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王利芬 王利芬:从央视到行行APP 我创业的这六年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王利芬(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行行APP创始人)2016年是<赢在中国>的十年,也是王利芬创业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的王利芬异常忙碌,既有赢在中国栏目的回归之作,也有联合直播渠道搭建的精致内容平台.不过,这其中她更愿意谈及的作品是一款共享经济产品-行行App,在她看来,这个基于"人"的共享,付费约见行

文/王利芬(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行行APP创始人)

2016年是《赢在中国》的十年,也是王利芬创业的第六个年头。这一年的王利芬异常忙碌,既有赢在中国栏目的回归之作,也有联合直播渠道搭建的精致内容平台。不过,这其中她更愿意谈及的作品是一款共享经济产品—行行App,在她看来,这个基于“人”的共享,付费约见行家的产品是她的初心之作,是她创业多年来始终的一个念想。

相对于后来离职的央视同事而言,王利芬已然是一个创业老炮儿。本期做客《行家说》,王利芬的讲述,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近年来,传统媒体人的离职潮愈加汹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是央视的“出走”系列了。前后就有黄健翔、刘建宏、马东、张泉灵等多位在任职央视十余年之后告别“老东家”的知名主持人。

王利芬算是其中的“先行者”。传统媒体式微和新兴媒体的汹涌成就了变革的潮流,这就是趋势。但从“人”的本身来说,“体制的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种“一眼望到底”的人生状态,大抵是这些带有明星光环的成功人士转身投向另一个未知赛道的动因。

对此,王利芬坦言,“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离开央视?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我不希望每天重复的过着没有惊喜甚至于没有不一样痛苦的日子,我渴望一种全新的生活。”王利芬笑道“我宁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她所说的未知的路,就是创业。

其实,凭借自己的履历,王利芬离开央视一样有好的机遇,但她选择的是一条风险莫测的路,投身她亲自参与鼓动的创业大潮中,自立门户。

很多人猜测,王利芬会创业,源自《赢在中国》。

2005年,从美国深造回国的王利芬,投入大量精力开创了中国首档大型商战类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节目播出时的盛况也并不夸张,当时节目中的座上宾,如今各自身价斐然。也是从这时起,王利芬的履历中多了《赢在中国》这样一个标签。

她在本次访问中表明,“当时,看到如此多的普通个体,成为企业家,成为资本整合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还可以带领团队继续走在一条未知的路上去成就自己的人生,我被触动了。尤其是,当时的马总(马云)和俞敏洪都是大学老师出身,我也做过大学老师,而老师都有相同的气质,所以我就在想,我可不可以创业?”

我可不可以创业?这是王利芬对自己的疑问,也是回答。

但了解王利芬的人,都坚持认为《赢在中国》其实只是王利芬创业想法的骨肉,而支撑这个想法的灵魂则是她的初心。在离开央视前,王利芬与马云的一番谈话中,第一次提及自己的创业初衷,“马云,你现在做的淘宝,淘有形的物质,我要做一个淘无形的智慧、服务、资源、时间等等的东西出来,我觉得这更有意义。”这个想法在今天听来,是共享经济在共享‘人’的领域中的一个雏形,但在当时基础设施无法支持的情况下,仅仅只是一个愿景。

2009年底,王利芬下定决心离开央视的时候,还在担任《我们》栏目的总制片人兼主持人,但下定决心,就要去做。在第一次的创业尝试中,王利芬的出发点很直观“像图书馆这类的地方沉淀下来都是知识观念,而经验、智慧、服务等等资源很难沉淀,所以我就想在科技主导的世界里做这样一件事情,让有需要的人随时找到人可以请教。

”但基于当时PC端主导的互联背景下,即便技术投入再大,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的普及程度自然与预想相去甚远,所以这一次的创业,仅仅维持两个星期就宣告失败。

