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历任文化部部长及简历沈雁冰陆定一肖望东于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沈雁冰简历沈雁冰(1896-1981)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同郑振铎.叶圣陶等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

沈雁冰简历沈雁冰(1896—1981)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同郑振铎、叶圣陶等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并曾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筹备工作和早期工作。

1926年,以左派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在汉口主编左派喉舌《民国日报》。1928年以后,同中共失去组织上的关系。1930年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战救亡工作,主编《文艺阵地》杂志。曾到过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过学。后任国民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在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1964年12月至1981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陆定一简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科,曾任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干事。

1927年任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宣传部长,同年出席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1928年底赴莫斯科任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少共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0年回国,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团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兼《青年实话》主编,团中央组织部干事。1934年参加长征,曾任中共中央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干事、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遵义会议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红星报》主编。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任《解放日报》总编辑。1945年任中共中央宣传教育部部长。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文教小组组长。

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62年9月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1月兼任文化部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1979年9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

1979年7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共第七、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出版有《陆定一文集》。

肖望东简历 肖望东:(1910-1989),男,汉族,1910年8月生,江西省吉安县人,原名肖惠存,曾用名肖克,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学,中将军衔。

少年时当学徒。1927年在江西省吉安县九区入团后从事秘密工作。1929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为赣西南红军独立第2团、第4团教导队学员。1929年10月起任中共赣西南特委秘书,11月起任江西纯化区革命委员会青年部秘书长,12月起任共青团吉安县西区区委书记。

1930年3月起为赣西南团特委团校、党校学员,5月起任红3军第9纵队7支队秘书兼宣传队队长,8月起任第9纵队特务连政治委员。

1932年1月起任红3军第9师军士教导队政治委员兼师直总支书记、直属政治处主任,10月起任红3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1933年10月起任红1军团教导师2队政治委员兼团总支部书记,训练队政治委员。1934年4月起任红1军团司令部无线电队政治委员兼军团直总支部书记。

1934年秋起任红1军团卫生部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参加了巩固发展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秋任红1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10月到达陕北。1935年起任红1军团政治部民运部干事1936年春参加东征山西作战。不久成立红军河东抗日游击支队,任政治委员。

同年6月返回陕北先后任陕西宜川独立营政治委员兼宜韩党工委书记,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36年3月起任红1军团山西河东游击支队政治委员兼河东区党工委书记。1937年2月起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延安到鄂豫皖边区红28军工作。1937年10月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1938年7月起任新四军游击大队【抗日先遣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

1938年10月起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称第6支队)、第6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8月起任豫皖苏边区党委委员。1940年6月起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部主任。1941年2月起任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

1942年3月起任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2师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参谋长詹化雨、政治部主任肖望东、政治部副主任余立金)。参加开辟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争和进行淮北、淮南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委员,淮南军区政治委员兼淮南苏皖边区党委书记,淮南军区政治委员兼新四军新2师政治委员,1946年下半年任华中军区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第7师政治委员。

1947年4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部主任,1948年6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副政治委员。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1949年4月至1952年11月任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其间:兼任苏北军区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张震东),1949年12月至1952年11月兼任苏北区党委财经委书记。1949年12月至1953年1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

1952年11月至1953年7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其间:1952年12月1日至1953年12月7日曾兼任江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52年11月至1953年8月兼任中共江苏省委工业部部长。

1953年4月至1955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政治部代主任、主任、军区党委常委,其间:曾兼任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书记。

1955年3月至1956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1956年10月至1961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3月至1963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四政治委员,1963年12月至196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其间:1955年4月起任南京军区党委常委,1956年5月起任南京军区党委副书记,1964年3月起任南京军区党委第三书记。

1955年11月至1960年2月兼任南京军区监察委员会书记。

1965年4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文化部副部长(部长陆定一)、党组书记(石西民、颜金生为副书记)、党委书记,国务院文化部第一副部长,其间:1966年5月至1967年1月任文化部代部长。

1966年4月起任中捷友好协会会长。1966年至1975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9年。1975年8月至198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80年1月至198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至1980年4月)、第一书记(1980年4月起)。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是中共八大候补代表,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于会泳简历 于会泳,1926年生,,山东省威海乳山海阳所镇西泓于家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在本乡小学任教。1946年参加胶东文化协会文艺团。在文艺团几年里,学会了谱曲、编导及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并整理出版了《胶东民歌集》。

