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庵法流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
龙女以在家资格,显示即身成佛;法华妙旨得此有力之证明,宜乎学者皆思转入一乘矣。然后世不易遭遇法华,端赖法身大士现身提倡。于是药王菩萨以首座当机,率众发愿宏扬此经;劝人真实修持;诸蒙授记者,皆同声相应。而女众尚未见明确授记;故大爱道、耶输陀罗于中求请,俾便向女人劝持也。
尔时药王、大乐说两大士与二万菩萨眷属俱;以一乘教确能获"即身成佛"之效,皆于会中誓言:当来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依三乘教断难解脱;我等于佛灭后,应起大忍力弘扬此经;奉持读诵,书写解说,种种供养;不惜身命,为众生倡;愿世尊勿虑。众中五百阿罗汉,及学无学八千人,得授记者,亦各起座发愿:誓于他方国土广说是经。以此土众生弊恶难教故。
药王见一乘法力品(第十二);大乐说见宝塔出现品(第十三);皆法身大士,示迹与释尊唱和一乘妙旨者也。龙女未表演成佛之前,大会群众对于"即身成佛"之义,不能无疑;已得事实证明,皆当深信。然佛灭后,正法渐沦像末;若无法身大士潜运一乘法力加持其间;而任三乘教徒敷衍了事;则佛法只存肤椁;众生原有善根,反日就隐微;而于三乘教粗浅计度,一知半解;未得谓得,未证谓证;遽起增上慢心;翻作稗贩如来之行;惟利养是图;迷不自觉;反憎正知见者之指谪。
此等贪、嗔、痴、慢具足之辈,与语解脱,无异南辕北辙。当此三乘教失效之时,全仗法身大士出而维持。示现行者之身,以大忍力受持法华妙理,读诵供养,书写解说,乃至不惜身命为则;此固药王、大乐说及其眷属菩萨之本愿也。
示迹尊者如富楼那等,蒙授记者本千二百人;古译标名,却作"五百罗汉授记";盖各取特长,区分五百类,原摄千二百人也。学无学人如阿难等,蒙授记者本二千人;此品乃云八千人;或兼摄一乘法力品总授记中一部分根机在内也。
此等大士,皆有转一乘法轮之心;鉴于药王等之宣誓,亦起座发愿焉。然不欲在娑婆弘扬,却分布他方国土者,则以娑婆众生弊恶难教,应让具大忍力诸菩萨为之。其弊恶之特点,每凭自已一知半解之偏见,以否定较上更真之教理。
如执外道教法为是者,对于佛教毫未研究而遽毁之;执小乘教法为是者,对于大乘毫未思维而遽谤之;执三乘教法为是者,对于一乘未尝参学而遽訾之;乃至执显教泛论自足,对于密教不肯问津而遽诋之;一切皆以先入为主;恒起增上慢;欲引令向上,确非易事!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起座合掌,瞻佛不舍。世尊问姨母言:何为面带戚容?将无谓我不为汝提名授记耶?实则先作普记,汝已有分。必欲闻其详者,当来之世,汝领此六千比丘尼,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皆为大法师;汝先圆满菩萨行,成就菩提果;名一切众生喜见世尊,十号具足。六千比丘尼各成大菩萨,递相授记,次第成佛。
摩诃波阇波提具译摩诃钵啰阇钵底,义为大爱道;亦曰大生主;一切佛皆由彼生,故名。实即佛眼佛母之示迹也。大爱道等以女众未闻别记,恐不足弘扬法华;故有忧色。释尊为释众疑,特为大爱道授记,递及六千比丘尼。此六千女众,本皆佛眼眷属也。
窥见五智而保育之,故有佛眼佛母之称。保育之道,以慈念众生为本;其示现佛相,自为一切众生之所喜见;因名一切众生喜见如来。行者自心不发展此性,必不能成佛。故大爱道之弘扬法华,必不可少;非惟取便劝化女众而己。递相授记者,大爱道成佛已,授首座弟子记,当成一切众生喜见如来。以后准此递推。
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以未提己名,心尚未释。佛慰籍言: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佛道已具,乃于善国中成等正觉;名具足千万光相世尊,十号具足。佛寿无量阿僧祗劫。
耶输陀罗或译耶戍达罗,义为持誉;或具称;乃莲华藏转明妃菩萨之示迹也。自欲成佛,固须佛眼为母;若欲普令众生皆入清净性海,成莲华身,须得耶输陀罗特性涵养之。盖佛之法流,只可提起众生心中本具佛性;非得清净法水潜加滋润,不能持令开发。授记曰具足千万光相如来,正开敷千万叶莲华身之果报也。耶输陀罗本在六千比丘尼之列;以具有特性,故另授记之。行者自心不发展此性,亦不能圆满佛果。
诸比丘尼蒙授记已,皆大欢喜;自知从此真堪弘扬一乘。即于佛前发愿:当来亦于他方国土,广宣《妙法莲华经》。
诸比丘尼除耶输陀罗外,将来皆成一切众生喜见如来;蒙此授记,自有弘扬法华资格。誓于他方国土广宣之,不于娑婆者,亦以此土众生弊恶难教耳。
尔时会中有八十万亿那由他大菩萨,位皆阿惟越致;转不退法轮;得诸陀罗尼,承威神力,各从座起,合掌佛前,心念:世尊,若敕我等传持此经,当依教宣扬。蒙佛默许已;即作师子吼,各自誓言:世尊,我于佛灭后,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众生持诵书说此经;唯愿世尊遥加护念,俾得如法实修。
本品除由药王菩萨等发起劝持外,应声而起者,皆回心大乘得蒙授记之出家二众,以摄持出家众生信奉法华为主。今所说多数菩萨之发心劝持,乃赅摄一切众生而言。
毗卢遮那之力用,以八大菩萨分位化度。经云八十万亿那由他,包举主属言之也。阿惟越致,亦译阿毗跋致,乃菩萨达到不退转阶位时之称。此位不为诸魔所扰乱,故能转不退法轮。得诸陀罗尼,表示已入密行也。具此密行,乃堪作狮子吼。十方化度;惟须佛力隐相加持,法力强大,庶能令众生得实修之效耳。
论曰:一乘教法,定慧等持。慧薄,不足以发五智;定微,不足以涵本性。等持以化度,主乎慧则现善男子身;主乎定则现善女人身。曼荼罗(即法界坛)中男女菩萨交错排列,定慧两足之义也。本经前此五番授记,皆出慧门;常途以是为重耳。
然不兼究定门,决不得成佛。佛眼佛母,属自利法;莲华藏转明妃,属利他法;皆于定门现女相。依俗谛观之,似惟女众所应修;实则男女行人胥不可缺焉。至男女菩萨之欲弘扬法华,除药王等辈,大都避此土而趋他方。
岂一乘大教亦有所拣择趋避耶?是固不可以词害意也。所谓他方,非必跃出娑婆之外。但入本尊三摩地,当下即是他方国土;所见众生皆他方摄;从而转其法轮,是谓教化他方。娑婆众生若有相当功行堪被摄受者,仍在被化之列。其弊恶之甚,对于一乘极力诋毁,详如本品末之重颂,则无缘摄入净土之中;须待法身大士入俗劝诱。达摩、慧可诸大德,固示迹之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