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钟利贵殷美根出席并讲话
钟利贵强调,昨天的农业贡献很大,今天的农业成绩很大,明天的农业空间很大。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关键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基础是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
全市县域经济巡回检查活动刚结束,1月15日上午,市委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新形势,部署今年全市“三农”工作,在我市“强工兴城”、赶超发展中继续推动农业稳步发展、农村全面繁荣、农民持续增收。市委书记钟利贵,市委副书记、市长殷美根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董金寿、柳国发、吕斌、赵伟、朱汉浩出席会议。
钟利贵指出,近年来,我市在“强工兴城”过程中,农业的基础地位丝毫没有动摇,抓“三农”的举措丝毫没有放松,农业发展的步伐丝毫没有停顿。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丰”,农民收入实现了“九连增”,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取得了新变化,农村社会保障、教育、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应当充分肯定。
钟利贵强调,昨天的农业贡献很大,今天的农业成绩很大,明天的农业空间很大。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对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没有昨天农业打下好的基础,就没有今天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的可能;反过来,没有今天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就找不到农业明天发展的出路。
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历来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从农村社会结构来看,我国以农业人口为主向以城镇人口为主转变,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必须把农民从“一亩三分地”里解放出来,一方面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创造条件;从农业发展理念来看,我们要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理念的更新,改变就农业抓农业的方法,坚持用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从农民增收渠道来看,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这将是当前和今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由零散向规模化转变,由脱节向产业化转变,由手工向机械化转变,由粗放向标准化转变。解决“三农”问题,基础是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重点要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集镇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钟利贵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做好“三农”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在力量摆布上,市、县主要领导“弹好钢琴”,市、县分管领导负好责任,市、县的农口部门和乡镇的主要力量抓好农村工作;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支持推动“三农”发展,无论是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包村挂点”,还是安排重大项目、落实财政资金等,都要坚持统筹城乡、支持农业、倾斜农村、惠及农民。
殷美根指出,要从战略高度着眼,始终坚持“三农”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强化对“三农”工作的新认识,在赶超发展中坚定不移地抓好“三农”工作,不断巩固和加强“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坚定不移抓“三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快赶超步伐的现实选择,要从统筹城乡着手,牢牢把握“三农”的工作重点不放松。
要抓好城乡统筹,着力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抓好现代农业,着力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抓好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抓好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抓好民生保障,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基层组织,着力创新和加强农村管理。
要从强化措施着力,切实保障“三农”的发展目标不落空。
具体要强化领导保障、强化投入保障、强化考核保障。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石,农村是建小康、固根本的基础。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奋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
市委常委、农工部部长董金寿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副市长赵伟总结了201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安排了201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表彰了2012年度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九江日报 记者 张雷 陈修平 叶琪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