避重就轻。把板子打到知识界身上,这很不厚道。如果不是指桑骂槐,就是避重就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