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周维 周维祥 在终身学习中创新传承 马航
周维祥,原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机建科科长,中国外派伊拉克技术服务工程师,朝阳区管庄东里社区文化教育志愿者,朝阳区书法协会会员。著有《周维祥书法结构讨论》,曾获得全国书画大赛金奖,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学徒成长为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外派到伊拉克的技术服务工程师;从自学电子学的夜大学生到为同事们组装八台电视机的技术精英;从自幼学习书法的孩童到自创书法学习理论的书法老师,他在电子与绘画、数学与书法间不断地完成着自己华丽的转身,在工作与爱好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学习是他的习惯,在终身学习中创新传承是他一直奋斗的目标,他就是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周维祥。
革命热情,投身机电设计
1958年,在“大跃进”的浪潮中,16岁的周维祥进入到了北京轴承厂,成为了一名工人。“当时我跟着师傅学习机械,我被‘大跃进’时期的社会氛围深深感染,干劲十足。在工作中我曾经三天三夜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周维祥说。
在1965年被调入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后,不安于现状的他决定上夜校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当周维祥谈到这段夜校经历时他只是淡淡地笑笑:“我就是想多学点本事。”在夜校的学习中,周维祥学习了电子学、数学、爆破等科目,据他回忆,当时每天下班后回家吃完晚饭,19点就赶到学校上课,一直上到21点,之后回到家睡前再练练书法和绘画,此般忙碌又充实的学习生活一坚持就是13年。
1981年,国家需要派出一批技术服务人员远赴伊拉克工作两年,周维祥在全研究院2000多人中脱颖而出,和另外10名工程师一并当选。
那时的周维祥38岁,孩子刚刚上小学,原本正是享受家庭之乐的时候,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远赴伊拉克的这一决定呢?他说道:“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每个人的家里都还不富裕,去国外工作一是能援助,二是能多挣些钱补贴家用。当时的竞争很激烈,很多同事都争着想去。”
就这样,在家人和单位的支持下,周维祥带着中国机电设计的先进技术远赴伊拉克,开始了他在伊拉克两年的学习工作。在伊拉克工作时,周维祥坚守信念,努力工作,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学习阿拉伯语和德语,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外国同事做简单的交流。回国后,改革开放的大旗已经在中原大地上迎风飘扬,他开始从事无声爆破方面的研究,直到退休。 自学成才,组装八台电视机
周维祥自主学习的热情从未减少,在他的工作生涯中有这样一个小插曲:1968年某日,他偶然看到了收音机的组装说明,于是他和同事们一起研究起组装收音机来,因为有过硬的机电设计知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的收音机很快就组装好了。
刚刚做完收音机,周维祥就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的电视机。“电视机的组装比收音机要难很多,当时我和几个同事为了省点钱就跑去西四买组装材料,在组装过程中相互学习,边看书边安装零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周维祥家的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了。这台电视机装完后,周维祥就成了单位同事的义务安装员。热心的他先后帮同事们装了七台电视机,对此他说道:“同事找自己帮忙是信任自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而且对于我来说帮助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周维祥后来还为家里组装了一台音响,连零件都是自己制作的,“遇到什么就学习什么。”他这样评价自己学习机电设计的过程。
痴迷书法,六十年的书法情节
书法和绘画一直与周维祥相伴。他5岁时就跟随父辈三兄弟学习书法,6岁上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