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良妆台秋思 笛箫曲《妆台秋思》的版别
能让人听了很舒畅、留下深化形象的乐曲可贵,假设再能够附会某些典故招供发思古之幽情就更为可贵。《妆台秋思》刚好便是这么一首可贵的器乐曲。
《妆台秋思》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塞上曲》最早录入在清代琵琶艺术大师浙江平湖派李芳园编定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而材料却是来历于江苏无锡派华秋蘋等人编定的《琵琶谱》。《琵琶谱》中的《武林逸韵》中,收有陈牧夫传谱的西板四十九曲。
李芳园依据此谱、学习民间联奏小曲的传统办法,把其间五首心境一同,各为六十八板的小曲《宫院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联缀起来,取名为《塞上曲》,并标明作者为王昭君。托名古人为作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就等于阐了解《塞上曲》讲的是王昭君的故事。乐曲借昭君出塞思念故国,抒情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怀。
王昭君,汉元帝宫人。匈奴单于入朝,求佳人为閼氏,帝以昭君和亲。昭君戎服乘马,提琵琶出塞。入匈奴,号宁胡閼氏。身后葬于呼和浩特,四野枯黄时,此坟独青,所以被称为"青冢"。 谈及昭君的故事。大都烘托的是远嫁异域的女子耐久思念乡土的仇恨忧思。
南朝江淹《恨赋》说:"……明妃去时,仰天嗟叹。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杜甫《咏怀奇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成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了解仇恨曲中论。"这两篇都是把这种心境抒情到极至的著作。 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我国的乐器,昭君携琵琶出塞,常常演奏的当然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李芳园用琵琶曲来附会明君的故事是非常恰当的,而把《妆台秋思》从《塞上曲》中抽出来改为箫独奏曲,则是看中了这段曲调相同合适于箫笛演奏。
我听到的最早的箫独奏曲《妆台秋思》的录音,是卫仲乐先生1939年在美国录制的。选用了其时在技能上难度较大的以筒音为mi的指法演奏。我原以为卫先生便是最早把琵琶谱改动为箫谱的人,后来陈正生先生通知我,1929年秋,大同乐会组成大乐队,排练了《国民大乐》,共有四个乐章:一.
《大中华》二.《神州气候》三.《一同平缓》四.《秀丽天地》。这儿的《神州气候》便是用的《妆台秋思》的旋律,此即箫笛曲《妆台秋思》之滥觞。
1962年出书的孙裕德编著的《洞箫吹奏法》中录入了《妆台秋思》曲谱。同一年代我还见到过江南笛王金祖礼拾掇及陈重拾掇的笛子独奏谱的两个版别。陈谱仅比金谱少5末节,旋律迥然不相同,唯加花办法、音符繁简略有不相同,各具妙趣。
两谱均用D调曲笛演奏,全按为re、1=G。我曾有陈重笛独奏、卢俊德笙配乐的唱片,而对金先生的演奏则无福倾听。这三份谱子是同一份曲谱的三种不相同的演奏计划。诙谐的是,以上所说到的卫仲乐、金祖礼、孙裕德、 陈重四人都是兼擅琵琶、笛、箫的多面手。深重而悉数的音乐涵养给演奏移植乐曲发了解条件。
这么一首优异的乐曲在文革前却只被作为教育曲运用,很少拿来在舞台扮演奏。文革往后大笛有了翻开,G调大笛音高比梆笛低八度与洞箫相同,而音色却较洞箫亮堂。1980年前后,杜次文依他的教师陈重先生的演奏谱改编出一个用箜篌配乐的版别。
这个版别添加了广阔而自在的引子,较正本琵琶曲规整的六十八板要生动一些。箜篌洪亮亮堂与大笛柔美消沉的音色相映成趣。 这么改编是不是会影响对王昭君忧怨心境的体现呢?或许说《妆台秋思》终究应当体现一种啥心境呢?1995年8月杜次文配偶来舍间借用低声大埙时,曾说他以为《妆台秋思》描绘昭君初至塞上、临流梳妆顾影自怜,致使淡淡乡愁。
其时昭君年少、离家未久,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似不该奏得过于消沉。