1949年8月,被选送到上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修班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9月,因学习成绩优异留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音乐工作团任创作组组长。1952年11月调任该校民族音乐研究室民乐系研究员兼教员。

1956年9月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教研组组长,1962年9月任音乐理论系副主任。此期间,在专门研究民族音乐的同时,对民歌、曲艺、京剧、地方戏曲及西方古乐曲也一一涉猎,先后发表了《山东大鼓》《胶东民间歌曲选》《陕北榆林小曲》《单弦牌子曲分析》等音乐著作,创作了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闯将令》。

撰写的《关于我国民间音乐调式的命名》和《关于辨别调式问题》的论文,提出调高沿用西洋音名命名,调式以传统的宫商角徵羽命名,并提出了“主宰音程关系”的新概念,引起音乐理论界的重视,被普遍采用。撰写的《民间曲调研究》《腔词关系研究》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和专修科的指定必修教材。

先后发表了《女社员之歌》《幸福花开遍地香》《不唱山歌心不爽》《党的恩情长又长》《非洲在怒吼》等多首歌曲。1965年起,被借调到上海京剧院,以全部精力投入《海港》《智取威虎山》两个剧目的唱腔设计,把传统京剧唱腔同西洋乐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设计的唱段既不离京剧正宗,又有新的开拓和突破。

后又参加了《杜鹃山》、《龙江颂》等京剧的音乐创作。“文化大革命”中因多次发表激进文章,受到江青等人赏识。

1969年4月,作为上海代表出席了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73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同时调国务院文化小组工作。

1975年1月被任命为文化部部长。1976年10月被定为“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而隔离审查。1977年8月31日在隔离审查期间服毒自尽。1983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黄镇简历 黄镇(1909-1989),乳名百知,又名佩寰,学名士元,1909年生于桐城县东乡(现枞阳县横埠镇)的一个农民家庭。20年代初期受五四运动进步思潮影响,追求进步。1925年,黄镇先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画。

毕业后,在浮山公学任美术教员,后因支持进步学生而被解职。
1930年到冯玉祥部队当兵,军衔中尉参谋。1931年12月,参加了著名的宁都暴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为了庆祝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黄镇创作了巨幅油漆画《粉碎敌人的围剿》,受到毛泽东和与会代表的称赞。1934年随军开始长征。他在长征中创作独幕话剧《破草鞋》深受士兵喜爱,创作的《打骑兵歌》在红军中广为流传。

长征途中,他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鼓舞士气的写生画和漫画,后汇集出版的《长征画集》成为长征中仅有的形象史料和珍贵的艺术品。
抗日战争时期,他和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浴血奋战,参与创建了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


1943年5月,黄镇任豫北工作委员会书记,统一领导开辟豫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指挥林南战役;建立太行军区的第七、第八军分区。1943年担任太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指挥道清战役、安阳战役等局部反攻作战,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大片国土。
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他任军调部执行小组少将衔首席谈判代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进入伏牛山区,策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实现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8年7月,黄镇调到西柏坡军委政治部任总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主持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起草许多条例,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发展做了基础性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黄镇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27年。1950年任我国驻匈牙利首任大使兼管我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外交事务。

1954年调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保护周恩来总理顺利出席万隆会议。1961年回国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亚非地区事务。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他作为特使走访亚洲等许多国家,阐明我方态度和冲突事实真相,取得了国际舆论对我国的支持。

1964年1月,他被选派为驻法国首任大使。从1971年到1973年负责与美国代表秘密访华的联络工作。1973年以我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身份,赴美开展工作,促进了中美双方相互了解,推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7年12月后,他历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党组副书记、部长和对外文委党组书记、主任,中顾委常委等职。
1989年12月10日逝世,光明磊落、正直朴实、才华横溢的将军、艺术家、外交家黄镇,静静地离我们而去。终年80岁,逝世后,安葬在他生前战斗过的河北省涉县(原八路军129师总部驻地)。

周巍峙简历 周巍峙,原名良骥,男,1916年生,江苏东台人。音乐家。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活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中国歌曲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秘书。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任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晋察冀边区音协主席、延安鲁艺文工团副团长、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华北人民政府文委委员、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建国后,历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副部长、代部长、第一副部长,中国音协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一、三、四届委员。

