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潍娜多大 天天向上戴潍娜惊艳私房照/人民大学博士戴潍娜微博资料
烟是这个世界上少数可以通神的事物之一,你看它从檀木的香盒里袅着腰肢出来,先是羞涩地探头,似乎是在确认四处无人,然后才一条青烟的薄带子从香盒盖上镂空的花纹中舒出。这哪是烟呢,分明是一条烟灰色的水袖,舞得轻灵又飘渺,曼妙又哀愁的。
你看着轻烟似水,若绸,仙女的腰肢一般,袅娜着消散于无形,仿佛它们从未来过。只在空气中留下隽永的香味。这个时候,你就会相信烟是可以通神的了。烟气,是这个世界上的可以通神的灵魂。——就像戴潍娜,我点燃一卷沉香,读着戴潍娜的诗文集《瘦江南》。看沉香的烟雾袅向天际,口舌间留下戴潍娜的香气。她们,如此相似。
春日迟迟的午后,蓝调的音乐穿窗而过,像吸水纸,吸走这个世界里灰尘一样漂浮着的喧嚣,还有树叶一样挂着的繁华。青瓷的杯子里,茶叶沉浮曼舞,水气氤氲。这个时候,我开始读戴潍娜。一些简短干净细腻敏感的句子自纸笺上的烟雨间向我走来,声音像春天的雨滴敲过屋顶的小瓦。
在戴潍娜小乐器一般晶莹剔透的声音里,分明一个女孩子生命中的节气在向我走来,用她生动活泼的青春向我昭示着一个江南:雨水的湿润灵性、惊蛰朦胧驿动、春分的明媚灿烂、清明眉清目秀、谷雨的水气茫茫、立夏的生机勃勃、小满的婉约如画、芒种的满含希望……都是戴潍娜的笔下江南文字。
婉约、古典、瘦峭,带着一些乎神性。哦,水一样的女孩儿,戴潍娜,你用青春支起一个铁镬,把你的那些羞涩的还有欲说还休的隐秘心思,炒成一镬嫩茶,只等一场灵魂的大水将你浇透,你就在梦魂里散发出动人的香味,那来自于骨子里的香……
我的意思是说,戴潍娜的诗文是江南式的。而实际上,这个连续两年代表中国赴美国和欧洲参加"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及"加拉塔萨雷欧洲论坛",先后主持牛津大学春晚、剑桥大学相声专场、外交部驻英大使馆主办全英学生学者联合会支援四川地震赈灾义演,创办牛津大学东方艺术家协会,聚集了一批海外亚洲艺术家并长期举办文化活动,参与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伦敦"的演出,主演话剧《I love peach blossom》,在英国Burton Taylor Theatre公演一周,先后担任新华社记者,旅游卫视《千思万旅》外景主持等职……在自己的诗文里进行着自己江南式行吟的的女孩儿并不是出身在江南。
她曾经就读于如东县实验小学,实验中学,高级中学……是一个吃海鲜吹海风长大的地地道道的如东女儿。
在这个人心浮躁金钱至上的官本位时代,谁还会热爱痴迷乃至于献身文学?戴潍娜。这个英国牛津大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与哲学双学士,放弃了外交官、新华社记者等社会意义上的一切成功标志,选择了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文学博士。
作为文学博士的戴潍娜文字日益厚重,与我灵魂相契。看过戴潍娜评论莫言的文字《未过三岁》,充满重金属的味道,以及摇滚的气息。正如戴潍娜自己所写的那样:遇上一个真正的强盗,被掳走是一种幸福。我喜欢被戴潍娜那些老虎和狮子一样的句子袭击。
渴望和那些强盗特务敌人一样的句子作战。亮出你的灵魂,看!它重,而辉煌。厚实,又明亮。好似天上暮云,光影交错,时时变幻。是一只在高空疾啸的箭。灵魂们打仗,各自的旗帜在风中招展,猎猎作响,在高空中共鸣出恢弘磅礴而又灿烂的交响。
而今,戴潍娜的文学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诗歌《无乡人》获"诗潮"首届中国青年高校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中国高校征文大赛诗歌组一等奖。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04大学生最佳诗歌选》、《人大诗报》等刊物。
部分诗歌经由顾彬先生翻译,收录其主编的德语选本《中国当代诗选》。出版诗集《瘦江南》,小说集《仙草姑娘》。译有米克洛什论文集《天鹅绒监狱》、伊塔洛•卡尔维诺小说《组合与反组合》、《乌力波简史》等作品十余万字。
生逢此世,忧伤有时候难免。而人到中年,所有的忧世伤生又都是奢侈的。与戴潍娜相遇,我有棋逢对手的惊艳,也有惺惺相惜的怜悯。更多的是羡慕,以及当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成为一对悖论后的,那一丝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