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杨惠姗南台别院讲座 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1987年曾在淡水买下预定兼具博物馆外型的工作室,却因为当时政令而荒废至今,一路走来经历1987年至1992年间负债达1亿4千万,每个月利息就要1千8百万的日子,工作现场总是充满高噪音、高温、高污染的现场,每次创作都很辛苦,这样的25年,张毅和杨惠姗不停在做,不停在说的只有一件事,信仰,不单指宗教,而是每一个人心中相信的信念,4月4日晚上7时30分,南台别院化世益人讲座,邀请到琉璃工坊张毅和杨惠姗同台讲座,吸引600余位听众听讲。
张毅指出,琉璃艺术并非由琉璃工坊开始,琉璃,LIULI,是什麽意思?在西周3000多年前就有琉璃的存在,1987年创立琉璃工坊时,曾经以为「水晶玻璃脱蜡铸造法」是法国才有的工艺,当时,全世界只有法国一个工作室,能够在创作上和产业上,成熟地运用这个技法。
透过一位日本友人提醒,原来在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里,着名的金缕衣旁,两只13.5公分的琉璃耳杯,可能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以脱腊铸造的高铅玻璃,距今至少2100年。中山靖王琉璃耳杯,对於琉璃工房,成为一个文化情感的归属象徵,同时是一个永远不断创作和学习的提醒。
另一个定义来自《药师经》「身如琉璃,内外明澈」。
大约100年前19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期间,有一位Emillo Galle(1846-1904)继承家族一个小窑业,追求梦想烧制琉璃艺术创作,1987年的琉璃工坊也梦想着有一天要和Galle一样。
杨惠珊认为,琉璃是一个很有佛性的材质,很有思想能和生命做很好的结合。
以自己现在60岁的年龄,可以回头分析,为何自己当时有12年演出124部电影,120多个人生的历练,是为了现在。「透过这样的材质阐述经典教义,加上自己从小到大的生命历程,加总起来是可以让我做些事的。」工坊是传播业,透过作品传播爱,永远创作有益人心的作品,这价值是有意义的,价值并非指钱,而是对大宇宙,对人类有意义,用此材质把佛经中,生命中美好有意义的价值传播出去。
杨惠珊娓娓道来,60年岁月一甲子,只有单纯看待,点点滴滴在心中,由点线面串成一个网,掌握每一个发生在眼前的机会,没有怀疑,不害怕,一直往前走,就是最单纯的力量,从25年前,张毅要我做的第一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法相的安定感动,力量一直都在。
图说:25年,张毅和杨惠姗不停在做,不停在说的只有一件事,信仰,不单指宗教,而是每一个人心中相信的信念。
人间社记者 张锦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