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家族 战犯科学家翁文灏:书生从政记

2018-0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东楚网(东楚晚报)作为一介书生,地质学家翁文灏当年的声誉不在胡适之下.然而后来翁文灏却将他的才华和精力全部用在从政上,他实际成为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的最高负

    东楚网(东楚晚报)作为一介书生,地质学家翁文灏当年的声誉不在胡适之下。然而后来翁文灏却将他的才华和精力全部用在从政上,他实际成为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的最高负责人。 战犯名单上的科学家 翁文灏(1889年—1971年),字咏霓,中国地质学家。

1889年7月26日生于浙江鄞县,1908年赴比利时留学,1912年获鲁汶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教授,地质调查所所长,兼任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地理系主任,曾多次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理事长。

作为科学家,翁文灏具有科学的眼光。早年为了“北京人”的发掘,他到国外游说,争取到资金的支持,这才有了中外科学家合作开展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发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史上的许多第一次,都是在他的领导下诞生的:第一份地质学术刊物,第一部矿产志,第一部矿业纪要,第一座地震台,第一个土壤研究机构,第一个新生代研究室,第一个猿人头盖骨,第一部近代地图集…… 在中国地质学四大奠基者中,翁文灏名列章鸿钊、丁文江之后,居第三,另一位是李四光。

然而,还有另外一份排名不能不提。1948年12月25日,在人民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炮声中,延安的“中共权威人士”发表了一份经各界人士讨论的42人头等战犯名单,第一位是被视为“独夫民贼”的蒋介石,而位列第十二位的,正是翁文灏。

原来,1935年至1949年,翁文灏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职。

1948年5月,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民国正副总统后,出掌“行宪内阁”首任行政院院长的不是别人,正是地质学家翁文灏,虽然他只做了6个月的“总理”。 新中国成立前,尽管翁文灏不愿随老蒋逃避海岛,但战犯之名也让他不敢留在大陆,他只好远走欧洲避祸。

共产党似乎对翁文灏的战犯之名反倒不很在意。上海解放的第三天,陈毅在与翁文灏原来的属下们谈话时,就对翁文灏的去向表示了极大的关心,陈毅说:翁文灏是个书生,不懂政治,即使他在国内,我们也不会为难他的。

果然,在翁文灏本人及各方努力之下,1951年3月,他从法国回到了北京,成为解放后最早回归大陆的前国民党政府领导人。 那么,翁文灏这样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教授,又是怎么走进国民党政府,成为“军政人员”的呢? 翁文灏是这样踏上仕途的 翁文灏对做官一向兴味索然,但仕途偏偏对他敞开了大门。

1934年初,翁文灏在地质调查途中,因交通事故而生命垂危,当时,胡适的一位北平朋友写信说:翁咏霓是50万条性命换不来的,是一国之瑰宝。

翁文灏遇险的消息惊动了蒋介石。蒋介石下令,不惜任何代价抢救他的生命,并派来全国最好的医生到杭州组织抢救,还派浙江省主席代其前往医院探视问候。

正是这次遇险,促成了翁文灏一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按中国的传统,救命者如再生父母,他跟蒋介石有一种救命的报恩关系,再也没法分开了。 此后,翁文灏先后被任命为政府高官。1935年任行政院秘书长,1937年任经济部长,1944年任行政院副院长,直至1948年任行政院长,他没有违背蒋的意志而一一受领。

而且,由于他的这种“示范效应”,上世纪30年代,中国曾刮起一阵“学者从政”之风,不少颇有成就的科学家、教授走进政府机构,如何廉、吴景超,乃至胡适等等。

不过,如果说翁文灏的从政仅仅是基于对蒋介石救命之恩的感动,未免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也无法解释为什么竟会引出一阵学者从政之风。 从蒋介石的角度而言,他“礼贤下士”地征召学者们入阁从政,一方面有其维护统治的个人政治目的在其中,而更大程度上,也是基于中国所面临的百年未遇之危局。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原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面临更艰巨的考验。蒋介石环顾左右,发现身边真正具有国际眼光,又了解国情、懂得建设的人实在数不出几个,因而,他迫切需要征召在野人才。

从翁文灏方面而言,面对危机,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考虑甚至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翁文灏也越来越觉得,面对国家的危机,已“不能再守住我的本位继续作研究工作,眼看中国沦亡而不去救”。

对翁文灏来说,当官从政,不过是为国家尽科学家职责的一种方式。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最高负责人 除了上述原因,蒋、翁之间还有更多“共同语言”——他们是老乡,这一点可能是蒋特别重用翁的原因之一。

1937年底至1938年初,国民政府再度改组,翁文灏就任由第三部、资源委员会、工矿调整委员会等合并成的经济部部长。实际上,翁已经成了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的最高负责人。

谁都知道,石油在战争中的作用,有如血液对于人体,搞地质出身的翁文灏更是从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在中国找石油。 到1936年的时候,翁文灏已经知道玉门的石油很有希望了。

1938年,他决定在玉门实施开发。但是他们所要的德国钻机,却陷在陕北,在共产党军队的手中。因为资源委员会此前曾经在陕北打过油井,红军一到,这些人和物当然也就被俘获了。当时,翁文灏去武汉找周恩来,说既然国共合作,就请求把那两台钻机还回,周恩来同意了。

后来,钻机就运到了玉门。 为了招到石油工人,翁文灏特意找到当时的军政部长何应钦,要求允许玉门周边各县的青年以开采石油代替去当壮丁。这样,王进喜等人就在那时到了玉门油田。

后来,中国搞石油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很多是从玉门油田出来的。玉门实际成了后来中国石油工业的一个技术和人才基地。 不懂政治的一介书生 抗战胜利后,已从政十年的翁文灏厌倦了官场的庸俗,更对国民党的腐败恨之痛切。

他五次上书蒋介石,坚决辞去了行政院副院长、经济部长等职务,然后亲手组建了国营中国石油有限公司,并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翁文灏原本想一心从事中国石油工业的开发,但历史总是捉弄人,捉弄那些不按照它的意志行事的人们。

1948年,蒋介石提名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他在给立法院的咨文说,翁君为国际著名学者,曾任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副院长等职,对于中外情形夙称通达,当此行宪伊始,内而戡乱建国,外而接应美援,任重事繁,端资通才,以之出任行政院长,深信必能胜任愉快。

可是,在1948年的中国,作为一个非国民党政权里层的“外人”,翁文灏竟然也敢接受这样的任命,无怪乎陈毅元帅说他不过是一介书生,不懂政治。

翁文灏只当了六个月行政院长就辞职了。 此后,翁文灏闭门隐居。虽然他曾一度担任代总统李宗仁的总统府秘书长,想为国共和谈出点力,结果也是无功而返。不得已在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身背战犯之名,避居海外。 (据《百年潮》、《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