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龙公开课 北京大学张祥龙教授做客南开哲学文化周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焦常来)日前,南开大学哲学文化周系列活动“哲思中华”举行第二场系列讲座。北京大学张祥龙教授应邀作主题为“时势造英雄——中国哲学之神圣处”的讲座。
讲座中,张祥龙教授首先阐释了“时势”和“英雄”这两个概念。“时势”就是原发时间,这是不同于物理时间也非个人主观时间的一种生存事态。“英雄”并非政治或军事意义之上的英雄,而是在原发时间下有特殊体会,能够有与万物相通之感的人,在此意义上,凡夫俗子亦可为“英雄”。
张祥龙教授认为,原发时间是产生意义的源头机制,“原发时间是这样一种难以名状的东西,在你还没弄清它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为之而感动和发动,使你觉得人生值得过。人生不怕处在困境,就怕没有了原生意义。人活的就是一个意境。
”原发时间来自阴阳的相交和生生不已,张祥龙教授解释道,“阴阳”是两个对立的东西,对立互补,他们的关系先于他们的存在。阴阳相交就会有新生,被当时生成而又难以预料,对当下之人又很有意义。此时间不能对象化与计量化,而又极其真实。
这就是原发时间。整个天地万物都是原发时间的表现。《易》云:“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人类至情中必有终生难忘之时间体验,体验之一刻便与万物相通,好像周围世界都因自己而有了意义。因此,张祥龙教授认为,有当下之体验的人即可称为“英雄”。他还援引中国哲学传统中儒释道三家验证了原发时间及其体验。
张祥龙教授学贯中西,讲座中旁征博引,言语又富于哲思,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美的享受。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
张祥龙教授生于1949年,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8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托莱多大学哲学系硕士学位,1992年获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1992年以来,他一直在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和哲学系任教。现任北京大学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