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墨生 梅墨生访谈录
地点:公司会客厅 参与者:任总、梅墨生 记录:寿英姿
任:很高兴再次与梅老师见面。梅老师此番来杭办事还顺利吗?
梅:这次来杭是为我牵头策划的近现代名家系列展览中的第二场—“吴昌硕与蒲华专场”征集展品。带着一位老书画鉴定师同来看看某私人藏家收的古画,主要是蒲华的。这位鉴定师过去一直在国家文物商店专门负责收购国画,请他同来比单独由我个人鉴定更具有权威性。一共看了近两百幅,基本是真迹,可以选其精品参与展览。能够再次与任总会晤也非常高兴。不知上次会谈之后具体的合作协议文本是否已经拟定?
任:春节后公司一直在进行内部调整。一方面坚持以水电为主业,积极寻找新能源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意见业已成文,目前正在着手进行各项细分工作的计划安排。我个人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是在事情考虑得比较成熟之前,不愿意过于高调,希望尽可能考虑得成熟些再付诸实施。
关于与艺术家合作的事,我们的原则是充分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大致分成短期关注与长期关注两大合作方式。至于具体的合作方式,希望在充分听取艺术家本人意见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梅:上次与任总交谈就非常融洽。实际上有意代理我的公司很多,但是在合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令人不愉快的现象。比如杭州某画廊老板总是婉转提议让我多画点房子树呀、四尺见方的画作卖得好呀、能不能添点花朵颜色呀,这一点令我深恶而痛绝。一个画家必须凭借着真实的情感来作画,并不迎合市场。将我定位成一名画匠实在无法接受。
任:不止画家,任何艺术家甚至是作家,都必须在不吐不快的情况下进行的创作,才是真正的艺术品。现在太多的所谓书画家其实都将自己当作机器,一天画个十张二十张的,不论好坏只管收钱。
梅:是的,他们其实与鞋厂的工人没有区别,无非是在生产商品。艺术品可以成为商品,但商品肯定成不了艺术品。我个人希望在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及不对创作自由进行限制的前提下,能够与某家公司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就能够抛开不必要的社会性事务,专心修炼身心,为自己的艺术梦想而奋斗。
多年来一直是个不太张扬的人,因为自认以目前的修为尚且不能拿出真正有分量的东西。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要让自己的作品在当代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围绕着这个目标始终不断努力研习各方面的知识,意在提高自身的修为学养。这才是一个艺术家生命之所在。许多人说梅墨生很狂,其实我只是比较特立独行,不结党拉派,老实说确实看不起那些只顾炒作自己的所谓书画家。
不读书、不研究古画、连画上的题跋都读不下来。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真正传世之作?!前阵在北京召开某书法家的艺术研讨会,对这些活动我一向敬而远之。但人家非要来请,那就去吧。去了之后我可是实话实说。当时满屋子坐着二三十位书法评论家,轮到我发言,就老实不客气说:现在哪有真正严肃的评论家?都是职业捧场家。
今天收三千块钱写个评论文章,明天到研讨会上说几句好话拿笔车马费,什么艺术良知都不管不顾。当时说完全场鸦雀无声。这些话当然会得罪许多人,但我知道他们还是佩服我敢于说真话。反正也从不打算从他们身上捞到什么好处。
任:自身修为决定气度与高度,古人所谓书画之道不过雕虫小技耳,就是这层意思。目前文化艺术界浮夸之风盛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社会普遍被商品经济大潮淹没,唯利是图鼠目寸光的短期行为比比皆是,确实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书画几乎已完全沦为商品,不再能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梅: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策划一场东西方艺术大师的直接碰撞。比如将莫奈画的荷花与八大的荷花长卷摆在一个圆形的大厅里,一人占半个圆。同时组织国际上真正一流的艺术评论家,召开高规格的研讨会,对东西方艺术进行系统的论述。这个梦想跟随我二十几年了,每次想起来就令人激动不已。可惜一直还没有机会付诸实施。
任:这真是个太有意义的设想,不过需要国家级的部门出面协调才成,确实非常令人向往,我听着都激动不已。惠明集团文化产业当中有一块内容是打算设立一个国学讲堂,不搞党派学派地域之争,请海内外真正有所造诣的学者前来讲学。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国学的重视,从老祖宗的哲学思想中汲取养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