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信爬行是履约 教授爬行 是履约更是谏言
元旦期间,杭州法学教授范忠信履约爬行1千米的消息在微博传开后,热度至今不减。微博“约架”兑现得多,立赌约者不乏其人但履约者罕见。随着他爬行图片和视频的流传,舆论的态度逆转:从嘲笑转向称赞。毕竟,范教授赌的是2013年底官员财产公开。
他敢立下爬行1千米的赌注,源于他在十八大后看到了中央改革的力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新气象——官员财产公开试点工作多处布点。由此他作出推断:试点成功必然是推广。现在他预言落空,当初的赌约被网友翻出来“讨债”,才有了其后续的履约消息。
人言为信,人无信难以在世上立足。作为知名法学教授,范教授履约体现的是他个人对“诚信”二字的看重。有人说他这是“行为艺术”。言外之意,爬行只是为博取公众的眼球罢了。也许,对于那些习惯于看热闹的人来说,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对于真正关注社会变革、关注国家发展的人而言,这样的结论未免有点误读了爬行履约事件的实质。
履约并未当事人的主动行为,而是那些关注社会变革进程的“好事者”。是他们翻出了一年前的微博“赌约”。所以,与其说是当事人主动履约,不如说是舆论倒逼他履约。只是许多人不相信一位堂堂的教授肯真的敢在摄像机的拍摄下爬行1千米而已。可见,个人信用的树立未必在于个人道德的高尚,而是在于有没有来自外部强大力量的压力。舆论的“倒逼”,迫使了当事人的履约。由此,也诞生了2014年的第一起“舆论事件”。
舆论倒逼打赌者履约,看似是和打赌者过不去,其实是对改革进程的期盼和热度不减的产物。2013年,中国民众目睹了“老虎”级别的官员落马频率创历年之最,他们对改革的期盼值只会有增无减而不是变得失落。这样,那些渴望改革进程加快的人会关注能够促进社会变革的一切“原材料”。
也许,范教授一年前在新浪微博打赌2013年底官员财产会公开,就成为首选的“干柴”。这样的干柴在微博这个中国当下最大的舆论场一经燃烧,表面上烧了范教授的屁股上,实质上烧到了中国改革的痛处:民众强烈期盼官员财产公开,这样的民意表达必须有个适当的引火索才能再度迸发。
于是,舆论助推的民意,铸就了这起爬行履约事件。这样,爬行履约已经成单个公民的“道歉行为”变成了对中国改革向深水区快速前行的号角,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意见表达,而是中国民意的集体诉求,这样的诉求显然是在倒逼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加快。
这样的意见表达,作为一种行为型的特殊谏言,把改革的“绣球”抛给了我们的政府部门。
民意与倒逼,政府不能对这种民间的意见表达和倒逼改革呼声无动于衷。作为政府部门,其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每一步必须有许多现实的考虑和预案。个人“行为艺术”式的倒逼作用肯定有,但不宜群起效仿,否则不但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倒逼作用,甚至可能产生相反效果,因为改革必须立足现实,而不能靠感性的意见表达草率行事。
【本文本系某报约稿。因见报稿观点被修改严重变形,拒绝署名。此稿为本人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