1999年3月当选中国文联主席。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谱写的歌曲有《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子弟兵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朱穆之简历 朱穆之,男,1916年12月生,江苏江阴人。原名朱仲龙。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大学学历。
1933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外语系学习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至1939年任南京《金陵日报》编辑,山东聊城、临清专署秘书。1939年至1941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1941年至1943年任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宣传部宣传科科长。

1943年至1945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秘书。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至1946年被派做敌军孙殿英、高树勋部工作。1946年至1947年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科科长,新华通讯社特派记者,新华通讯社临时总社蒋管区组组长。

1947年至1949年任新华通讯社解放区部主编、编辑部副主任、社委会成员,编辑委员会成员,新华通讯社第二副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至1966年任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副社长。1964年12月起任新华通讯社编委会党组第二书记。

1966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1972年9月至1977年12月任新华通讯社社长、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组长,党组书记。1976年10月至1977年10月任中央宣传口领导成员。

1977年12月至1982年4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78年3月当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2年4月至1986年3月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1980年9月至1988年2月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组长。

1990年3月至1992年11月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负责人、组长。1991年4月至1992年12月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任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全国文联委员。


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王蒙简历王蒙,男,汉族,1934年10月出生,河北南皮人,1948年10月入党,1948年10月参加工作,相当大学学历,研究员。
1948.10——1950.05,在北京河北中学学习时入党,共青团北京市工委干事,中央团校二期学员。


1950.05——1956.12,共青团北京市三区(东四区)区委中学部干事、部长、区委副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大学委员会委员。
1956.12——1957.

11,国营七三八厂团委副书记。
1957.11——1962.09,被错划为“右派”,后下放北京市郊区劳动。
1962.09——1963.12,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员。
1963.12——1965.

04,新疆自治区文联从事编辑工作。
1965.04——1973.03,下放新疆自治区伊宁县农村劳动,后到新疆自治区文教“五七”干校劳动。
1973.03——1979.06,新疆自治区文联创作研究室工作。


1979.06——1983.07,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1983.07——1986.03,中国作协《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1986.03——1989.09,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
1989.09——2006.11,中国作协副主席。
2006年11月第七次全国作代会后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贺敬之简历1924年生于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人)。
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
1940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并在40年代就出版了诗集。
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
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
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

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

刘忠德简历1933年5月生,吉林辑安(今集安)人。大学学历。
195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加入民主青年联盟。同年入东北人民解放军牡丹江航校学习。后转地方学习。
1953年东北实验学校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系。


1957年任哈尔滨土木工程系团支部副书记。
1959年3月大学毕业后,任哈尔滨工程学院团委负责人、党委组织干事、党委秘书。
1962年9月调南京工学院工作,任讲师、副教授、教研组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党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委员。


1985年6月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1988年5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1990年6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1992年9月兼任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1992年11月任文化部党组书记、代理部长兼中宣部副长。
1993年3月任文化部部长兼中宣副部长。
1998年3月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

孙家正简历 孙家正,男,汉族,1944年3月生,江苏泗阳人,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8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文化部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1963—1968年 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68—1971年 江苏省六合县农村“五七”干校劳动
1971—1975年 江苏省六合县樊集公社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六合县革委会办事组副组长,共青团六合县委书记,马鞍公社党委书记
1975—1978年 江苏省六合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3年 共青团江苏省南京市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书记
1983—1984年 江苏省委常委、秘书长,省直机关党委书记(其间:1983—1984年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84—1985年 江苏省委常委、徐州市委书记
1985—1986年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86—1989年 江苏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1989—1994年 江苏省委副书记
1994—1998年 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8—2006年 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其间:2003.

03—2003.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6—2007年 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2007—2008年 文化部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2008—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文化部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蔡武简历 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文化部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汉族,生于1949年10月,甘肃陇南人,法学博士。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年11月在甘肃省高台县插队,1971年2月在甘肃省山丹煤矿工作,1976年10月在甘肃省燃化局、煤炭局任政治部干事,1978年9月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后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1983年7月后在共青团中央工作,历任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常委,先后兼任全国青联委员、常委、副秘书长、全国青联负责人等职务。

1995年3月任中联部研究室主任,同年7月任中联部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1997年7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2005年8月后任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外宣办)主任。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文化部部长 。
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高级顾问。
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