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张煌言
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
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
予之精魂兮变为日星。
尚足留纲常于万祀兮,
垂节义于千龄。
这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张煌言在杭州狱壁上所题的《放歌》。这首诗像文天
祥的《正气歌》,显示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明末浙江鄞县人,生于1620年。张
煌言少年时,勤苦练文习武,中过举人。为人刚毅不阿,有保国济民之志。1644
年清兵入关占领北京。次年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宁波
城中文武官员有的仓惶出逃,有的策划献城投降。二十五岁的张煌言,挺身而
出,投笔从戎。当时,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等率众集会于府城隍庙,张煌言毅然参
加,倡议勤王,集师举义。并奉表到天台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
张煌言先是跟钱肃乐率领义军,驰骋宁绍,转战浙东,狠狠打击清兵。以后
又与郑成功所率的军队在天台会师。1659年,联兵北伐,从崇明直破瓜州、镇
江,最后包围南京。张煌言又两进安徽,不到半个月时间就连克徽州、宁国、太
平、池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从满清手中收复了大批失地,威震东南各
省。但由于郑成功在战略、战术上的一些错误,致使这次北伐终于失败。在坚持
十九年的抗清斗争中,张煌言出生入死,屡败屡起,驰骋江浙,转战千里,三渡
闽海,四入长江,战功显赫。但由于南明政权内部分裂和战略上的失误,几次大
规模的军事行动都遭失败。张煌言最后被迫退守浙东沿海的临山岛,准备东山再
起。
1662年4月南明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所杀,五月,在台湾的抗清民族英雄
郑成功病死,次年十一月,鲁王又死于金门。抗清斗争局势每况愈下,浙东一隅
只剩张煌言独力支撑。清朝为了消灭浙东最后一支抗清武装,一面发动军事进
攻,一面采取迁界政策,强迫沿海居民迁往内地,严禁渔船、商船出海,割断义
师与沿海居民的联系。在这种形势下,张煌言为了保存实力,不得已于1664年6
月遣散义师,隐居在舟山附近的悬岙岛上。
悬岙岛荒凉偏僻,没有居民。张煌言和几个随从造了几间茅屋,居住下来。
他置棺室内,悬剑帐边,嘱咐部下:万一清兵前来搜捕,他准备拔剑自刎,以身
殉国。并要部下随即将他的尸身殓棺埋葬,以免落入清兵手中。
张煌言暂时销声匿迹,使清朝官吏如芒在背。清廷下令悬赏通缉张煌言。浙
江总督赵廷臣在沿海布置重兵。
一日,张煌言派人泛舟到舟山买米,被清兵促住,经不起严刑拷打,供出了
张煌言居住的地方。张煌言在岛上养有一只白猿,能在十里海内看清来往船只,
遇上陌生的,就长啸报警。清兵便利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悄悄包围悬岙
岛。进行偷袭。待张煌言发觉,正欲拔剑自刎,不料被床帐裹住,以致身陷敌
手。
张煌言被押解回宁波,船过镇海关,他遥望招宝山,俯视甬江水,思绪如
潮,决然命笔,写下《甲辰七月十七日被执进定海关》一首:
何事孤臣竟息机?鲁戈不复挽斜晖。
到来晚节同松柏,此去清风笑翠微。
双鬓难容五岳住,一帆仍向十州归。
叠山返死文山早,青史他年任是非。
表示对遣散义军的懊悔,也表示要坚持晚节,以文天祥、谢枋得为榜样,以
身殉国,为国尽忠。
张煌言被押回宁波时,头戴方巾,神态自若,乡亲父老见之无不伤心落泪。
浙江提督张杰以高官厚禄百般诱降,张煌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毅然回答:
“张某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张杰见诱
降无效,奉浙江总督赵廷臣之命,将张煌言押送杭州。解省那天,宁波城成千上
万百 姓拥上街头饮泣告别,许多老人和中年人摆上香案跪地送行。张煌言穿着
宽衣博袖的明朝衣冠,走下囚轿,稳步来到江边。上船前,他撩袍下跪,撮土为
香,朝镇海方向拜了四拜,祝祷道: “大明兵部尚书孤臣张煌言辞别故里。”祝
完,站起身来,向送行的百姓脆了下去,说道:“煌言向父老乡亲们告辞了。”
说完,叩头拜了四拜,顿时,人群中一片哭声。此情此景,令他感慨万千,便在
船上挥笔写下了《甲辰八月辞故里》一诗:
义帜纵横二十年,岂知闰位在于阗。
桐江空悬严光钓,震泽难回范蠢船。
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
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传。
张煌言的爱国精神,受到人们广泛爱戴。当押解他的船行驶到钱塘江西岸头
蓬镇时,一个和尚乘人不备,向张煌言投去一个纸团。张煌言拾起一看,上面写
着一首诗:
驰骋东南征战多,海隅孤臣陷网罗。
此行莫作黄冠想,静听文山《正气歌》。
张煌言读罢此诗,知是激励他爱国忠君之言,心情十分激动,随即挥笔写下
了《入武林》一诗以明志: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张煌言这首气势磅礴、壮志凌云的爱国诗,字字句句表露了他对于谦、岳飞
两位民族英雄的敬慕,决心象他们那样为国捐躯,葬身于西子湖畔。
到杭州后,浙江总督赵廷臣奉朝廷之命,许以兵部尚书之职劝张煌言“归
顺”。可煌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清廷的劝降,嗤之以鼻。便在狱壁上题下
了本文开头那首浩气长存的《放歌》 。
1664年9月7日早晨,杭州城秋风萧瑟,乌云密布。官巷口一命戒备森严。张
煌言昂首稳步,神态自若。他遥望凤凰山叹息道:“大好河山,竟使沾染腥
膻。”说罢,便命在旁官吏笔录,口述《绝命诗》一首:
我年四十五,恰逢九月七。
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端坐就交,壮烈牺牲。
张煌言被杀后,尸抛荒野。因他的妻子董氏早已死于狱中,儿子张万祺也于
他之前镇江遇害。后经宁波同乡收尸,并由张煌言外甥朱湘玉到总督衙门买回首
级殡敛。并遵照他在《入武林》诗品所表示的愿望,把他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荔
枝峰下。在宁波,人们为纪念他,在县学街建起了“钱(肃乐)张(煌言)二公祠”
(今已废);把与中山东路并行的一条街命名为“苍水街”,街的西段,有一幢古
朴的旧房,是张煌言当年的故居(书房),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该地
辟建中山广场,但张苍水的故居仍妥为保存,作为三个景点供后人瞻仰。张煌言
有著作《奇零草》、《采薇吟》、《冰槎集》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