正本便是古人也并不是都把昭君出塞看作千古恨事。王安石在他的《明妃曲》中说道:"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己。"与其在汉宫倍受萧瑟,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己夫婿。这是把 "昭君怨"看做"昭君乐"的观念。在昭君庙周围的一首诗碣中乃至有"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的诗句,更进一步说和亲发了解鸿沟的平缓,昭君的劳绩可与其时的名将卫青、霍去病比照。
昭君无语,任人评说。乐曲的心境更不必非落哪家窠臼。杜次文的引子给人以广阔的如至草原的感触,现已点了解故事发作的环境,演奏者假设再能充分体现曲调的美感、引人深思便是大手笔了。
二十年来《妆台秋思》广受演奏家喜爱,仅我保藏的CD中就有二十多个版别。箫独奏有卫仲乐、简广易、董克钧的三种。笛独奏有陈重、杜次文、詹永明、俞逊发、张维良、戴亚、杜如松、蒋国基、杜冲、罗守诚等人的许多版别。
除了卫中乐、陈重先生的录音以外,其它都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的录音。这也是港台录音商的涌入影响了有声成品制造的作用。 录音版别最多的人是俞逊发,我收有他的五个不相同的版别。他用杜次文谱录了由马晓兰用箜篌配乐及瞿春泉指挥上海民族乐团配乐的三个版别;还录了周成龙配器、扬琴配乐的一个版别;吴爱国编配、乐队中带有人声哼唱一个版别。在旋律上后者与杜次文本间隔最远。
俞逊发的演奏高音明澈、中音丰满、低声淳厚,曲调重复穿行于各音区之间,音色刹那间的纤细改动构成一种只需在大竹笛上才干发作的奇妙比照。与别的版别比照,俞逊发增多了配乐的间奏时期。细心听来,这些时期交给配乐乐器演奏的确比竹笛单独承当要好。
笛子的演奏收支天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浑若天成。杜冲曾与俞同在上海民族乐团,他的版别挨近俞版。 演奏杜次文版别的人最多,詹永明、张维良等都是这么演奏的。 罗守诚不必配乐,一只笛子吹终究,很见功夫。
争奏《妆台秋思》的实习,阐明一个好旋律有多么名贵。别的,演奏技能行进了,许多年青演奏家吹这个曲子挥洒自若,演奏者能够把心思更多放在音乐上,细心把自个的文明涵养吹出来。所以咱们才听到了对这一曲谱的几种夸姣的诠释。
比照这些不相同录音也能够看到乐器的翻开,早年筒音为a1的曲笛算是大笛子,当今笛子向低声翻开了,咱们吹此曲大都改用筒音为d的G调大笛,也有人还选用更低的笛子。在指法上詹永明、戴亚仍沿袭筒音为re的指法外,其它人都改用筒音为la或mi的指法。前者听起来稍亮堂些。
全体上讲以上版别演奏水平都很高,听到其间一两首也就了解了《妆台秋思》,若意图是学吹这首曲子,就更要捉住一首与手边曲谱最挨近的录音从一而终。
近年有人把《妆台秋思》的称谓改为《帝女花》,这是一种不稳当的做法。 "帝女"便是皇帝之女,"花"是对这位公主的美称。粤剧《帝女花》,唐涤生选撰。演绎的是明朝消亡,崇祯皇帝的女儿长平公主与驸马周世显不受清朝皇帝拉拢,双双服毒殉国、殉情的故事。
全剧共分八段,第八段《香夭》(俗称"仰药")旦角、生角对唱,欢欣鼓动,终究参与场外合唱把全剧推至高潮。各唱段交织镶嵌在《妆台秋思》曲调中,为这段旋律供应了一种独具匠心的处理办法。
当年的海报称"自从《帝女花》扮演后《妆台秋思》这曲便盛行起来,有人说只听此一段曲,便值回票价。"咱们能够从中知道:一.《妆台秋思》并非广东特产;二.《妆台秋思》给《帝女花》带来了显赫的声名。
尽管《妆台秋思》在《帝女花》中有如此首要的方位,我却仍不能承受加给《妆台秋思》的这个别号。由于在《帝女花》全剧中运用的曲调甚多,标明"小曲"的就有《醉酒》、《扑仙令》、《梦断红楼》、《云中燕》、《寄生草》、《妆台秋思》等等,有的小曲仍是屡次运用,除此以外还有标明 "古谱"的《秋江哭别》。
而《妆台秋思》则只在第八段中用过一次,从时刻上看充其量不过占到全剧的八分之一。当然不能以有些来代替全体。
别的,以旧曲填新词是戏剧的根柢办法。用《妆台秋思》填词的不止《帝女花》一戏,就连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粤语盛行歌曲《是仇是爱》也用《妆台秋思》填词。咱们总不能随意给一首乐曲以许多的别号,因而使它的身世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