不过,这一次的失败,让王利芬清醒的意识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究竟什么样的模式更适合用以实践自己的创业初心。所以,2009年底,王利芬联合柳传志、史**、马云创办优米网,并担任CEO。从开始仅仅以网络电视台为出发点,到渐渐的摸索出付费盈利模式,再到一年近两千万的盈利,王利芬用了五年时间,“我打造了一个新的盈利模式--付费视频,当时我的团队非常反对。

但是,推出当天就有一两个人来付费,我们看到了机遇。渐渐的,成单量日益增长。2014年,收入达到千万,于是我们开始大规模复制这样的模式。”

在移动互联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时代,王利芬以优米网的形式践行自己的创业初心,将大咖的分享内容做成视频,以收取少量费用的形式进行共享,这是时代促使她做出的选择,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她并没有安于现状。

2014年下半年,移动互联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王利芬敏感的察觉到,她的机遇来了。她开始组团队尝试以律师族群为切入点,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让整个团队都倾向于做回线下平台,无奈中,王利芬叫停了这个项目。

直到2015年年底,王利芬意识到“如今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等一切条件都完善了,如果不做共享经济,我这一辈子都会后悔的。”于是,带有“人”的共享性质的C2C平台终于着手搭建。2016年7月,行行APP正式上线。

从央视到优米再到行行,王利芬表示“其实,我认为这五年的创业就是为了历练我,让我做成今天这个真正“以人为本”的东西。【行行】坚持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价值去分享,每个人在以熟悉的同乡、同事、同学为半径建立的社交圈子内,想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是非常不易的,因为你所熟悉的人和圈子比较小。

人们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运用科技的力量,找到更多的人,进行资源对接。当每个人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共享出来时,这该是多好的一个事情。”

但是,在国内,行行并不是同类产品的首发款,可王利芬却表述了她的“野心”,“在今天,全世界不只有三百六十行,甚至有三千六百、三万六千行等等,在各个行业只要你拥有独特的可分享经验,如果能变成钱,就是你身上虚拟资本证券化的一个变现途径,这个途径在【行行】的平台上会变得如此的容易~~”。

让所有人身上的虚拟资本证券化,人人皆是行家,人人皆可交易!

这是一个很“新”的想法,即便是国内共享经济的同类平台,似乎也只停留在“知识盈余”共享的层面,所以在未来,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说是必然趋势。

以共享经济角度来看。从“独自占有”到“共享剩余”这个过程,人的思维层面对传统“消费内容”的认知被彻底颠覆,这个事情的发生必然是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而形成全方位的变革。Uber和Airbnb已经搭建出行和住房领域的共享模式,在“人”的领域进行资源共享,不仅仅是探索时间和深度的问题。

以创始人角度来看。多数人眼里的王利芬,似乎一直在探索一条未知的路,但其实她心理无比笃定着自己的信念和初心。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非常满意,能一直驾驭自己的命运”。这是做成一件事最该具备的品质。据行行的员工透露,他们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最先看到的不是员工守则,而是行行的产品介绍。

从“人”的共享角度来看,依靠六度理论搭建的关系圈因其轻量级的特点,无法满足强关系建立的需求。行行突破了社交产品弱关系的藩篱,让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建立一种增强联系,这种关系是更高效的付费联系,它会让每个人的经验、知识、技能以及其背后的资源变成一种可交易的产品。这就打破了每个人既往的价值边界,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有效率,更有价值。如是看来,人的共享将释放巨大的能量。

王利芬出身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主打付费创业视频课程的优米网也是一种媒体。从这个角度来说,行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知识或是经验共享的产品从2015年开始就不断涌现,也不断销声匿迹,这说明王利芬走的路是一条比优米网更艰险的路。王利芬说“行行是基于人的共享,就像房屋的共享成就了Airbnb,车子的共享成就了UBER和滴滴,人的共享一定能够成就行行,这是一个比车比房更大的市场”。

若真如她所说,那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遐想的故事。我们不妨继续做她的观众,耐心地看她如何讲完,这个可能会很长很长的故事。

特别鸣谢:品途商业评论,碳九学社,葡萄创投,无边界,希鸥网,社群书院,学塘网,营商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