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女友张若名 《 周恩来“点拨”前女友》及《东方朔的自我推荐》

2018-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物简介:张若名,字砚庄,1902年生于河北清苑县.1916年考入直隶女师.1920年11月,张若名与周恩来.郭隆真等一起登上轮船离沪赴法.1930年张若名与杨

人物简介:张若名,字砚庄,1902年生于河北清苑县。1916年考入直隶女师。1920年11月,张若名与周恩来、郭隆真等一起登上轮船离沪赴法。1930年张若名与杨堃结婚。1931年夫妻回到北平。张若名被聘为北平中法大学文学院教授。1948年,张、杨夫妇举家南迁,张若名任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58年,张若名含着泪水与洗不清的“诸多罪名”投河自尽。

周恩来本意用一句话巧妙保护前女友,可单纯的张若名没能理解,结果令人遗憾。

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时,与张若名、邓文淑(即邓颖超)同为该校第十级学员。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号角吹响之后,张若名与周恩来等共同发起组织了天津进步青年革命团体——觉悟社。

1920年11月,周恩来、张若名和郭隆真等一起从上海乘坐法国波尔多斯号邮轮前往欧洲勤工俭学。在法国,周恩来、赵世炎等在巴黎发起组织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则是“少共”的第一批成员。当时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采取互教互学的方法。

张若名聪颖好学,进步很快,法文学得也比其他人要好,这样就常常由她主讲。所以,从1919年到1924年,周恩来和张若名等一同为反帝反封建而斗争,一同为探求救国真理而努力,他们是亲密的战友,相互间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

周恩来他们1919年在天津投身五四爱国运动时,邓颖超才只有15岁,还没有到谈情说爱的年龄。但是张若名已经是19岁的大姑娘了,她只比周恩来小两岁。

张若名出生在河北清苑县一个地主兼官僚的家庭。她在天津投身五四运动后,就十分勇敢地冲在了运动的最前沿。她的革命闯劲遭到反动当局的忌恨,还把她抓进监狱,她没有丝毫动摇。在监狱中,她还在思念着外边的同学和战友。

但是由于她父母对其投身革命极其反感,曾多次劝说,要她放弃那些“抛头露面”的行为,在学校好好念书。她非但没有接受,却“闹”得更凶,继续为革命奔走呼号。父亲盛怒之下,登报宣布与她脱离父女关系,不再向她提供生活学习费用。

她是在“背叛”封建家庭下去欧洲勤工俭学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她还不断遭到党内关于家庭出身问题的审查,尤其是她和当时旅欧的中共负责人任卓宣意见不合,任卓宣还故意把她暴露给法国当局,以“考验”她在政治上的坚定性。这使她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她经过痛苦的思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退出“少共”,脱离政治,专事学问,以期学成后报效祖国。但此举又不符合周恩来的择偶标准,最终导致他俩分手。

周恩来对于与张若名分手这件事曾对侄女周秉德说:“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是一块坐过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出卖我们,我们还可以是朋友。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8年,张若名和丈夫杨堃一起离开北平中法大学前往昆明。1955年4月8日,周恩来赴印尼参加亚非会议途经昆明。他利用这一机会,到云南大学会见了张若名教授和她的丈夫杨堃,并一起共进午餐。

总理一见到张若名就非常感慨地说:“多年不见了。”然后又说:“我代表小超问若名姐好。”总理还问她,想不想回北京工作?在较长时间的谈话中,还谈到他们当时一起闹学潮、坐监牢和在欧洲的一些事。当说到张若名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周总理明确告诉她说:“你当时参加的只是团的组织,还不是党的组织。”

这在别人看来,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忆旧的话,可这是周恩来用心说的啊。当时极“左”的政治气氛笼罩着全国,这样说是为了保护张若名,因为退团比退党的政治分量就轻得多了。

可惜,张若名没能领会周恩来的用意,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张若名为了表示对党的忠诚,向党交心,导致她被打成为右派。1958年6月18日上午,系里开反右批判会,要她承认诸多罪名。张若名倍感羞辱,她选择了投水自尽。

东方朔的自我推荐

人物简介: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历史上东方朔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 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壁》、《试子诗》等, 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 “滑稽之雄”。

东方朔非常明白,虽说自己有出众的才智,但如果不抓住机会显示自己,肯定会淹没在芸芸众生里面。于是,他坚定脸皮要彻底的厚的信念,靠着“海吹”自我推荐,步入仕途后,又耍了个小聪明受到了重用。

汉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在一份篇幅之长可谓空前绝后的自我推荐书中,东方朔大言不惭地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

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

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就是这样文武兼备,才貌双全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但没想到,汉武帝被东方朔深深吸引,视为奇才。这次人才“海选”活动,汉武帝大浪淘沙地淘到两大宝贝:一个是董仲舒,另一个是东方朔。不过,汉武帝尽管很喜欢东方朔,但对其的使用还是很有分寸的,只给了一个待诏“公车”署(就是在“公车署”这个衙门里等待皇上的诏令,实际上就是一个下级顾问)的待遇。

东方朔刚刚待诏“公车”时非常兴奋。可是,时间一长,东方朔觉得自己无权无利,跟天庭里的弼马温一样,不过是个摆设,东方朔自然不甘心,于是他又想出了一个常人连想也不敢想的主意。

有一天,一班宫中乐人侏儒们从他身边经过,东方朔便声色俱厉地对他们说:皇上说你们一点用处也没有,准备把你们这些白吃白喝的人通通杀掉!

侏儒们吓得嚎啕大哭,求他出手相救。东方朔想了一想,说:假如皇上路过这里,你们就跪下来求饶,或许会有点作用。

过了一会儿,汉武帝从这儿路过,侏儒们齐刷刷、黑压压地跪了一大片,哭哭啼啼,高呼“皇上饶命”。汉武帝莫名其妙。侏儒们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这些人全杀了!汉武帝一听,知道是东方朔捣鬼,于是召见东方朔,问他为何谣言惑众。

东方朔说:“反正我可能被判死罪,那我就直说吧。这些侏儒们身高不到一米,每月的俸禄是一袋米、二百块钱。我身高差不多两米,每月的俸禄也是一袋米、二百块钱。结果侏儒们快撑死了,我却要饿死了,这是不合理的。如果皇帝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就改变这种做法。

皇帝听了大笑。不过,东方朔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此后,皇帝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作侍卫官。