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创始人王志东简介
1987年,王志东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系读完大三,就进了中关村。刚出道的王志东在一家不到10人的小公司攒机器、倒机器、前台销售机器,忙里偷闲玩一些西文软件的汉化,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他汉化了AutoCAD的一个版本,开发过IBM5550上的汉字系统。就这样一晃一年过去了。
用户的一个需求改变了王志东发展的轨迹。这个用户买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又买了四通4S系统,但两个排版软件对硬件配置要求不一样,不能装到同一台机器上用,商家告诉他非要买两台PC才行,用户为这事很头疼,在街上逛的时候,碰到了王志东,问王志东能不能帮他一把,王志东答应试试看。
方正排版系统和4S系统对显示卡、打印机要求都不一样,王志东的方案是以4S为原型,把北大方正系统移植到新机器上,这样就必须改动方正底层的驱动程序。方正产品是加密的,王志东先解密,然后反编译,再修改。一个月后,王志东把两个系统装到了一台PC上。
这个用户很兴奋,跑到方正说:"你们说不能做的事,我找人完成了。"方正的人不信,这个客户就把机器拿去给他们演示。方正的人看了演示,一定要追问到底是谁做,客户就把王志东供了出来。
从此,王选记住了王志东的名字。几个月之后,一家大报社向方正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方正就找王志东把问题解决了。发现王志东很能干,方正的人就对王志东说:"知道你上了‘街’,收入很丰厚,不好意思叫你过来,但你可以考虑来做客座研究员。"
进入方正集团奠定发展的基础
1989年,进方正的王志东像个消防队员,主要任务是解决方正系统的硬件兼容和软件特殊要求问题。方正对程序源代码控制得非常严格,王志东要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先反编译方正的软件,然后,再为方正软件解决兼容性问题。"加密对我不起作用,我能把原来的加密方法改了,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给它加上密。"
方正的维思系统决定在Windows上开发,但当时Windows不能处理中文,找微软,微软还没做Windows中文版的计划。王选曾安排过一个学生做Windows汉化,做了半年,这个学生去了加拿大。王选想到了王志东:"你能不能把Windows汉化了?" 任务很艰巨,要在三个月内拿出东西。
"Windows我从来没摸过,再说,我对C还不是特别熟,我以前多是用汇编和Debug一点点改。但我一拍脑袋,就答应下来。我说,行,我试试看。王选说,别试试看,立个军令状。我当时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又能怎么样。"就这样,王志东正式到了王选的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